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一定能够实现的设计(二)

————先谈谈必然成功的三个搭档模式



2017-01-25 13:20:37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道东  

前面文章我强调过,就像挖矿一样,在探索研究本模式过程当中,因为寻找方向与角度在不断地改变,加之文章是陆续写出的,有些问题属于新问题,有些问题是从一开始就预料到的,前后矛盾的情况是存在的,这一点笔者强调过很多遍了,请读者在读本模式系列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可能是一探索研究就找到最佳路线的情况。事实上这种情况才真正是符合探索与研究规律的。

本篇文章是对前面正确理路的总结,这里笔者总结出了三种必然成功的搭档模式,其余的搭档模式是不是成功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论证,并与专家商榷。这三种是笔者完全肯定能够成功的。

1. 必然成功的搭档模式之一:飞瀑发电系统+外力打击系统(提醒一下,系统包括天线,其它地方恕笔者不一一提醒了)

从一开始笔者就探索并追求这种模式的成功,从改造潮汐能电站到今天,笔者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点,本模式是必然能够成功的。

上图是几种模式共用的一个图示,因此飞瀑没有显示出来,在这里大家可以把左边密闭状态想象成飞瀑就行了,笔者不擅长作图,大家体谅理解就好。在《补论》一文中笔者强调了外力打击系统中天线的存在,肯定了飞瀑发电与密闭发电都是非常成功的发电模式,一些网友没明白也与没理解外力打击系统包括天线有关系,后面再遇这个问题就不再重复了。除了天线问题,还有就是夹层中间介质问题,中间介质不仅是液体流质,而且是密度数倍于水的,因此达到同样效果的体积便会大大减小。具体见前面《补论》一文。本模式可以建成美丽的威尼斯水城样式,本系列文章前几篇中都有介绍,它风景秀丽,一定会成为著名旅游景观。

2. 必然成功的搭档模式之二:密闭系统发电+机车牵引系统(因为是密闭系统,所以这里也可以不选择用天线)

第一种必然成功的模式能够看到水城美丽的景色,这第二种搭档模式有什么供旅游者可看的?可以观看列车机车威力!也是一种别致的景观。

大家从上面图中看到了,密闭单向阀水库中有一个蓝色的水板从左侧虚线位置出发,在机车牵引下沿着上下轨槽向右运行,将预先注满的库水徐徐排出库外。根据帕斯卡定律,单向阀水库水板两侧容重、高度、压强都一致,所以机车向右的牵引力并不需要很大,所需电力也不可能很大。如上图所示。前面文章已经讲到了,隧道工程是在大容器的底部,依今天时代的技术来论,跨海隧道工程很多国家都有,即使建在水底,这种施工技术和后期保障技术难度并不大了,都是可以很好解决的。当然,隧道工程也可以不在水底,可以用碗口粗的钢铁长柱来代替水底隧道,从而隧道工程可以不在水底,而是在陆地地洞里,就像地铁在地下一样。 这种水库应该建成双向对称形态,并且可以建成有利于机车拉动的特殊造型的,实现这一点目标并不难。上图下半部分水库已经有显示了。可以来回拉动水板前进,在前进过程中像水牛犁地一样把水排到水库外面。详见《一定能实现的设计(一)》文中的第一种方式和(二)中的最后部分。

3. 必然成功的搭档模式之三:密闭系统发电+外力打击系统(因为是密闭系统,所以这里也可以不选择用天线)

选择这种模式的人,应该不多,因为其功能少了许多了,既不能看瀑布风景,也不能看列车威力,只能看外力系统。而外力系统是能够在看见风景的飞瀑发电模式里同时看得到的,估计选这种模式的人应该不多,但是绝对是可行的。其结构系统前两种当中都有,且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不作为重点介绍对象了。

4. 其它配套模式尚需要时间仔细论证,有待与专家商榷。

当然,读者可能说,只要上面三种可行模式就足够人类社会使用了,并且只要有一种成功能源就用不完了,何况是三种呢!?此话不假。但是科学家并不这样想。他们有一种钻钉子的精神,不研究透彻绝不罢休。既然有多种情况,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弄清楚然后做一个比较选其最优呢?科学家想的是这个。我们要佩服科学家的钉子精神,不要做人家研究道路上的障碍。这种精神正是人类社会最优秀的精神之一。

5. 海底水压与大气气压一个道理:我们人体在地球表面承受着两万公斤压力

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压当中,大家可以想一想马拉半球实验,便知道大气压强有多大了。那么,海洋里呢?水压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告诉大家的一点是,只要周围内外压强相等,即使一万米以下,海洋生物也能自由游动生存!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海底的活动越来越多,以前人们认为海底万米之下可能没有生物,没一点儿光亮,是死一般的寂静世界,但科学考察证明这些设想都不是事实。科学家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万米以下会自己发亮光的生物来证明前人的设想不是真的。

请看下面链接,深海一万米以下的生物

http://www.ksij.cn/zawen/69347.html

如下图是一个万米以下会发光的深海生物

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帕斯卡定律告诉我们,同等深海h的压强处处都相等。只要压强相等,海洋生物就能运动,就能寻找食物生存,这就像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当中一样的道理,每个成人的身体表面积大约两平方米,要承受两万公斤的压力,这个数字骇人听闻,但是真实的。所以专家说蛟龙号在海底7000米深处每平方米要承受7000吨压力也不奇怪,只要物体本身有这个耐受力,就支撑得了,它们生存是不受影响的。

6. 再从今天的高铁时代看史蒂芬孙与他的雏形"火车

以前我喜欢举史蒂芬孙的例子,主要因为今天是高铁时代,我们大家对高铁比较熟悉,举起这个例子来比较有说服力。史蒂芬孙时代的火车,与今天高铁相比,其实只算是一个雏形,虽然只区区不到两百年时间,看看今天地铁、高铁,其变化真是天地之别。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是一切真正科学的研发规律,海滨水电城模式也必然像高铁一样,有一个从初级起步到逐步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人的十余个模式都是公益模式(合作发展模式),未经本人同意,以商业买卖、交换赢利为目的的参考或者公开研究都属于侵权行为,搭顺风便车、快车者请务必联系原创者同意,获得授权,非商业性转载也要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