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陈学俊:我国著名能源电力科学家

陈学俊:我国著名能源电力科学家

2017-07-31 14:32:00 5e

简介:陈学俊(1919.3.5-2017.7.4),我国著名能源电力科学家。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工学学士;1945年进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46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并读完博士生有关课程;1947年3月回国,任交通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0-1984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1982-1985年任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大学发展项目中国审议委员会副主任兼工程组组长;1981-199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组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1988-1998年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9-1998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9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17年7月4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9岁。

陈学俊是中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一生中,在我国能源电力方面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享誉国内外。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筹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筹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创办了国内第一本热能工程学术刊物《热工专刊》……为中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求学深造,为中国的工程事业奋斗到底

我国热能动力工程的开山祖师陈学俊有一位深明大义、目光远大的父亲。陈学俊尚在童年时,父亲就将儿子的人生定位铆在了“为国家干大事有大出息”的基点上。父母正直勤劳、努力上进。他们严格而又慈爱的教育,影响了陈学俊的一生……

陈学俊1919年3月5日生于安徽滁县乌衣镇。父亲陈克钧,幼年在私塾念过书。父亲年少时就与堂兄在镇上经商,他们经商有道,买卖公平。而且父亲为人正直,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品德高尚,诚恳待人却严于律己。

最为可贵的是父亲目光远大,他认为经商至多只是赚点钱而已,内忧外患的国家更需要一大批才识出众的知识人才,而读好书学到科学知识才是造就这些人才的唯一途径。因此,他为自己的孩子们创造学习机会,叮嘱陈学俊兄弟要读书,而不要他们接班经商。少年时代的陈学俊受父母影响,知道炎黄子孙要有志气,知道学习的重要和身负的重责,努力学习永不停滞。

1931年,陈学俊在乌衣镇育智小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那是教会办的私立中学。但初中只读了一年。时逢上海“一·二八”事变,战乱不但没影响他的学习,反而更激起了他学习的劲头。他休学在家补习功课半年,跳两级考入南京私立安徽中学高中部。

高中毕业后,当时只要时间不冲突,可以同时考几所大学,他报考了四所。考上海交大时,他站在交大工程馆顶楼平台看着美丽的校园想:如果进不了,以后一定要再回来!果然,在多年以后,他不但到交大当了教授,还在1996年4月8日交大成立一百周年时,光荣地被交大授予“杰出教授”的称号。

他当时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因战乱迁至重庆),二哥同时也考入大学。去重庆就学前,父亲让他乘火车先送四弟去安徽屯溪中学读书。分别之际,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凝望月儿水中游,送弟八百下徽州。从此同为他乡客,何日共乐明月秋?”

但离愁归离愁,并没有消融他的意志。思乡情浓,怀念父母,都成为他奋进的动力。在重庆生活很艰苦,吃的是蔬菜黄米饭,睡的是100多人的大教室,还不时有日本鬼子飞机轰炸。他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更感到振兴中华的重要。“工程救国”的理想在他心里日益坚定。

1939年陈学俊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分至重庆经济部,在中央工业部试验所工作。由于努力钻研,他在1941年写出了锅炉制造工艺方面的论文,并出席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登上了全国性学术会议讲台。当时他才22岁。由于成绩突出,1943年他受国家派遣,出国到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考察。考察期间,他不但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经验知识,还不忘宣传自己的祖国。一次朋友聚会,为长中国人民志气,他在教堂管风琴伴奏下先唱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然后他唱《嘉陵江上》。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为使自己学业更精专,他用实习得来的钱读书,进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毕业后他谢绝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1947年回到上海,任上海交大教授之职。

一生创新,科研育人烙下坚实飞跃足迹

陈学俊1947年开始执教交通大学,1957年随校内迁西安,前后执教交大60余年,为高等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陈学俊在国内率先创办锅炉专业,最早开展两相流与传热的理论研究,是我国锅炉专业和热能工程学科的先行者、奠基人,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技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曾先后受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厚遇。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陈学俊大学时即下定决心以“工程来救国”。在1941年贵阳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陈学俊宣读了我国锅炉制造方面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揭开了我国动力工业发展的新篇,同时还在《贵阳日报》上振聋发聩地喊出了“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志愿。为彻底改变中国锅炉事业的落后局面,陈学俊远赴重洋,在被誉为世界“锅炉制造者”美誉的普渡大学锅炉方向深造,学成归国后,1947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热能工程学术刊物《热工专刊》,为我国热工学习与研究交流开辟疆土。

