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田在艺: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

2017-03-31 14:39:00 5e

简介:田在艺(1919.12~2015.03),1919年12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崇宁镇西田村。1945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江汉油田副指挥等职务。上世纪80年代以后,调入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兼总地质师。1982年,田在艺作为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以“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7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因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田在艺,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培养多名博士、硕士生。出版50万字的《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40万字的《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等专著。1989年荣获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科技研究奖”。曾任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地质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西北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国难当头专业起步

田在艺1919年12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崇宁镇西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乡简陋的乡村小学里开始了最初的学业启蒙,幼时的田在艺被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到西安崇德小学念书。田在艺小小年纪便背井离乡独自生活,在经历诸多不适后又辗转回到渭南县的东关小学。几经波折,念完小学课程,田在艺在西安开始了他的中学时代。

不得不说,田在艺选择地质专业受到了他的中学地理教师白超然的影响。白超然是中国较早的地质工作者之一,也兼具了马列主义斗士的双重身份。在白超然的谆谆教导之下,田在艺第一次看见了各种矿物标本。在假期课余的山野调查中,他知道了什么是地层,什么是褶皱,田在艺逐渐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全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少年时期的田在艺也加入到抗战热潮中。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为躲避炮火,田在艺随着学校四处搬迁,时而避入乡村,时而躲进防空洞。在阅读了大量的进步刊物,对国事有所了解之后,田在艺已经不拘泥于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他心中那颗“科学救国”的种子渐渐开始萌芽。

大学时田在艺选择地质专业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他对地质学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觉得在理学院读书,将来会走研究科学的一条路。不问政治,不与旧社会同流合污,是一种清高”。1939年夏秋之交,田在艺如愿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当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办历史尚短,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求知若渴的田在艺征得学校同意,西北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结束后,就毅然转学到重庆中央大学地质学系。田在艺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挑灯夜读是常有的事。因经济拮据、学习负担重,田在艺不幸患上了肺结核。田在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到家乡,积极和病魔作战,一年以后重返校园。

1945年,走出大学校园的田在艺自愿来到了甘肃玉门油矿参加工作,开始了他的石油之路。在玉门,指导他的是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田在艺在甘肃、青海、宁夏、陕北一带进行了近十年艰苦的野外勘探工作,一直到晚年,他说起这一带的地质情况时依然如数家珍。在孙先生的引导下,田在艺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他深知野外调查出真知。

摘掉“贫油”的帽子

石油是国家工业的命脉。但在1949年以前,我国被国际上认为是“贫油”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石油工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田在艺从业之初便许下了“以己之力,为中国的石油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诺言。那时候的他盼望着中国能早日摆脱“贫油”的帽子,跻身世界能源大国之列。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东奔西走,作为一名石油人,他真正做到了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哪里需要我,我便往哪里去”。1949年以后,中国自主勘探开发的几大油气田——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江汉油田、吉林油田等等都能看到田在艺的身影。

1956~1960年,田在艺奉调克拉玛依油田从事勘探和开发工作。他常常强调:“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田在艺参与发现并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根据在新疆地区的调查研究,发表了第一篇有影响的论文《中国陆相地层的生油和在陆相地层中找油》,这是田在艺学术思想的形成时期。

历经十载,西北凛冽的风沙已把当年初出校园、意气风发的青年书生磨砺成了一名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接到调令,他追随大部队来到克拉玛依,在新疆黑油山一带展开野外调查工作。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当时在新疆地区帮助考察的有不少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对新疆地区的石油远景并不看好,尤其认为黑油山地区不具备石油生成和蕴藏的条件,主张放弃这一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但是以田在艺为代表的中方专家的意见截然相反,他们主张继续在这一地区投入工作,中苏双方甚至因此在讨论会上展开了“论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方队员的努力下,黑油山乃至广大的新疆地区被证实是含油远景地区。

