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碳交易市场迎重整布局

2017-04-13 13:00:27 大河报   作者: 程昭华 白周峰  

碳排放申报刹车

一则公告,给如今越来越热的碳排放申报暂时降了温。

近日,发改委发出2017年第2号公告,暂停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的受理。同时,发改委也将对原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

按照《公告》说法,《暂停办法》施行中存在着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将待《暂行办法》修订完成并发布后,依据新办法受理相关申请。

目前,发改委共有包括河南省新县植树造林项目、漯河天冠工业沼气发电项目在内的592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等待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备案的暂停也意味着这些项目,在短期内将无法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交易,并形成盈利。

碳排放交易,简单说就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进行交易。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上海、北京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我省虽然不是试点,但对碳排放交易的探索则从2008年就已开始。2013年年底,新乡市天洁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将18.64万吨碳排放指标以每吨8.2欧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国际,创造了国内民营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纪录;2015年11月,信阳市中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林业生态园综合开发项目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贷款,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碳汇林业项目。

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规范,目前市场供需已出现极度不平衡。唯创咨询分析师刘伟告诉记者,由于CCER在碳交易中,不是履约必须,导致大部分项目形成积压。同时当前排放配额发放也过于充裕,几乎无需CCER的助力。他举例,截至去年底,我国累计公示的CCER审定项目近3000个,但试点七省市在2016年履约期,用于抵消的CCER数量不到800万吨,不到配额总量的1%,远远低于规定比例。

“高库存与低需求,可能会对系统造成潜在风险与压力。”他认为,虽然未来各地区配额总量必然会逐年收紧,但项目的消纳却已刻不容缓。此时选择暂停项目,可能是为了增加一些限制性条件来减少项目供给,同时也可消化部分库存,让市场价格回归真实、有效的价格水平,起到碳排放交易促减排的原本意义。

为全国市场启动铺路

除了解决现实问题外,暂停《暂行办法》的另外一大原因,或在于为即将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做准备工作。

一位造纸行业人士称,根据交易时间表和数次行业会议来看,今年全国统一碳市场可能会在7月份启动,先期形成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有色、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业,形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这一说法也得到一位石化行业人士的认同。他称,目前市场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省第一批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基本完成,目标企业主要为年能源消耗总量达2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预计会有超过7000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将达到30亿到40亿吨。到2020年企业数量则可能超过10万家。”

刘伟坦言,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工具,运用得好,能够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运用不当,则可能使全国性市场交易变得不具价值。“就像游戏在公测之前,必须将内测时发现的问题解决一样,碳排放交易在政策、技术以及与现有试点衔接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暂停进行修正,是为了全国市场启动时不至于出现BUG。”

正因此,“初步框架立起来,基本规则建起来,使全国碳市场能够启动起来。”成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近期目标。2017年3月,在2017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要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场管理体制,确保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启动。

而《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也指出,2017-2020年全国碳市场的主要目标将是市场机制建设,先让全国市场运转起来,然后在运行中学习、规范、提升、完善。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以及通过碳市场真正实现节能降碳、有效降低碳减排成本等效果的发挥还有待时日。

刘伟表示,目前《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即将进入立法程序,配套管理办法也进入实地调研和完善阶段。“各地操作虽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执行效果应该不会出现太大偏差。”他认为,碳排放交易全面启动的难点,在于各地如何妥善解决政策、技术、资金问题。目前试点地区碳市场中价格、交易量、配额发放以及CCER项目的使用仍显棘手。“全国市场的体系化运作,要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碳交易,市场,布局,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