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成本收益或可解决减排基金分歧

2015-03-25 09:02:49 中国石油报

当地时间3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将于未来10年实现联邦政府温室气体排放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40%。

当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形势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增长快速。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在1751年仅为300万吨,经过近200年的缓慢增长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迅速攀升,到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323亿吨。

二是排放集中。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从地理位置上划分,2012年44.93%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亚洲和大洋洲,22.91%来自美洲,20.32%来自欧洲。从国家分布来看,2012年,排放量居前九位的国家共占全球排放的64.84%;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大于1%的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包括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及能源产地国。

三是空间转移。从国家角度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分布呈现一种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以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将高能耗高污染型产业以FDI(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从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看,有生产和生活两个部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以及生活排放。数据显示,全球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实际GDP呈正相关关系,排放增速的高低则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一个经济体中如果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高,尤其是重工业或者石油产业等比例较高,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相对较高;其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的占比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越低。

另外,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也对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高低产生一定影响。如交通方式,欧洲国家普遍较小,地铁系统发达,人均汽车拥有量较美国少,因而欧洲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2%,美国占27%;欧洲人均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吨/人左右,而美国这一指标超过4吨/人。因此,改善交通结构、减少生活用电量等都可以减少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对以生活排放为主的美国尤为重要,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从能源到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减排有两个切入点:一是从能源市场进行干涉,改善能源结构或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主要方法包括使用税收等手段改变不同能源物质的价格、政府管制限额、推广可以提高化石燃烧效率的新技术等;二是从电力市场入手进行干涉,改变电力的需求供给关系来影响能源的使用,使用税收等手段抬高电价,减少电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及资本密度,利用新技术提高各种机械的用电效率等。

但是,这一过程会对这两个市场的供给方或需求方产生一定影响,即出现减排成本。首先是影响能源大国的经济;其次会导致电价及其他材料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经济复苏;再次是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会因能源价格上涨而下降。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碳存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二氧化碳存量治理有其必要性。以减排为主要手段的低碳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碳捕获和存储被科学界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最具时效的手段。

地球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纳者是海洋。数据显示,海洋在1800年到1994年间吸收了4760亿吨二氧化碳,接近于排放总量的一半;仅2008年一年,海洋就吸收了23亿吨碳,是人类社会全年释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4。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受温度、海水酸碱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巨大,因此,治理海洋环境、改善污水排放所引起的海洋污染,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增强海洋吸碳能力均是减少碳存量的方法。

另一个碳吸纳者为森林。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731.7万公顷。因此,投入资金进行植树造林、森林维护,以及控制东南亚、南非的森林砍伐和林业发展,都是有效减少碳存量的方法。

此外,投资研发资金生产、开发人工吸收技术也可有效减少碳存量。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适宜的生存条件(包括全球气温的稳定)具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应属于全球公共物品。由此,减排、碳存量治理及适应性措施都是“全球公共设施”,理应由各国共同承担。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应将各国经济发展(GDP增长)作为私人物品,将全球气候改善作为公共物品,“全球公共设施”的最优提供量需要由这两个方面的成本收益比较决定,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科学结论。只有这样,各国才可能避免争端达成共识。

当前,由各国缴纳不同比例的资金设立二氧化碳治理基金来进行相应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世界气候谈判已达成的基本共识。筹资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外部性内部化,即由二氧化碳排放国承担其带来的外部性;二是历史排放与先期排放同等原则,由于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以后稳定存在,现在气温上升等气候变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累积效应,因此,不同时期的排放应平等处理。

笔者认为,以这两个原则为基础,有一种可行的筹资安排,即按照排放损益的关系制定各国缴纳的基金,即制定排放收益和排放损失的综合指标来确定各国在减排基金中缴纳的份额。其中,排放收益是指由历史累积二氧化碳排放而获得经济效益,可以用累积二氧化碳在世界累积排放中的比例衡量;排放受损是指由于历史累积二氧化碳排放而导致环境问题,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或造成经济损失。(作者:郑新业,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