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企转型十字路口

2014-07-10 09:36:04 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 刘丽丽  

电煤供求宽松的局面,为政府推动改革提供了契机,2013年成为电煤价格并轨的“市场化元年”。但也在这一年,自河南兴起的“保煤运动”很快传染到煤炭大省的“三西”地区(山西、陕西、蒙西),各省采取煤电互保、限制外省煤炭入境等措施,被业内斥为市场化改革开倒车。

改革不能倒退,困境又何以突围?煤炭业界“大神”神华集团在“矿、电、化、路、港、航一体化”路上越走越远。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得不各显神通自救,总的思路都是延伸产业链,分散风险。鄂尔多斯等产煤重地的地方政府,亦连连祭出重拳,助力煤企和行业转型。

正如专家所言,走过始自2002年的“黄金十年”,时移世易,煤炭业的困难绝非短期所能自然化解。面对长期的市场不利局面,煤企需要抛下过去那种赚快钱或等靠要的思想,必须利用外部压力积极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煤炭工业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基础。

尽管时下各地高温天气增多、降温用电负荷逐渐提高,刺激了火电生产企业的电煤日耗水平回升,“但基本面并未因此改变”。一位煤炭业内人士说,“煤企的冬天远远没有结束”。

煤运港口数据印证着上述悲观看法。据秦皇岛煤炭网的监测,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等港口,动力煤主流成交价格依然萎靡不振。进入6月,上述港口的煤炭库存也偏离正常,港口煤炭库存对环渤海地区煤炭交易价格的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结构性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下跌、企业亏损面扩大、运行困难加大??煤炭行业盈利水平整体下降。业界对未来一段时期煤炭市场的判断定位为供需总量宽松,基本保持供大于求格局。

“十年黄金期”结束后的这个冬天,可能比想象的更为漫长。

“大神”思维

有业内人士将煤炭巨头神华集团戏称为“大神”。由于成立之初就“外挂”非煤业务,神华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煤炭企业,其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产业一体化集群优势,“矿、电、化、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储深度协同”。

神华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神华(601088.SH,01088.HK)的年报数据显示,2011~2013年,中国神华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保持了逐年递增,并未受到煤炭市场景气度的明显影响。

一煤独大的经营模式在行业低谷中难以为继。神华的对策是实现业务结构调整,纵向一体化对冲行业不景气风险。神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在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表示,来自主业煤炭板块的利润,占神华集团2013年总利润的比例已下降到49%以下,煤化工和电力板块的利润占比则在逐步上升。

电力板块作为煤炭行业延伸产业链的首选,一直是神华发展的重点。除了自建电厂之外,经过多年的并购重组,神华四川、神华福建、国网能源和河南孟津等煤电项目陆续加入,神华集团累计获得2100多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容量。截至2013年底,神华投运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6566万千瓦,成为国内第五大发电企业。

2013年,神华集团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5%,燃煤机组保持高负荷运行,比同期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出441小时。由于电煤价格下跌、电厂燃煤成本降低,发电分部的经营效益有所提高。2013年中国神华电力板块为集团贡献了24.9%的收入和28%的利润。

煤化工是神华发力的另一领域。据张玉卓披露,2013年神华集团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和煤制烯烃项目,分别实现税后利润约4亿元和14亿元。

有发电、煤化工板块的经营,神华煤炭板块的亏损压力被部分分散。

中煤的选择

形势逼人,其他煤炭企业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各煤炭企业的谋变路径来看,不外乎三个部分。

首先是煤炭主业为基础做优做强,降本增效,提高产销能力和生产效率,保证主业不亏损或者少亏损。

其次是优化涉煤产业布局,与煤炭板块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如加强煤电一体化、低热值煤发电、煤化工、煤层气等领域的投入。

走得最远的就是进入非煤产业淘金。介入天然气、物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甚至进入房地产、金融、文化旅游、贵金属等行业。

中煤能源(601898.SH,01898.HK)H股年报显示,2013年利润较上年锐减51.7%,商品煤产量同比小幅增长,但由于煤价下跌抵消,煤炭板块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仍然同比减少,煤化工、煤矿装备等其他主要板块也处于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双下降状态。

在煤炭主业上,中煤目前主要还在实行“以量补价”,通过冲刺产量,弥补价格下滑带来的利润损失,提高煤炭市场份额。

从销售收入占比来看,和多数煤炭企业类似,中煤能源仍处于“一煤独大”的状态。中煤能源H股年报显示,2013年煤炭板块占公司总收入比重仍达83.4%,改善结构、分散风险的压力巨大。

除了煤炭主业之外,中煤也在向两翼纵深发展。“煤炭生产和贸易、煤矿建设、煤机装备是中煤原来的三大主业,而现在煤化工和坑口发电成为中煤的另两大主业。”中煤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电力板块虽然被列入中煤的核心业务,但刚刚起步,效益不很显著。

中煤将蒙陕地区定位为煤化工转化项目基地,但因条件所限,重点以煤制烯烃和煤基燃气为主。2013年,是中煤集团煤化工板块的投资高峰,完成投资176亿元,投资首次超过煤炭产业。

不过,中煤集团煤化工项目还处于试生产阶段,对公司的利润贡献还微乎其微。

其他煤炭企业的路径也殊途同归。同煤集团提出“煤炭一亿五,电力上千万,投资300亿”的目标,伊泰集团继续投资铁路建设,扩大煤制油项目规模,晋能集团下一步则重点开拓山西天然气市场。

从各大企业的转型路径来看,总的思路都是延伸产业链,分散风险。

再论得失

黄金十年获得丰厚回报,但再厚实的家底也禁不住长期折腾。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之路看起来很美,其实步履维艰。

从最直接相关的下游发电板块来说,由于政策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企业做煤电一体化的难度已经大大增加。

“现在发电厂的指标都用完了,我们都想建电厂,但是根本就批不了,没有新指标。”中煤集团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政府提高了对火电厂的建设要求,但仍未挡住煤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愿望。

上述中煤人士表示,国家规划的煤电基地中的项目,甚至在基地规划还未正式落实之前就早已经被各家瓜分完毕,中煤集团花费很大力气才在规划输电通道里挤进去几个项目。现在只有新疆还有新的输电通道在规划中, 还有上马新建火电厂的希望。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资源仍然是要紧的根基所在。煤炭行情好的时候,煤炭企业的资金都用来买资源了。”一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人士说,行情变差,当年抢来的资源成了夹生饭,不论是吃下去,还是吐出来,都让企业为难。

“所谓获得的煤源,实际上都是虚的,如果不上项目,就和你没关系。”一位煤炭业内人士举例,“有的资源已经拿了八九年,一两年内再不建设,地方政府就要收回了。”一些企业出于保住资源的目的,即使手头再紧,也必须上马煤化工项目。

“有的地方确实是太偏僻了,比如新疆哈密,什么基础条件都没有,上项目很困难。”上述中煤能源人士表示,配套设施建设如果都压到企业身上,肯定是背不动的。最近几年地方政府财政也比较吃紧,比如鄂尔多斯这样的地方,以前承诺的事情现在兑现不了,企业也不敢垫资太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洁净煤技术委员会委员,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北京研究院原副院长杜铭华提醒,对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要慎重选择。比如,煤制气和煤制油、煤制烯烃是有差别的,同样的发热量,煤制气价格只有油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对这种技术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或者产能已经过剩的产业,企业需要慎重考虑。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