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为何缺时涨价过剩时也要涨价?

2009-09-16 09:43:44 广州日报   作者: 林伯强  

 近年来,能源行业一个比较显著的发展特征是“国进民退”。无论电力、石油、煤炭,国企迅速扩张,民营日益削弱。

中国在经济转型中,能源行业国企占主导地位有其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阶段性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国进民退”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主要是效率风险、价格风险、社会和谐风险等。

虽然中国有长期能源短缺的预期,短期内能源产能比较大的过剩却常常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除了一些体制原因,过剩投资的主要根源是由于能源部门国有企业的高度集中。国企的主要经营目标是如何“做得更大”。在追求生产总值和税收的激励下,地方政府也热衷于像电力这样的大项目。即使现在可以看得见电力过剩,如果政府愿意批准,仍会有很多国企愿意投资电厂,许多银行愿意贷款,许多地方政府愿意支持担保,这就是电力过度投资的基本动力。然而,只要存在一定比例的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民营和外资,这种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问题在于,投资能源的是国有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来自国有银行,过度投资的损失是国家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风险防范机制,那就是,能源企业实在不行了,可以通过政府涨价解决。于是能源行业常常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机制,以电力为例,缺电时需要涨电价,过剩时还可能要涨电价。如果电厂属民营和外资,过剩的结果自负,没有人会期望政府涨电价来救企业。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