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广核与0.7微克氧气较量

——又打破一项国外技术垄断



2017-02-22 08:35:29 中国广核集团

2016年3月初的南京,寒风和着细雨,江南的春色还未现。彻骨的湿冷,让刚从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赶来的霍明,稍感有些不适应。但穿上棉衣,霍明随即投入到华龙一号工程研发项目的废液处理系统、硼回收系统核心单元的工艺方案试验中。该试验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华龙一号的废液处理系统及硼回收系统能否顺利实现自主化研发,继而满足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二期的工程落地。

为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霍明的一项日常工作,是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将一百多公斤重的化学药品,一袋袋地从仓库背上十几米高的试验台,然后倒进试验装置里搅匀。虽然气温在零度左右,但将这一百多公斤重化学药品全部倒完,霍明里边的衬衣早已汗湿。

体力上的消耗,对霍明这位80后核电研发设计者来说,算不得什么。最让他感到着急的,是从他来到南京之后的两个月里,此前准备的四套试验方案中,已有三套方案接连宣告失败。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经验反馈,霍明及团队成员对第四套试验方案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优化。而这套方案在试验开始阶段也表现给力,但到了最后72小时可靠性运行试验时,却又出现了“拦路虎”。监控仪表显示料液里的氧气含量不达标,始终高于100微克/千克(1千克=109微克)。这表明该套在线取样方案仍存在漏气点。

能用的查漏方法都已经用上,连续10余个小时的排查漏点,仍然未发现漏点位置。有同事提醒道:“是不是考虑重新进行方案设计,从头进行试验?”但霍明相信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的试验方案本身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只要把装置中的漏气点找到,封堵密封后就能将试验继续进行下去。再从头来过,还需要重新进行设备采购、加工、组装,及进行气密性检测,试验的整体进度又将被大大延后。“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了,我们再多耐心花点时间找找,如果还是不能找到漏点,再重头来过。”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霍明倍感失落,但没有气馁。

仔细排查漏点的霍明,在休息时不经意间瞥见了仪器上的薄膜包装,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也许用薄膜查找漏气点会是个不错的办法。于是,霍明买来一些薄膜,用一片片薄膜将疑似漏点密封起来,再用仪器逐一进行检测。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排查,那个恼人的漏气点终于被找到。来不及休息,霍明将这个漏气点堵住之后,再度启动了72小时可靠性运行试验。

他双眼紧盯着监控仪表,当监控仪表显示氧气指标迅速下降,并最终定格在0.7微克每千克时,压在霍明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随后,此次废液处理系统、硼回收系统的工艺方案试验取得成功。而1千克料液里面只溶解0.7微克氧气,更表明该工艺在脱气的关键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对霍明来说,那一刻的喜悦,就和两个多月前他和老婆迎来第二个宝宝时一样,这是霍明另一个健康的“宝宝”。而这也标志着中广核在核电站废液处理、硼回收方面,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2016年6月,这两个系统工艺正式落地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二期。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中广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