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走向未来的必经之途

2017-09-19 13:29:31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吴昊  

中国能源研究会2017年会于9月16日-17日在京召开。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曾鸣在17日的分论坛——“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创新应用”会议上指出,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运营,创新能源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培育企业自身开展相关业务的能力,对能源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能源互联网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重要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面临能源转型、环境压力、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挑战的当下,“能源互联网”也是目前能源领域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

转型:能源革命的破局之思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谢克昌认为,当前,中国能源不仅面临着进口依存度高、能源强度大、环境生态压力大等传统挑战,还面临着产能过剩、消费疲软、碳约束等新型挑战。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开始逐步实施。

同时,放眼全球,能源同样处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表示,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各国都在抢占战略制高点。杜祥琬认为,现在需要新的“供需安全观”,要“从供应侧单向提供供应保障转向需求的合理化、抑制不合理需求和供应的科学化、洁净化、低碳化。”

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谢克昌认为,要树立环境优先、节约为主的能源发展理念。尽管近年来有所提升,但中国节能和能效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杜祥琬则表示,节能提效的首要潜力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追求速度、贪多求大,转向求质量和效益,目前正当其时,“去产能、去库存”首先就是指向高耗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为实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在2℃的目标,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中,节能提效可贡献其中的40%。在杜祥琬看来,实现我国降低能源强度和排放强度的目标,节能提效同样会贡献大头。而对于节能提效,以及当前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消纳问题,乃至整个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技艺:燃料电池与储能技术

能源互联网需要能够接纳高比例分布式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我国可再生能源极其丰富,仅太阳能资源这一项就可以远远满足我国的远景总用电需求,不论在东部还是在西部地区,都是极度富裕的状态。数据显示,中国76%国土面积上的风能和100%国土面积上的太阳能都具有开发潜力。

而在解决消纳问题的方案中,能量的存储无遗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彭苏萍表示,储能技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要在10年担当起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还没有多少希望,燃料电池可能会是未来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方式,这项技术在中国也已经有了重要的突破,今后,相对于储能技术,这条路子可能会走的更快。

业内人士认为,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表示,储能和需求响应可以帮助削峰填谷。除蓄电池、抽水蓄能、超级电容等狭义的储能设备外,友好性负荷(如电动汽车、空调等)等需求侧响应也可以看作广义的“储能设备”,它们可以削平负荷曲线。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海生认为,储能是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陈海生表示,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总体规划,重点推出了技术攻关、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三个一批”,到2030年实现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的快速发展。

布局:互联网思维审视能源

业内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周孝信在主旨报告中表示,以互联网思维审视传统电力系统,传统电力系统缺乏灵活调节和储能资源,传统电力系统的集中统一的管理、调度、控制系统不适应大量发布式发电,以及发电、用电、用能高校一体化系统接入的发展趋势。

在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环境压力以及深层次的利益博弈等因素的推动下,能源互联网已成为能源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扮演的重要角色,曾鸣认为,电网企业、发电集团、新能源公司及节能服务公司等企业应尽快行动起来,抓住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

此外,根据分论坛当天发布的《中国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价指数技术白皮书》,区域能源互联网作为国家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的主要形式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区域能源互联网旨在为区域能源互联网项目进行投资前、中、后评估,为发展能源互联网而来,为推动能源互联网而动,为能源互联网产业而成长。中关村能源互联网专家联盟秘书长毛翔表示,设立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指数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促进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及整体效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能源互联网,能源转型,能源革命,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