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核电
  • 国家原子能机构:提高核心能力建先进核工业

国家原子能机构:提高核心能力建先进核工业

2010-02-03 09:55:29 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

   2009年,我国核工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积极进取,取得了很大成绩。在2010年里,核工业又该如何继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十二五”规划顶层设计中,如何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和核心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我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先进的核工业?针对这些问题,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王毅韧接受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和《中国核工业》杂志的联合采访。

  2009年是核工业事业全新发展的一年,也是积蓄能力,快速发展的一年。2009年,国家对核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核电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与之配套的核燃料循环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工业增长速度。

  记者:2009年,核行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王毅韧:概括讲,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核工业能力,包括产业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大批核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一是确保了核设施安全,做到了安全发展。

  核工业的核心能力、总体实力显著增强。一批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一些重大系统研发平台及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展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基地启动建设。围绕核能发展,配套的一批铀矿山、铀浓缩厂、元件生产线等建设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

  核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取得重要进展,核工业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攻关取得突破。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和核工业长远发展,国家安排了一批重点项目,组织重点攻关。如铀浓缩技术、后处理技术、快堆技术、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等的科研攻关工作全面启动,中国实验快堆等一批重大核科学试验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在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工业专用设备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显著提高了核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核安全监管、核应急管理得到加强,确保了核设施安全以及公众和环境安全。一批核退役治理项目取得重要突破,消除了一批核安全隐患。

  核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圆满承办“面向二十一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积极开展多边、双边核国际合作,成功召开了中俄分委会,落实了一批合作项目。中美、中俄、中法核领域合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为促进国内核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严格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展现了我国负责任核大国的形象。

  记者:2009年是完成核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规划具体完成情况如何?

  王毅韧:核工业“十一五”规划完成得很好,能力建设项目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间是多年来国家对核工业支持力度最大,核工业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通过保障条件建设、基础能力建设、核能配套、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核能开发、基础科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的安排,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记者:对核工业“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哪些指导性意见?

  王毅韧:一是要认真盘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问题,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谋划好“十二五”发展。二是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三是要以确保增强国家核威慑能力和满足国家核能发展需求为依据,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衔接。四是要体现时代特征,深入开展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五是提前开展一些重大工程的论证,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支撑,条件成熟的项目可以先期启动,做好两个五年规划的平稳衔接。

  核事故应急是核电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随着核电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核燃料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公众更加关注核安全、关心核安全保障。随着我国核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按照国家核应急条例的要求,代号“神盾—2009”的首次国家核事故应急演习于2009年顺利举行。

  记者:首次国家核事故应急演习的情况如何?

  王毅韧:首次国家核应急演习,先后启动了田湾核电厂、江苏省、国家三级核事故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及相应的支持力量,全面检验了我国核应急体系的协同性,军地配合联动机制的协调性,各级核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执行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核应急演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首次的国家级核应急演习,检验了我国“一案三制”的运转协调能力,检验了我国核应急响应能力,锻炼了核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记者:演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薄弱环节?

  王毅韧:通过演习,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薄弱环节。如《国家核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还需加强,部分内容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国家核应急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核应急关键技术发展滞后。国家核应急中心软硬件条件有待升级改善等等。只有通过实战演习,我们才能发现一些不足,根据演习经验的反馈,才能不断完善核应急预案。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好核应急工作?

  王毅韧:近期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初步考虑将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及《国家核应急预案》的修订,对国家核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等进行优化和完善。二是推进能力建设。主要是推进国家核事故应急响应中心及核应急辐射监测、救援、航测等技术支持力量建设。三是完善体系建设。完善各级核应急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对新建核电厂省份的核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的指导。四是加强核应急人员的培训和锻炼。五是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切实提高核应急响应的技术水平。此外,还要加强核应急的公众宣传工作,为核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核电的快速发展给核工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带动了整个核工业的发展。包括科研、设计、建设、制造、铀资源勘查与采冶、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辐射防护等等各环节。核工业发展的市场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是核工业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是核工业的快速成长期,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增强能力,谋求新发展。

