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为中国太阳能事业鞠躬尽瘁的闻立时院士

2017-09-30 15:56:00 中国能源网

简介:闻立时(1936.3.23-2010.4.6),1952年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学苏联选送名额。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91年获国防科工委表彰和中科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辽宁省优秀专家;1996年担任美国ANCIonCoating, Inc总工程师兼科学顾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11月获沈阳市荣誉优秀专家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太阳能科技泰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闻立时院士,于2010年2月23日应邀到深圳大族激光公司作关于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讲座,因行程安排过紧,长时间连续工作过度劳累,在讲课时突发脑溢血,昏倒在讲台上,经救治无效,于2010年4月6日17时30分在深圳逝世,终年74岁。

闻立时长期从事表面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工作,研制成功纳米多层膜和纳米膜/涂料复合层两系列电磁功能材料,并在国防建设中得到应用。

光伏材料,国人应自主解决

闻立时,1936年3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浠水县。闻立时是中国现代史著名的爱国志士闻一多先生的堂侄;父亲闻允志烈士亦是知名的八路军抗日将领。

能源紧缺、污染严重、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日益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能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没有完全掌握大批量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技术,95%以上靠进口;我国光伏市场没有很好地启动,95%以上的光伏组件出口到国外。闻立时作为著名的资深材料专家,敏锐地感到我国光伏产业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紧迫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5年闻立时院士和全国一些院士、专家向科技部提出召开“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和太阳能级多晶硅”香山会议的建议,并为会议的召开做了许多调研工作。他认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必须发展光伏产业;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必须解决多晶硅材料问题。当他了解到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太阳能级多晶硅大批量生产技术时,十分着急,强烈地提出中国人应自主解决光伏材料问题。为此他提出召开全国太阳能级多晶硅材科学研讨会并成立民间的多晶硅技术“联盟”。

2006年3月25日,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为主,闻立时院士亲自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所等单位在大连理工大学的三束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了“第一届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基础科学研讨会”。他在会上做了“发展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战略和战术问题”的报告,对我国光伏材料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都做了系统的详细分析。他指出目前国内外所普遍应用的西门子方法存在耗电大、得率低、副产品回收率低、环保成本高等问题,中国人应自主研发低能耗、产率高、不污染或少污染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的非西门子方法。与会者就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熔盐电解法、稻壳灰提取高纯硅、高能三束技术在多晶硅提纯中的应用以及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表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无拘束的讨论。会议决定建立不定期继续召开“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基础科学研讨会”,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并联合向国家申请自主研发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的科研项目。这也许就是在闻院士亲自领导和组织下我国非西门子法多晶硅产业联盟的“雏形”。

物理冶金法,应用现代设备武装

物理冶金法和以传统西门子法为代表的化学法相比具有耗电低、得率高、没有副产品、基本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长期存在纯度不够高、质量不稳定和产量低的问题,作为资深冶金学专家的闻立时院士对冶金法大力关注并对此充满殷切的期望。

福建省是全国研发和生产冶金法多晶硅最早的省份,2005年就有70多台工业硅矿热炉,10多家企业用冶金法提纯工业硅并有少量出口。闻立时院士受中国工程院的委托开展了中国冶金法现状的调查。他不顾自己70岁高龄,风尘仆仆来到闽西山区,深入福建省多家公司,了解生产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闻立时院士多次到福建省南安市的光伏和光电信息工业园考察和指导,并委托厦门大学光伏课题组协助他调查福建省冶金法的现状、工艺、产量和质量等详细情况。当他了解到当时福建省冶金法主要以“土”办法生产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半导体材料是高纯的材料,用土办法生产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必须用现代的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冶金设备,只要用科学的态度精心设计、精心加工、精心研发,冶金法就一定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降低成本,光伏发电走向应用的关键

我国2007年光伏电池的产量达到1088兆瓦,超过了日本,全球产量第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光伏应用迟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95%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到国外。我们辛辛苦苦研发生产的绿色能源几乎都出口到国外,再从国外高价进口石化能源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光伏电源成本太贵。

闻立时院士认为,长期靠政府的补贴政策不是光伏发电的根本出路,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才能使光伏光电走进千家万户。2008年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价格被炒作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如此高价的多晶硅原料显然必将影响光伏发电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闻立时院士参加了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的“太阳能多晶硅制备新技术及产业链关键装备研讨会”,做了“多晶硅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的报告,并亲自审查通过了“发展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和薄膜电池制备技术的北京宣言”。宣言提出,尽可能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强太阳电池的成本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光伏企业担负着为国家提供低成本绿色能源的光荣任务。

如何大幅度地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成本?这是国内外光伏产业界一直在思考和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从2005年以来我国冶金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阿特斯公司首先在慕尼黑会议上宣布用100%冶金法高纯硅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14%以上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已批量生产,2008年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公司和研发单位都开发出纯度高达6N左右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尤其是宁夏发电集团用冶金法的单晶硅材料研制效率高达16%以上的太阳电池并开始并网发电。但是当时冶金法多晶硅技术却始终处于躲躲闪闪的状态,在国内没有公开的交流。

2009年6月21日,在厦门市召开了全国首届专门讨论冶金法多晶硅及应用的讨论会,并宣布“厦门宣言”。宣言提出三项倡议:一是加强合作,鼓励创新;二是尊重科学,加强示范;三是政府支持,社会关心。宣言呼吁共同发起成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产业联盟,持续不断地改进提纯工艺,尽快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太阳能多晶硅市场。闻立时院士在会上做了“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技术和产业”的精彩报告,肯定了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制备技术存在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必须不断完善之处。闻院士和与会代表一起发出了加强合作、鼓励创新;尊重科学、加强示范;政府支持、社会关心的呼声。希望通过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以及配套的模组制备技术,在未来光伏市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面对当时国内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企业各自为战的现状,《厦门宣言》呼吁共同发起成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产业联盟,并成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技术发展路线图制定专家组,通力合作,鼓励创新,持续不断地改进提纯工艺,尽快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太阳能多晶硅市场。

又经过大连、昆明两次筹备会后,在闻立时院士的倡导下,“中国冶金法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终于在2009年9月29日在宁夏银川正式成立。来自全国16家企业、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研究所参加。闻立时院士被大会推选为联盟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在闻院士的领导下,联盟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讨论和参与制定冶金法太阳能级多晶硅标准和冶金法多晶硅企业准入条件,制定冶金法技术工艺路线图,组织申报“十二五”规划中的863计划、973计划和企业创新计划的申请,积极组织大型的冶金法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冶金法多晶硅联盟在闻立时院士的领导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轨道。

在我国大力开展太阳能的应用,造福人民是闻立时院士的心愿。闻院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全国各种场合积极推广绿色能源的应用。2010年2月23日,闻立时院士应深圳市大族激光公司的邀请前往该公司做讲座。他凌晨6点30分就出发去机场,8点40分从东北沈阳乘飞机,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深圳,而后被安排进行参观交流,做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深圳市应用的精彩报告。终因行程安排过紧,过度辛苦疲劳,在报告过程中倒下,于2010年4月6日不幸离开了我们。

闻立时院士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一样,都是在做科学报告的过程中倒下,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闻立时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所开创的低成本光伏产业目前在我国已出现超预期增长。我们一定继承他老人家开创的事业,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新能源,太阳能,闻立时,光伏发电,光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