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张抗:从剩余产能看世界石油供需形势

2014-09-02 11:00:52 中国石油报

尽管今年乌克兰、利比亚等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导致原油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不过,横向比较来看,年初至今的油价波动仍是近年来波动最小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4年WTI主力合约期货价格最大波幅19%,布伦特主力期货价格最大波幅13%。

石油工业剩余产能的存在使大量建设资金被压占,不能及时产生经济效益,对于油气田来说显然有负面影响,自然希望其没有或者越少越好。

不过,剩余产能的存在也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或正面作用。从生产方考虑,它是应对某些国家出现自然灾害、罢工、动乱,甚至局部战争等意外事件的战略性储备。对已建成的产能来说,这只需要打开或关闭阀门等现有设施,较容易做到。

由于紧临需求迫切的市场,石油进口国没有或仅有少量剩余产能,因而全球剩余产能主要出现在石油输出国,特别是欧佩克国家。

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石油储量和勘探潜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一直笼罩在战争、封锁或内乱的阴云下,难以进行正常的石油生产,更谈不上深入的勘探了。

数据显示,伊朗产量在正常增长背景下达到的峰值为1974年的3.025亿吨,而后突然下降,而2008年和2012年产量分别为2.145亿吨和1.749亿吨,依次为峰值的70.9%和57.8%。伊拉克也同样在正常增长背景下达到的产量峰值为1979年的1.686亿吨,而后突然下降,2008年和2012年产量分别为1.193亿吨和1.524亿吨,依次为峰值的70.8%和90.4%。

委内瑞拉的产量峰值为1970年的1.959亿吨,在经历多次内部动荡特别是国有化后,2008年和2012年产量分别为1.656亿吨、1.397亿吨,依次为峰值的84.5%和71.3%。近年受战乱、动荡困扰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过,这些干扰因素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旦这些国家的发展势头得以恢复,将大大提高其生产能力,欧佩克国家的剩余产能也会大幅增加。如战后的伊拉克,2012年比2003年增产864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9.74%。

还应注意到一些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大国的情况。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石油产量在1988年达到峰值5.682亿吨,解体后产量急剧下降至3亿吨左右。本世纪初的油价走高给俄罗斯石油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产量上升到4亿吨,并最终在2012年达到5.262亿吨,与峰值大致相近。俄罗斯亚洲部分勘探开发程度甚低,如果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可获得大幅度持续上升。

上述两类重要产油国非正常减产的背景,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与油价的关系。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中,剩余产能变化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剩余产能数量的变化远低于这些国家减产所造成的世界石油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欧佩克欲以主动变化剩余产能数量来影响市场油价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需要关注的还有世界石油消费趋势。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世界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达到39.394亿吨油当量,其后曾有所降低。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计,石油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59%,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57.02%降至2012年的50.18%。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期石油消费量保持增长,中国(大陆)和印度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例分别由2007年的9.21%和3.26%升至2012年的11.71%和4.15%。

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的降低,虽然确有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为严重的因素,但也呈现出依靠科技进步,其化石能源消费量及占一次能源比例有所降低的总趋势。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的下降趋势将持续下去并有所加大。

发展中国家也将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后发优势,陆续走上节能节油、降低石油消费量之路。中国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特别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将有重大调整,能源消费强度、能源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都将持续走低,从而使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不少专家预测,大致在2040年前后,中国石油消费将接近零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印度在稍后时间也会出现类似变化。这两个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变化将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由于吸取了石油危机和油价大起大落的教训,大部分石油进口国已具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储备。截至2012年年底,IEA成员国的储备总量已达16亿桶,约合2.18亿吨,占世界石油年消费量的比例已相当或超过欧佩克剩余产能。中国到2015年也将拥有相当于两个月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并可能在2020年左右使其达到3个月进口量。由于这些石油储备更接近消费者,其在应急和平抑油价上的作用要超过欧佩克的剩余产能。

还需注意直接影响世界贸易的进口格局变化。作为头号油气进口大国的美国,2001年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占全球的27%和43.3%。由于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的大发展,2012年,这两个数据分别降至22%和8.6%,美国可望在2020年前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其后石油净进口量将大幅度降低,甚至接近于零。这一重大变化也使石油输出国的出口压力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石油供应量趋于加大,需求量增长势头趋缓甚至有所降低,将使本世纪初期、中期世界石油市场总体上呈现宽松的局面。就其资源保障程度而言,可以说是供需宽平衡、供略大于需。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国和进口国更容易实现相互依赖、互利双赢的目标,非市场因素对石油生产、消费乃至价格的影响力将日趋降低。一个更加成熟进而更加和谐的世界石油市场,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抗,为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