解放后,陈学俊先后任上海交大教授、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后任西安交大教授、工程热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热处理学会名誉会长。他终身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学及培养研究生工作。先后开发电力、热能工程、锅炉等多门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多相流物理学研究,成为国内该学科奠基人。

1949年,陈学俊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燃气轮机》专著,被国际同行赞为“燃气轮机方面先驱”;1952年负责筹建国内第一个锅炉专业,带领教研室同志克服困难,开出所有课程,培养出我国最早的锅炉科技人才。从1955年开始培养锅炉和热能工程研究生,并根据国家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创建国内外领先的实验平台,自主开展多相流与传热理论研究,先后在国际上较早提出“液膜倒置”现象和“液膜影响区”新概念,在“管内汽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方面的系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屡获国家级重奖。期间,陈学俊还主持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组织筹办了多届多相流和传热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了我国热能工程研究与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请看陈学俊一步步坚实飞跃的足迹: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电站锅炉,他提出要想独立发展电力工业,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科学研究,结合燃烧国产的煤种进行锅炉流受热面积灰磨损、传热与阻力特性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锅炉朝高压超高压发展,为保证安全运行,水动力学问题成为重点关键技术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并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一起,成功解决了上海市电厂本生型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工业锅炉大型化,火电机组近代化,城市煤气化,工业窑炉高效化及机车电气化”的意见,并进行详细论证,为国家能源技术革新政策所采用,载入国家科委蓝皮书,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有重大贡献奖”。

陈学俊院士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已用于国家主力锅炉厂的设计和生产中,在电站(包括核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方面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其巨大。

教书育人,培养能源电力高层顶尖人才

自步入教育领域,陈学俊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除了对学生的悉心教诲,陈学俊还捐出大量资金奖励莘莘学子。他还经常以自己历尽坎坷、刻苦求学的经历和“工程救国、科学救国”的信念,勉励学生珍惜宝贵年华和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为世界争光。

陈学俊教授在1952年国内第一个创办动力机械系锅炉制造专业,1955年至1956年,他开始指导二年制及四年制研究生,并从此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进行研究工作。陈学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液膜倒置”现象,首先提出截面含气率在某一范围内可小于容积含气率的新论点(1960年),数年后为外国研究皆可证实。

1980年底至1990年初,螺旋管中气液两相流与传热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陈学俊教授及其研究团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超前的,提出国际上第一个卧式螺旋管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以及“液膜影响区”新概念;在国内外首次用激光测量了螺旋管内环状流中液相的局部速度分布,首次提出了上下壁温飞升点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式。对垂直上升管、并列管、倾斜管及螺旋管的压力降型脉动、密度波型脉动、热力型脉动在高压下进行创造性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判别密度波型脉动的准则式,区分了汽化点处这一新的脉动形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陈学俊教授在1979年主持创建了中国唯一的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实验系统,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汽水两相流流型、流型的转换、沸腾传热及两相流不稳定性,得出一系列新概念及理论模型。他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校之一。也正是由于陈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使实验室在1990年成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担任这一重点实验室主任,与40余位研究人员从1990年至1998年进行热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卓越的贡献。

陈学俊搞了60年的科研,同时还教书育人。陈学俊在育人中特别重视品德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

在陈学俊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在国家学位制度公布以后,共指导了28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14位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在他任教的66年当中,亲自授过课的大学生有2500多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动力工业领域成为专家、教授或副教授,其中有6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俊桃李芬芳,其中佼佼者有林宗虎院士、陶文铨院士、郭烈锦和陈听宽等知名教授。因贡献杰出,陈学俊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电力,陈学俊,能源电力,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热能工程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