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央媒体聚焦中国核电发展

2010-02-09 10:21:10 新华网

 2009年4月19日,中国核电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日子,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第一次由图纸变实践,中国“第一个吃螃蟹”。

  这一年,我国核电建设大提速。紧随浙江三门之后,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核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截至年底,我国已核准10个核电项目28台机组,其中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20台机组。我国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低碳时代:核电大发展的良机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减排压力巨大。核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一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因此,加快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国际社会承诺,争取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11月,我国再次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剑锋说。

  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2009年成了我国核电大发展之年。余剑锋告诉记者,作为核电主力军的中核集团,目前国内在建核电机组8台,另有12台机组获批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公司步入核电建设高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加大了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领域投资力度。统计显示,2009年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74.91%。按照每千瓦机组造价1.2万元计算,在建规模的直接投资在2600亿元以上。

  核电投资拉动内需的作用明显,尤其是设备制造行业受益良多。中国传统重型机械企业的龙头--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去年与中广核集团签订了巨额核电核岛设备制造订单。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说,在其他产品订单量急剧减少的经济“寒冬”里,这份核电大单让集团过“冬”无忧。

  “大力发展核电,既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更是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培育低碳经济时代新兴增长点的需要,中国不能错失这个机遇。”余剑锋一语道出核电大提速的要义。

  最近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国家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沿海核电发展,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

  未来十年,我国核电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核电装机容量目前尚不足1000万千瓦,到2020年有望达到7500万千瓦。届时,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5%左右。

  确保安全:核电大发展的前提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看似教条的一句话,记者在年底前往中核集团浙江三门核电站采访时有了切身体会。

  人还在路上,接待人员就一一询问记者们的鞋号。到了目的地,人手一张“安全须知”,标明厂区采访应注意的各类问题,包括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后的逃生路线。陪同的安全员更是反复宣讲安全事项。防护鞋、安全帽、防护眼镜和反光背心早已备好,不穿戴好绝不允许进入现场。

  等到现场记者发现,工地清洁整齐,施工井井有条,没感到有什么危险迹象。余剑锋对此的解释是,“严密防范,是对核电厂程序化管理的严格执行。”

  核安全不仅靠一丝不苟的管理,还有赖持续的技术改造。

  2009年,我国在役11台核电机组全部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全年发电7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中核集团运行的7台核电机组发电382.94亿千瓦时,完成年度发电任务的105%。

  “在全社会用电需求减缓,又没有新机组投运的情况下,中核集团超额完成发电量,并且发电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尤显难能可贵。”余剑锋说,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就是依靠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出力,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浙江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实现自主技术改造后,两台机组累计提升16兆瓦容量,在不需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每年可增加发电量1.2亿千瓦时。余剑锋还透露,中核集团每年都抽取2%左右的利润,投入核电安全管理的研发。

  多年来,中核集团形成了独特的核安全文化,也树立了中国核电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国际核运营者协会每年都会对全世界正在运行的400多台核电机组的综合指标进行评比。中核集团的各电站在各项指标中都是名列前茅。

  2009年,秦山三期1号机组在全球434台机组中排第25名,在43台重水机组中排名第四。

  技术创新:核电大发展的关键

  “推进核电建设,确保安全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开工仪式时强调,要坚持核电自主化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能力。

  这一年,依托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机组的建设,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成绩显著,超大型锻件、主管道、安全壳等关键设备自主化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二代核电技术也传来好消息:去年6月1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4号机组国产化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能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反应堆压力容器。12月7日,国内首台百万千瓦核电设备主要部件——主泵在四川成功产出并发往岭澳核电站。

  “这些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电设备主要部件的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核电设备国内配套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余剑锋说。

  我国核电大发展,作为核能发电燃料的铀资源是否充足,备受关注。余剑锋透露,除了加大国内铀矿的勘探和开采力度,2009年我国还加大了海外铀矿开采和铀贸易。他肯定地说:“三条腿支撑,完全能够保证中国的核燃料和浓缩铀的提供。”

  我国发展核工业50多年来,从铀矿冶到乏燃料后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但在核燃料元件等方面仍有瓶颈。

  余剑锋说:“如果在锆材、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的瓶颈解决了,可以保证核电厂运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燃料供应,真正把中国的核工业发展成为一个不受制于人的民族产业。”

  回眸2009年,负责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和自主化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自豪地对记者说:“中国抓住了机遇,正在引领新一轮核电大发展。”

  王炳华说,世界首批美国AP1000技术的第三代核电机组落户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说明我国抢占了先机。依托这个项目,我国正在引进、消化、吸收并再创新这一先进技术,到2017年将脱胎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核电 中国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