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发电小时连续下降 激烈竞争

2015-01-23 08:45:08 中电新闻网   作者: 苏伟  

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在前几年持续降低的情况下,今年还在下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降低对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利用小时数几年来持续降低突显发电量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社会用电增长放缓,发电量竞争加剧。据中电联预测,2020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大概保持在6.3%~7.3%、平均6.8%的水平。

与此同时,受经济增速换挡与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2008年以来,电力市场呈现总体平衡甚至相对过剩现象,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在2004年达到历史高点(5455小时)后连续5年下降,2010、2011年略有恢复,近两年再次下降,在4500小时左右徘徊。随着煤价下降,火电边际贡献提高,近两年来发电企业发电量竞争非常激烈。

201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572小时,较2011年降低15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555小时,同比增加53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965小时,同比降低340小时;核电7838小时,同比增加79小时;风电1893小时,同比增加18小时。

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511小时,同比降低68小时。今年1~8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862小时,同比减少146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300小时,同比增加34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175小时,同比减少138小时。

种种迹像显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短期内难有大的回升。

部分地区装机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短期内难以缓解

今年1~7月份,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而需求增长缓慢,导致各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均有所减少,其中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较多,部分地区装机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以东北的情况为例,到今年6月底,东北电网装机容量已突破1.16亿千瓦,但全网最大负荷仅5640万千瓦,最小低谷负荷仅3810万千瓦,日平均最大负荷4800万千瓦,电源负荷比达到两倍,近一半发电设备得不到高效利用。即使考虑检修、煤质、设备缺陷、送华北电力等因素,东北今年电力盈余至少在1000万千瓦以上。

从电源种类看,东北火电装机占73%,因此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是反映东北电力供需情况的重要指标。2013年东北火电机组发电利用小时为4097小时,横向比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30小时,其中辽宁省全国排名倒数第六,黑龙江省排名倒数第三,吉林省仅高于西藏自治区,排名倒数第二;纵向比较,东北地区火电机组利用小时连续7年下降,2013年较2006年5900小时的高点累计下降了1800小时,预计今年火电机组还将再下降100小时。

与用电负荷相比,东北地区发电装机容量明显偏大,且一直保持较快增速。

2011~2013年,东北地区分别新增装机1010万千瓦、727万千瓦、704万千瓦,目前已达到1.16亿千瓦,预计今年还将新投730万千瓦。另外,目前东北地区在建火电、核电项目合计超千万千瓦,这些电源项目将陆续在“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投产,再考虑数百万千瓦在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源,东北地区近期新增装机规模仍然较大。

再以云南为例:随着金沙江中游大型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5台36万千瓦机组顺利投产发电,云南电网调度权限内的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这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增至75%。如此高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给云南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清洁的电能,促进了经济的绿色发展。但清洁能源的季节性、随机性等特征也加大了电网的调峰压力,火电企业由于机组利用小时数过低、频繁启停等问题,普遍遭遇经营困难,“水火”矛盾日益突出。

而在湖南这个水电占比较大的省份,受到水电季节性变化和全社会用电量季节性变化的双重影响,火电企业生存举步维艰,火电机组作为调峰机组每年均需经历季节性过剩和季节性短缺的过程,形成了火电机组装机规模需求与利用小时数严重偏低的尖锐矛盾。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发电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