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从环境治理到品牌塑造 环保离“支柱”还有多远?

2017-08-08 08:51:43 中国环保在线

一幅初具万亿规模的市场蓝图,正在渐次铺开;一场关乎供给改革的环保征程,已经开启窗口。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从鲜有问津到竞逐风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引领下,环保产业也迎来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命题:品牌价值。

2015是酝酿铺路,2016年是爆发元年,2017年是余温不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环保产业再一次见证了“不一般”的发展速度。从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环保产业链产值已逾万亿元、投资额再次呈现增速惊人的迹象,且环境治理项目市场体量占国民经济投资比重上升,表明这一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支柱产业正加速落地,并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逐步显现。

在最近发布的环保市场并购榜单中,源自中国的制造身影频频出现。作为后来居上的制造力量,中国的环保品牌价值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毫无争议地延伸至“全球购”的阵营。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近年来环保企业成功出海正是中国环保品牌发展的缩影,让以创新为导向的治理项目向环保品牌跃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作为中国水务行业领军企业,碧水源首开我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标准的先河,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并先后参与了太湖流域、滇池流域、巢湖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为品牌注入新活力。碧水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时代在变,市场在变,碧水源必须紧跟产业生态发展趋势,不断自主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赢得竞争优势。

碧水源,只是环保品牌价值发生蜕变的一个缩影。从国内看,本土品牌设备已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博天环境、北控水务、雪迪龙等国产品牌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气污染防治板块,永清环保、三聚环保、先河环保等占据技术高地的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优势;在固废处理产业链,启迪桑德、东江环保、光大国际等影响力较大的品牌竞争力同样在快速提升。同时,诚如在海水淡化、VOCs治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本土竞争力亦得以显著提高。

从海外市场来看,中国环保企业加速了向全球延伸的“海淘”战略。仅在2016年,2月,天翔环境收购德国贝尔芬格水处理公司;3月,北控集团以14亿欧元重金收购EEW德国垃圾焚烧厂;4月,绿创声学收购英国IAC公司;9月,中国天楹收购西班牙乌尔瓦塞尔公司……据人民网此前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环保领域海外并购共有17起,累计交易额累计逾250亿元。

在上述业界人士看来,旨在以资本换取技术的环保海外并购案,体现出中国品牌价值的“觉醒”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而上述一批自主品牌在逐渐走向第一阵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实现从单一的环境治理到创建品牌价值的转变。

但从最近密集出台的环保新政不难看出,除了持续扩容投资市场之外,强调精准、规范的产业生态是未来环保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蛰伏良久后迅猛发展,环保产业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低价竞争等不合规问题;另一方面,2017年是环境治理大考节点,环保产业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与各地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息息相关,必须规范运行。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环保品牌价值的落地仍需行稳致远,在各地执法督察趋严、环境治理临近考核节点的形势下,部分地区与环保企业关联尚未完全转变,对环保产业链仍存在偏见:环保与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环境治理工程只为获得短期利润;环保PPP模式希冀短期固定回报。追本溯源,包括前端点源防治、终端污染治理,环保产业更应覆盖全产业链的生产过程。

“跻身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环保产业绝非仅是一个量的界限”。环保产业,已来到关键拐点。在我国环保市场从慢到快、从小到大的重要阶段,尤其要着力环保品牌价值的作用,因为高品质、多元化是环保企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的必由之路。”业界资深人士说道。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供给改革,环保,绿水青山,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