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国信证券:10 月宏观数据为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09-11-12 22:34:09 中国证券网

 国信证券12日发布10 月份宏观数据点评表示,10 月宏观数据为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11 月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

  10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月加快7.9 个百分点,比9 月份加快2.2 个百分点快;1-10 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0710 亿元,同比增长33.1%,比上年同期加快5.9 个百分点,比1-9 月回落0.2 个百分点;10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 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月回落5.8 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0.7 个百分点。

  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上年同月为上涨4.0%),比上月降幅缩小0.3 个百分点;10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上年同月为上涨6.6%),降幅比上月缩小1.2 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评论如下:

  工业生产增长势头不减

  10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相比较9 月份,加快2.2 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10 月份较9 月份增长了0.8%,因此可见10 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提高过快虽一部分有基期因素,但主要仍是在内外需全面向好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仍在加速提升。考虑到基期的因素,四季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将达16%以上,这一增速将大大高于前三季度。

  从发电量来看,9 月份发电量3,203 亿千瓦时,同比增9.5%,10 月份发电量3121 亿千瓦时,环比略有下降,但由于去年基期因素,同比增长17.1%。很明显,剔除季节因素后,发电量和工业生产数据遥相呼应,表明了工业生产初始在政府投资带动后,全面转暖。

  分行业来看,工业生产连续6 个月增速加快,说明了在政府投资的有力带动下,经济活动好转的趋势逐步得到巩固。1-10 月份总发电量同比增长3.2%;也从结构上反映了发电量指标与工业生产指标之间的修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耗电量较大的重工业生产恢复好于预期,中游制造业生产增速较上游和下游较快。大部分中游行业工业生产增速均有较大提高,一方面是基期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私人部门经济活动已经比较活跃了。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增长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中游制造业,同比以及累计增速均较9 月份继续攀升。

  未来投资增速将呈见顶小幅回落趋势

  1-10 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3.1%,继续维持在高位,但略较上半年的33.6%增速有小幅下滑。1-10 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8440 亿元,增长18.9%,增幅比1-9 月提高1.2 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的快速跟进,使得投资增速继续维持在高位,在出口逐步好转,以及国内消费强劲增长的情况下,政府投资计划至今如期推进,并未有丝毫的减缓,其目的在于巩固稳步回升的趋势。因此,由于房地产投资快速跟进,投资得以维持在高位。分产业看,1-10 月份,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增长分别增长54.1%、26.8%和37.8%,变化并不大。在行业中,第一产业和基础建设投资仍保持前期高速增长态势。1-10 月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2349 亿元,同比增长32.5%;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8450 亿元,增长2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821 亿元,下降5.9%;铁路运输业投资4055 亿元,增长82.5%。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10 月份,累计施工项目402204 个,同比增加95435 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5859 亿元,同比增长36.6%;新开工项目293412 个,同比增加85329 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4610 亿元,同比增长81.1%。

  总体上来看,上半年全社会和城镇投资呈现增幅逐步提高的趋势,进入下半年,投资增幅有所波动,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投资增速呈逐步走低趋势已经无可避免。在私人部门的投资逐渐跟进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逐渐稳步退出是必然的。国信证券认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仍在加速,GDP 增速有望超过10%,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然会修订原先的“四万亿计划”,将于12月出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不太可能修订计划,但更加侧重调结构是必然的,而随着出口的好转,对GDP 的贡献增大,政府主导的投资放慢步伐也是必要的,否则很容易造成经济畸形过热。

  CPI 略超市场预期,转正时间延后至12 月

  10 月份,CPI 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缩小0.3 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市场预期10-111 月CPI 将转正,国信证券判断11月份CPI 转正,从目前商务部和发改委的实时监测来看,11 月份CPI 仍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很大。

  猪肉价格回落态势短期内有望回稳

  前期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应属恢复性上涨,暂时并不具备长期上涨支撑。猪肉以及肉禽价格经过了一波持续恢复性上涨后,在国庆节前就已经开始回调,从商务部和发改委的实时监测来看,猪肉以及肉禽价格目前仍处于持续回调之中,但国信证券认为二者回调的趋势将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将仍恢复前期的缓慢上涨态势。

  货币因素短期影响极其有限

  最终而言,多余的货币一定将转化为物价的上涨中,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现象一定是货币发行过多的结果。但短期而言,甚至五到十年而言,通胀并不必然表现出货币发行的影响。

  在我国,更由于CPI 的构成不同以及其他种种特殊情况,更是如此。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来看,食品权重占了三分之一多,虽然国内粮食价格也受到国外价格的冲击,但农产品(13.02,-0.37,-2.76%)基本处于国内封闭运行,政府对于供求还是强力可控,若无极大的外在冲击,粮食价格波动并不大。当然货币因素也可以影响到农业生产成本,但影响有限。而衣着、家电和交通运输,由于产能巨大,甚至某种意义而言是无穷大,因此长期而言,几无上涨空间;而医疗和教育,十几年也是很少波动,因此决定CPI 变动的只能是食品价格,而决定食品价格的是猪肉价格,下图很好地反映了这点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这是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后第一次止涨回跌,而在肉价较大下跌的带动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8%。国信证券认为由猪肉价格下跌带动的食品价格下跌,短期内将会止跌回稳,重新恢复上涨趋势。货币供应虽然今年大幅增长,但是短期内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

  PPI 将快速回升

  10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缩小1.2 个百分点,略低于国信证券预期。1-10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4%,降幅比1-9 月缩小0.1 个百分点。10 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6.3%,原料工业下降8.3%,加工工业下降5.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

  PPI 回升基本上与全球范围的经济回暖程度同步,虽然全球经济已经有明显见底的迹象,但总量上并无太大的回升,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较多,但传导至工业品出产价格,还受供求影响。货币的过量投放,对PPI 影响大约CPI,同时,由于基期因素作用,近期内PPI 回升速度将大大加快。

  消费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消费趋势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原因,有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因素——社会经济水平已达新阶段和过去几年财富积累两个方面,也有短期推动的新增因素,还有消费自身特有的刚性因素。但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积极有效的结果。

  国家政策措施效果反映在大宗商品拉动作上尤其用突出。汽车是今年消费品市场的最大亮点,10月份乘用车销量达到923154辆,同比增长79.6%,1-10 季度全国共销售汽车1058 万辆,前三季度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反映在社会零售品总额上,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个百分点;房地产刺激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活跃了农村市场,而且带动家电销售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83 万台,实现销售额388 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 个百分点;10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类增长20.7%,肉禽蛋类增长9.2%,服装类增长22.7%,日用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4%,汽车类增长4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2%。

  退出政策开始酝酿

  随着经济的回升逐步得到巩固,积极政策的退出时间和方式已经开始提上日程。10 月21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与以往多次反复强调“经济回稳基础还不牢固”相比,出现重大改变,结合9 月份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说明了政府在保增长任务完成后,未来的退出政策已经提上日程。

  国信证券同时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明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将很可能出现投资过热。1-10 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4610 亿元,同比增长81.1%。这些新开工项目真正大量投入建设都在明年上半年。当私人部门投资快速跟进时,如果不相应地调整四万亿投资计划,那么明年出现投资过热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此,国信证券认为政府将在调结构的主基调上,逐步减缓政府投资计划的进程,而且,国信证券相信四季度中央计划投资就会低于原定的2000 亿元,迈出放缓财政积极政策的第一步。在下月初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确定“保增长,防通胀”的明年经济工作精神。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国信 经济工作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