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用生态海绵告别“内陆看海”

2017-05-27 12:35:09 中华环境杂志

“暨南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有东方威尼斯侨校的美誉,每逢梅雨季节即成免费水景游览区。文可载道,力能游泳。欢迎各位学子报考。”

“南京风光,千里波涛,万里泥沼。望主城内外,惟余莽莽,城墙上下,洪水滔滔。”

“在武汉不会开公交车的司机不是好船长。”

……

近年来,一到夏天暴雨过后,关于“内陆看海”的段子便俯拾即是。人们并不是真的愿意靠皮划艇出行,也不愿意天天在马路上捕鱼,调侃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无奈和关切。

前些年,民众关注点几乎一边倒地投向地下管网建设,认为排水不畅才是内涝的主因。投入大量财政修建者不在少数,但几年过去了,成就寥寥,“海面”依然。

生态弹性

李百炼认为,现在很多城市出现内涝,不仅仅是单一的排水不畅、地下管网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使其失去了“弹性”。例如,当前水泥地面的密集使用,就是罪魁祸首之一。当大面积的硬部件覆盖土地时,雨水将无处可走,只能利用管渠等方式排泄,多个洪峰一叠加很容易形成内涝。这种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理念,往往会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生态弹性城市会更好地利用绿地、自流和净化雨水,一方面补充了地下水,另一方面也让土地和地表生命植被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需要一定量的地表水流域和湿地面积,来储存常年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而目前的城市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而且让水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也一同被浪费。

李百炼指出,城市内涝短期内很难解决。美国有些城市已经在采取大面积清除硬化的解决方式,但这一方案若在中国推行恐怕效率不高,中国城市建设密度太高,城市硬化几乎到处都是。与此同时,内涝的解决不是一城一地的任务,涉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的开发,这一点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生态弹性,是一个贯穿城市开发始终的问题。这就要求,城市首先要解决生态基础建设。

一个城市在规划之初就应该确定湿地面积与陆地总面积的比例,并以此为红线。另外,还应注重低影响开发。这就要求在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整个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对雨洪资源影响的最小化,同时还必须尊重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等。比如不能把城市河流作为涝污河,不能破坏水岸边的草沟和草坡,这样就可以保护好水系自净的能力。

海绵城市

事实上,生态弹性城市与中国当前推行的海绵城市异曲同工。

一个在生态学上具有弹性的城市,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这样可以尽可能优化利用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组件,比如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植被草沟等,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这样的城市系统就需要生态学合理的资源配置、空间格局的综合部署。

今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等16个城市将率先投入建设。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对于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同时,中央还将组织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各城市定期组织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将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在民间,资本市场对于整个生态和自然资本领域的关注度也日趋火热。日前,德稻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及Arabesque(英国九章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期协同推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战略。民间智库、社会组织与世界资本的强强联手,对于中国环境治理的修复,以及通过自然资本投资来推动GDP和社会福祉的双重推动作用,令人期待。

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到民间,当政策、资本、智库齐聚,未来“内陆看海”有望成为古老传说。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生态海绵,内涝问题,内陆看海,生态弹性,生态弹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