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前锋”的破门秘笈

2014-07-23 13:48:26 能源评论   作者: 王伟  

21世纪,人类能源发展从固态到气态的规律逐渐得到认同,天然气开始被赋予能源转型桥梁的作用,但如何实现页岩气等能源的商业化应用正在考验着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进口国的智慧和能力。

崛起于石油时代的能源进口国美国和日本,一直试图抢占先机,在霸气思维和危机意识之下,孜孜以求适合自身禀赋的能源转型之路。正在发生的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日本描绘的可燃冰蓝图,也如足球前锋破门的独门秘笈,引发了看台上的万众欢呼,并试图影响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路径。

在世界能源之队的前锋名单上,如果说美国是梅西,那么日本则是伊布拉西莫维奇。美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突破思路、方法和当下态势,与两位球星的境遇非常类似。比如,二者都曾在巴萨效力,梅西是不可动摇的核心,而作为队内的9号,伊布同样拥有在一个赛季贡献20多个进球的战绩,但最终也无法避免被“贱卖”的命运。页岩气革命作为具有商业性的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而可燃冰技术在近期还只是处在研发阶段,难以走向市场。

美国页岩气:能源转型桥梁

对于足球领域的后来者美国来说,不仅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能源领域同样发挥了一名“前锋”的尖刀般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还是一个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国家;21世纪以来,其凭借页岩气革命,已经开始引领世界能源产业格局的重塑。

正如梅西拥有的超一流的球感、脚下功夫,以及超高速带球突破,在当今足坛无人能出其右的急起急停技术。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勃兴也表明了其拥有的绝对实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和福特就提出了能源独立的目标,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也提出“现在是我们走上能源独立之路最需要严肃领导的时刻。”

美国之所以能够再次引领世界能源潮流,源于其能将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与要素市场进行无缝链接。

虽然吉米·卡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发起了东部页岩气计划,旨在通过能源部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如何从页岩中提取天然气,但最终,还是那些小型能源公司真正开启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真正的转机始于21世纪初,房地产商乔治·米歇尔创办的米歇尔能源开发公司在17年中先后钻了30多口试验井,测试了多种钻井和地层压裂方法后,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时至今日,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到全美天然气总开采量的三成左右。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9%。

从技术角度来看,页岩气开发的关键主要包括水平钻井、水力压裂、随钻测井、地质导向钻井、微地震检测等。这些技术并不是全新技术,在传统油气领域已经普遍应用,关键是如何经济性开采,并能与常规天然气竞争,因此,突破的关键是商业性开发。

在能源经济界认识看来,如果没有乔治·米歇尔的成功,也许页岩气革命尚未出现;如果丹文没有并购米歇尔的公司,也许该公司已经破产,技术更无法推广。从这个角度总结美国经验,至少包括:进入退出简便,信息透明充分,资产交易活跃,吸引充足资金;社会分工充分,基础设施完善,监管透明成熟,接替递减及时;政治家企业家各守其道,政府与市场不重叠不替代。由此看来,并非政府规划而是规避风险追逐利润的资本天性开创了非常规油气时代;资源禀赋并非最佳,制度设计最能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有人甚至宣称,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技术突破,是过去100年石油工业最伟大的事件,将引发能源产业的一次革命性转折,从某种意义上说,页岩气会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桥梁,甚至因此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版图。

根据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市场影响巨大。页岩气热潮已经改变了美国能源前景,结束了长达10年的石油产出下滑态势,并将天然气价格从2008年时的峰值削减了2/3。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外的许多人士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对于能源进口的依赖度增加常被认为是证据之一。不过,页岩气革命改变了美国对于能源的依赖,美国能源部估计,美国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25万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加上其他油气资源足够美国用200年。正如6月9日《华尔街日报》撰文所称,开发页岩气过程中显现出了创业精神、财产权利以及资本市场的魅力。而这,或许才是美国这名“前锋”真正的价值所在。

日本可燃冰:再造能源神话

日本作为能源匮乏的国家,担任能源转型的“前锋”实为迫不得已之举,正如在世界杯赛前宣称要夺冠的表态一样,这也是日本在能源领域心态的写照——虽然急于在可燃冰领域突破,但尚未能真正引领世界。

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形成的白色晶体,能像天然气一样燃烧。其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大约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能满足人类使用上千年,因此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未来新型能源。日本虽然在这一领域是后来者,但目前俨然成为该技术研发的领导者。

日本在可燃冰领域的研发,与作为身高超过1米9的伊布相似,有着不可思议的脚下花哨技术。观察日本在该领域的研发,更多是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的中长期研究,日本先后颁布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以及《海洋基本计划》,明确提出分3步走的战略,到2018年确立可燃冰商业化生产技术。日本政府于2000年6月,设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委员会;于2002年3月,成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研究财团,吸引研究人员参加研发。

2013年3月,爱知县近海成功进行了开采试验。试开采仅仅持续了6天,共采集到超过1.3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例表示,希望能在克服技术难题后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从而让可燃冰成为日本的“国产能源”。

从日本自身来讲,开发可燃冰等海底资源,希望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有望帮助日本在未来摘掉“能源小国”的帽子。但正如伊布拥有精准华丽的大力射门,但速度欠佳一样,日本在可燃冰方面的计划堪称完备,但短期内尚难当大任。

实际上,可燃冰的陆地开采技术,早已不再新鲜。海底开采可燃冰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其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技术层面的困难,二是成本是否合算,三是环境破坏问题。抛开技术和环境问题,在此之前,美国曾经对海底可燃冰开采成本进行过估算。当时计算的经可燃冰转化的天然气每立方米需1.2美元,而美国2012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只有0.087美元/立方米。

一个利好的消息就是,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日本海洋掘削及国际石油开发帝石公司16日表示,已同意向“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提供技术援助,协助其从海底持续生产新一代能源可燃冰。

但正如梅西和伊布在巴萨队的境遇一样,梅西成为核心,伊布却不得不转会。日本能否引领能源转型,需要依赖于其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应用,毕竟能源转型不能只靠“画饼充饥”,最终,谁能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真正赢得万众的欢呼,才是作为“锋将”真正的破门秘笈。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页岩气,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