  记者:2010年核工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您认为应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王毅韧:首要是要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

  要坚持军民融合,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核科技工业的核心能力。现在核工业“十一五”规划中重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有的已建成投产;“两个基地、一个平台”的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也已全面展开。最近,国防科工局又相继批复了一批核设施实物保护、核应急能力建设项目,新一批重点能力建设项目也已委托评估论证。核燃料领域建设将大大提速,核燃料产业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

  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战略着力点,力争尽快突破一些制约核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我国的核工业是靠科技起家的,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兴业,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两弹一艇”的重大跨越。近些年来,我们在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拉大了,一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已经制约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今后应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国防科工局通过核能开发、基础科研等计划,加大投入,安排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同时希望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迎头赶上,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核安全技术改造和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步伐,加强核安全管理,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着力推进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一是铀矿地质勘查,要研究如何进一步理顺保留能力地质队和属地化地质队的关系,在发挥保留的中央地质队核心骨干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属地化地质队作用。二是铀矿采冶,按照目前核电发展趋势,在充分利用海外铀资源的同时,国内铀矿采冶能力也须相应提升。为保证铀矿采冶能力提升,要研究铀矿开采领域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和资本,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三是核燃料加工环节,要推进核燃料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充分调动发挥国内多方面积极性,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核燃料工业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

  记者:在核电快速发展的新的一年,核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王毅韧:一是市场竞争的挑战。随着世界核能产业复苏,核领域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外企业已进入或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有企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二是技术方面的挑战。我国虽然有着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但技术水平还落后于人,不适应核电大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三是核安全方面的挑战。核能的快速发展给核安全、核应急和放射性废物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人才的挑战。随着核能快速扩张与发展,核工业各领域、各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需加大力度。

  记者:在核能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要格外关注哪些问题?

  王毅韧:保障铀资源长期稳定供应,扩大核燃料循环关键环节生产能力,提升核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推进核工业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核设施安全万无一失等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好核工业各环节的发展,尤其是核心能力建设和核燃料保障供应,保障核能发展的需求,是国防科工局的职责所在。

  记者: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核燃料保障供应给予了很大关注。作为核行业职能管理的主管部门,对于核燃料供应,尤其是后处理有哪些长远的考虑?

  王毅韧:在天然铀生产领域,我们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加大两方面工作力度。一方面加大国内铀矿勘探工作力度,进一步摸清家底,保证一定比例国内天然铀产量。在政策的扶持上,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天然铀资源勘查规划,加大钻探工作量,使之提高到现有的2~3倍。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开然铀开发力度,通过国外生产与采购,为核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核燃料加工要坚持立足国内,加快提升产能和技术水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后处理技术是实现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要积极推进后处理工作,科学规划,加快进程。一是坚持我国既定的走闭合循环技术路线政策。二是继续切实抓好后处理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抓紧推进商用后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开展厂址比选,择优选址建设。在推进内陆厂址后处理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从安全、环境、经济、保障监督等方面对沿海厂址开展必要的考察和比对,为国家最终决策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推进后处理厂建设方面的对外合作。目前,国家原子能机构与法方进行了多轮谈判,就后处理厂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中法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要积极开展商业后处理厂的技术和商务谈判。

  记者:有些人对我国的铀资源供应比较担心。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毅韧:我国的铀资源是不缺乏的。欧亚巨型铀成矿带、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等两个大的成矿带都横过我们国家。比较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发现比较大的富矿,发现的都比较小、分散。通过进一步加大铀矿地勘工作力度,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的潜力很大,可以为我国核电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记者: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对核能公众宣传有何考虑?

  王毅韧:核能公众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包括对核电和核应急的宣传。通过宣传,可以使公众了解,不仅核电是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而且核电发展对经济建设很有好处。相对于火电,核电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很大,可以带动三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在宣传方面,我国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会继续加大对核电科普知识、核应急防护措施等的宣传,使老百姓消除恐慌。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也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大核能公众宣传的力度,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核心能力 核工业 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