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企业当做低碳经济主力军

2013-06-18 15:58:41 中国石油报

6月17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低碳日”。在已有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再设立并举办低碳日活动,显示出我国政府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形成低碳发展的社会共识方面,正在不断做出努力。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随即,这一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纳,并日渐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它引领着当代能源变革正描绘出这样一条路径:从高碳到低碳,最终走向零碳。

面对这一变革,我国政府态度明确,已经向国际社会公开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消耗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15%以上。这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承诺,也是勇担国家责任的体现。

客观地说,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角和决定低碳经济成败的关键在企业。

从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必须勇于承担起引领低碳经济转型的大任。国际社会公认,天然气是从高碳向低碳转轨期最为重要的桥梁,而当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高达70%,现实呼唤着我国能源企业通过大力发展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来助推低碳经济。同时,能源生产企业常常也是耗能大户和排放大户,理应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无疑为我国能源企业带来了重大挑战。特别是,“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能源企业将同时面临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现有生产系统继续调整两大重任,能耗总量逐年增长和单耗指标下降减缓趋势,将共同推动碳排放总量的持续走高。

挑战当前,能源企业如何迎接,怎样应对?

在认识层面,能源企业须意识到,低碳经济已经不局限于道德话题和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市场问题。随着我国政府对于碳审计、碳排放、碳配额、碳披露等关卡的层层设立,市场要求能源企业生产更多低碳、清洁的能源,也要求能源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过程更为低碳、清洁。能源供应者低碳与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低碳进程,也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企业应树立“今后市场竞争就是碳生产率竞争”的领先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自觉主动地融入低碳经济热潮。

在战略层面,能源企业应将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等纳入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市场在迅速扩大,消费者的低碳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都考验着能源企业的战略抉择。能源企业要着眼于未来,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加快推进低碳转型。

在执行层面,能源企业应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尤其是低碳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是能源企业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国际大公司都大力投资、积极发展低碳技术,抢占低碳创新的制高点。对我国能源企业来说,无论是加大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还是加快风能、太阳能等的综合利用,都有赖于更多技术突破的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同时要求,能源企业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单位碳排放的产出,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换代和功能升级。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我国能源企业已经做出诸多努力。以中国石油为例,企业已经做出战略部署,正在朝着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的目标努力。通过加大上游勘探开发,加快油气战略通道建设等,中国石油等通过努力使得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5%。随着这一比例的持续上升,我国能源结构将得以持续优化,低碳之路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能源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堪当大任,但低碳经济远非企业一己之力所能实现,需要政府支持、市场培育、国际间合作等多种力量叠加共同达成。特别是需要政府从财政、税收等政策层面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削减企业在低碳转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引导能源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技术演进,助推低碳成为能源企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DNA”。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企业,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