离开新疆,田在艺的下一站是奉调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根据党中央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指示,田在艺担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任总地质师等职务,从此带领勘探队伍在松辽盆地上一扎根便是四年。在大庆的四年里,田在艺主要负责的是地震队的工作。他带领队员们常年在野外工作,通过打井、搜集油砂样本等,对比地层情况,判断地下是否有油田蕴藏,确定油井位置。地震队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得到的数据是判断油井位置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在大庆人的不懈努力下,大庆油田用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进一步证实了陆相地层也可以有大油田的生成,有力驳斥了当时国际上的“中国贫油论”,中国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

1964年,田在艺还来不及与同事们分享大庆油田发现的胜利果实,一纸调令让他作为先行军之一,来到了茫茫盐碱滩——大港参加华北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的艰苦程度不亚于大庆,因为这个地方,一来自然环境极差,盐碱滩上荒草漫天,分布着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子;二来,即使数据表明大港地区的地质构造有石油蕴藏的可能性,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依然没有打出有价值的工业油流。田在艺在大港地区的工作和在大庆差不多,主要是负责确定钻井位置。一直到1964年12月21日,北大港构造带上的“港5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才标志着大港油田的正式诞生。

无论是在克拉玛依,在大庆,还是参加华北石油会战,田在艺总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不计较工作上的得失,无惧条件的艰苦,一切出发点在于服从组织需要。后来又从江汉油田到吉林油田,田在艺走南闯北,摸清楚了祖国地下的每一片土地,实现了他的石油之梦。

新时期的新事业

1980年,田在艺调至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兼总地质师。即使已是耳顺之年,田在艺依然坚持工作,以自己的宝贵经验,在这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做出了一番新的事业。

1981年3月,石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会议,并以“(81)油科字第396号文”下达了任务,由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新疆、青海、滇黔桂、四川、江汉、华北等油田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等单位共同研究“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及油气远景评价”。田在艺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5年时间里,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了全国石油系统的23个油田、研究院(所),840多名科技攻关人员,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定量、全面地研究全国各大油气区的勘探成果,目的在于摸清全国的油气资源情况。

田在艺当时已在全国各大油区实际工作了30多年,几乎跑遍了中国每一片土地,他对全国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蕴藏如数家珍。田在艺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全局性的指导。1985年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顺利完成,其成果成为编制国家“七五”石油工业发展规划及制定2000年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1989年7月,田在艺因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研究”获得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名)。同年,他又因在石油地质相关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者奖。

在这次油气评价工作之后,田在艺开始从一名实践家向理论家过渡。他的新目标,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诸于世。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是他晚年做得最多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田在艺曾经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过一次名为“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构造”的学习班。这一届的学习班招收了来自石油系统内部20个单位里的67名学员,这些学员都是当时石油系统的年轻精英。田在艺请来了当时国内构造地质学派的各大领头人物来学习班授课。田在艺的主张是,年轻人应该有一颗包容四海的心,虚心了解并学习各学派的理论和学说,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并灵活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去。田在艺主持的这个学习班,曾在业界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田在艺把心思放到培养青年一代上,1985年开始,他陆续招收了一批研究生。每一个学生田在艺都是手把手亲自教,从指点学生观察实验到批改论文,无不亲力亲为,在学生的成长上花费了不少的心血。田在艺的学生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是在石油地质的相关行业内工作。

1993年,田在艺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退休。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工作,笔耕不辍、“退而不休”是他那个时候的状态。这一时期,是田在艺论著的高产期。他不间断地向世人展示他前半生的研究成果。1994年,田在艺开始着手《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和《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的写作。这两本书全面阐述了田在艺“盆地论”思想,这也是田在艺毕生研究工作的核心。他的著作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田在艺的著作问世后,引起了业内积极反响。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田在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他的一番努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2002年,他又因为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了当年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即使作出了一番成就,田在艺依然朴素。他一直工作到身体条件不允许,才逐渐停下手上的研究工作。即使在家休养,他也从不忘记他挚爱的石油地质事业,不忘时常让助手和家人向他介绍最新的研究动向。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形容自己是“中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即使年事已高,但“心头的感慨就是对我所从事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抱有一种紧迫感……总想为党和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油气,田在艺,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勘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