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全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

2017-10-20 08:30:30 中国石油报   作者: 马莹莹 金添 张旭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建设现场。

江苏LNG接收站。

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一批福泽万家的工程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民生福祉,在油气储运、油气田地面、炼油化工等领域陆续实施投产一批重点工程,实现油气田地面工程优化提升、管道储运工程推广应用、炼油化工工程重点突破,以精品优质的工程建设服务油气主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油,送去温暖福气,让“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更深入人心。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是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的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工程起始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的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管道全长941.80公里,与漠大线并行871.6公里,管径813毫米,设计压力9.5兆帕至11.5兆帕。沿线穿越大中型河流12处,铁路14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40处。

该工程基本沿原漠大线并行敷设,工程设站场5座,全部为改扩建工程。共设置43座线路截断阀室,其中34座与漠大线阀室合建。

该工程是第一条采用热棒措施治理冻土融沉的长输管道,此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国内在永冻土地带施工技术上的全新突破。这条管道是第一条全面推行机械化补口,采用环保喷砂除锈工艺的长输管道及第一个所有大中型穿越全部采用非开挖方式进行的工程。以上两项技术的应用,使得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的建设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该项目还是迄今为止采用全自动焊比例最高的长输管道,是第一个全面正式使用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管理的长输管道及第一个使用二维码进行人员管理的工程,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西气东输三线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是继西二线之后第二条横贯中国东西两端、连接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能源大通道,工程总投资1250亿元,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

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国内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

工程包括1条干线、8条支线,配套建设3座储气库和1座液化天然气(LNG)站。干线全长5220公里,西起新疆霍尔果斯,止于福建福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10个省区,设计压力为10兆帕至12兆帕,输量为每年300亿立方米。工程将惠及沿线10个省区46个地级市106个县上亿人口。

西三线环保效益巨大。管道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标煤1300万吨,相当于减少61万吨有害物质、440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以1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气体计算,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种植4400万公顷阔叶林。截至8月,西气东输三线累计向福建省供气约2.5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绿色引擎”。

江苏LNG接收站

项目位于江苏南通如东县洋口港,是中国石油第一座、中国沿海第四座LNG接收站。这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采购、自主运行的LNG接收站。建设中多项技术为国际首创,国产化程度最高,利用管线桥作为LNG跨海输出的途径也是国内首创。

作为中国石油海上能源通道的重要战略布局,自2011年投产以来,江苏LNG接收站沿着“一带一路”海上能源“新丝路”,先后接收了卡塔尔、俄罗斯、马来西亚等7国的160艘运输船,累计接卸1100多万吨LNG。接卸量增加的背后是天然气销量的与日俱增。

该项目是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的国家级重要能源工程。一期由中国石油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和江苏省国信集团合资建设,建设规模每年350万吨。工程于2008年1月开工,现已建成码头、栈桥、外输管道、3座16万立方米储罐和附属工艺设施。经济价值在全国10多家LNG接收站中名列前茅,有力地保障了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安全平稳供气,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进口海上战略要道上的重要布局、西气东输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削峰保供的主要力量。

二期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一座20万立方米的LNG全容储罐、一台开架式海水气化器(ORV)、两台浸没式燃烧气化器(SCV)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已于2016年11月投入试运行。二期投产运行后,接收站的年接卸能力增至650万吨,年气化能力提高至1000万吨,成为全国储罐罐容最大、码头接卸能力最大、接卸和气化能力最大、槽车装车量最大的LNG接收站。

龙王庙组气藏产能建设项目

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跨四川省、重庆市。2012年9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钻探磨溪8井,发现气藏。之后,地质研究、物探和钻井等勘探作业相继展开。该气藏为我国迄今最大的单体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10个月建成10亿立方米试采工程,15个月建成40亿立方米开发一期工程,13个月建成60亿立方米开发二期工程,整个区块仅用三年时间建成110亿立方米年产能规模,在四川盆地油气开发历史上是第一次。

产能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创造了中国石油大型整装气藏上产新纪录。

通过模块化技术和施工图三维建模,工程设计质量大幅提高,设计工期缩短35%,为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净化厂的26个生产工艺单元实现100%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多专业在统一平台上协同设计,设计变更减少70%。542个模块橇,998台设备安装在橇上,现场组装。采气站场一体化集成装置应用100%,节约用地35%,净化厂工艺管道整体预制率80%,钢结构工厂化预制与现场螺栓连接100%,采购周期缩短45天,现场施工工期节约3个月,模块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陕京四线

陕京四线干线西起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靖边首站,东至北京市境内高丽营末站,另铺设4条支干线,新建14座站场、54座阀室、12座线路阴极保护站,线路总长1272.5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为250亿立方米。首期建设包括1条干线1条支线,总长1114公里。管道沿线在红墩界、鄂尔多斯、托克托、乌兰察布和张家口设置5座压气站。

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是中亚进口气和国产气输送的重要通道,是“西气东输”战略通道的延伸,进一步优化全国管网总体布局。陕京四线的建设,对于增加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量、提升冬季调峰供气能力、治理大气污染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项工程将打通中俄东线及唐山LNG供应北京市场通道,改善北京供气格局,提高首都供气管道的网络化程度,增强供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满足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项目将于2017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将为北京每天提供7000万立方米天然气。

湖北LNG工厂国产化示范工程

湖北500万立方米/日LNG工厂国产化示范工程,是我国首个自主创新设计、自主装备制造和“以设计为龙头”总承包建设的LNG工厂,是中国石油集团的重点项目,采用“业主+PMC+EPC”的工程建设模式,其中EPC延伸至投料试生产。2012年2月,500万立方米/日LNG工厂国产化示范工程项目启动,2016年11月,通过专家全面、严格的性能考核。

项目坚持自主创新,不仅创造了“一个月完成可研和工艺包设计,一个月完成初步设计,3个月完成施工图设计,16个月机械完工,20个月试投产”的“黄冈速度”,还创造了压力管道焊接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98.6%、LNG储罐焊接无损检测99.2%、现场组焊压力容器焊接无损检测99.6%、球罐TOFD检测一次合格率99.8%、安全人工时突破1000万小时的建设奇迹,成功取得多级单组分制冷液化工艺技术等26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与国产设备的无缝“嫁接”。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99%,涉及国内配套设备供应商100多家。

湖北黄冈百万吨级LNG工程项目既确保了国产多股流管壳式换热器和国产最大乙烯压缩机、最大甲烷压缩机、最大变频器、防爆电机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在工程上的首次应用,又促进了我国相关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

项目的建设完成使中国天然气液化核心技术完成了从跟随到并肩前行,再到以100%自主技术跻身世界LNG主流设计、制造商行列的历史性跨越。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

中缅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皎漂市,从南坎进入中国境内的瑞丽市,经贵阳到达广西贵港市。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设计年输量为12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为10兆帕,管道直径1016毫米。中缅油气管道境外段和境内段工程分别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历时3年多,共计3.5万人参加建设。2013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气。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投产,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意味着西南地区天然气能源大动脉格局初步形成,将大大缓解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

中缅原油管道,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管道油头进入中国。缅甸段管道全长767公里,中国段管道全长649公里。国内段2010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输量为1300万吨/年,管道沿线多次穿越大型河流,管道落差大、压力高、U形弯多,怒江跨越落差高达1500米,运行控制难度大,是国际上最复杂的液体管道之一。建成后,进口原油将不必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可缩短运送里程1820海里,可实现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文字整理:马莹莹图片摄影:金添张旭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