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张学友:靠光伏发电来养老

——合肥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2017-06-23 08:26:25 合肥晚报

这两天,一篇《张学友在庐江建家庭光伏电站,全村沸腾》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热传,这条微信“沾了”明星的光,其实标题里的张学友并非香港歌星张学友,而是种了一辈子田、依靠光伏发电养老的庐江永安村村民张学友。

这位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书本上的可持续能源转化在农村居民的屋顶上得以实现,而他的故事仅仅是合肥城市智慧能源发展标志性跨越的一个缩影。

光伏项目7300个,光伏电站累计发电7.11亿千瓦时,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7亿元,节约标准煤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达53.2万吨……来自合肥市经信委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依托光伏企业的创新平台,合肥在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同时,正朝着智慧城市一步步前行。

乡村刮起“光伏致富风”

一辈子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张学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在花甲之年做生意。而且这生意不是简单的买卖,买方竟是供电公司。家庭光伏电站就是张学友的生意,不光自家用电不花钱,还能把剩余的电量转卖给供电公司。

对于庐江农民张学友来说,家庭光伏电站的“入住”不仅解决了一家子日常用电所需,还可以换成另一种养老投资。事实确实如此,在国家和地方光伏补贴政策的驱动下,光伏发电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收益。张学友家的光伏用电站功率是5千瓦,老两口在家用电少,所以选择了全额上网模式。从去年11月27日并网发电起,张家的电站目前已累计发电3900多度,其中最高的一天达到39度。

张学友家建了全村第一座家庭光伏电站后,在十里八乡迅速传开。光伏电站发电量高、收益高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村邻们纷纷效仿,全村掀起了一场光伏热,目前已经并网发电的有100多户。据合肥市供电部门提供的数据,整个庐江县家庭光伏电站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截至目前,全县有1527户家庭安装了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5764千瓦,年发电量为5908100千瓦时。

除庐江之外,肥西等其他县区不少乡村也“流行”光伏发电。自建房、农庄、农家乐……只要有屋顶就可以安装,安装之方便简捷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搞定。投入小反馈高还环保,如同普通的农作用具一般,光伏发电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发光发热。

知名企业屋顶“变身”发电站

分布式光伏屋顶工程,这是合肥推进光伏应用的重要抓手。不仅家庭尝试建设光伏用电站,三洋、格力等不少合肥知名企业的屋顶也已经变身为发电站,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发展屋顶光伏电站。

2013年,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 阳光电源在酒泉市建设的酒泉朝阳50MW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2014年,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厂区的阳光电源屋面光伏电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并网验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项目,合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造“光伏扶贫”项目;2015年,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中南光电、通威太阳能等多家极具影响力的光伏企业在合肥扎根发展,阳光电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出货量名列全球第一。2016年,合肥“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数十个大型项目集中开工……

如今,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调整增长,成为今年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

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委了解到,去年全市光伏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今年1-5月,全市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增速7.7%。截至4月,全市累计并网各类光伏电站7300个,继续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领先。

多项举措推进企业创新

截至3月底,全市光伏电站累计发电7.11亿千瓦时,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7亿元,节约标准煤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达53.2万吨,有效缓解我市能源“双控”压力。合肥市正着眼打造“光伏第一城”,力争在2017年实现“三无”特困户家庭光伏全覆盖和60个美丽乡村集体光伏电站建设任务。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合肥光伏企业屡次在国际平台上绽放光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市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力促光伏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市累计兑现市级光伏专项资金10153万元,推动我市成为全国光伏补贴政策最优、产业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市并网光伏扶贫电站3778个,其中户用光伏扶贫电站3560户,30~60KW村集体电站218座。112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集体电站建设任务,给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产业扶贫、稳定贫困家庭收入的“合肥模式”。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乐天茵子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分布式能源,张学友,光伏发电,光伏养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