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一带一路”投资如何商业可持续 诸多难题待解

2017-08-16 09:23:25 财新网   作者: 吴红毓然  

“一带一路”相应建设的资金达数万亿元人民币,多以开发性金融的形式牵头,如何能够使之商业可持续,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近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上,多位实践者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难题及建议。

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主任施琍娅多次调研后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活动已经从短期交割的贸易变为了中长期的投融资,而在中国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的当下,“这意味着什么?需要当地经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地经营会有当地货币的收入,而当地货币的收入能不能兑换,投资回本后能不能拿回来?”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则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开发性金融要取得成功,需要整体考量诸多因素,比如系统的前瞻性规划、项目周边发展、项目长期维护等。她发现,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注重项目本身效益的长期维护,同时,长期效益也很难变现。

所谓开发性金融,简单而言,是指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支持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实现保本微利。央行多次表示,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化开发性金融的支持模式,以避免道德风险和市场扭曲。

今年5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1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这约1.33万亿元人民币的业务,均属于开发性金融的范畴。

除此,潘光伟披露,截至2016年末,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三大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提供授信支持共计2254亿美元,折合1.56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已上市多年的大型银行,则更需要考虑商业可持续、风险如何管理的重要问题。

胡晓炼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既包括政府所提供政策的稳定性、政府的协调功能,也包括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契约精神的要义。

资本项目不开放带来的难题

施琍娅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名义接受经常账户可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实现可兑换。这一障碍对贸易活动影响不大,但对中长期投融资活动而言,问题就比较突出。

她以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为例,提出这些投资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本币结算的实际需求问题。所谓本币结算,不仅是指以人民币结算,也包括拿当地的货币结算。二是本币融资要解决的货币偿还风险问题。“比如巴基斯坦经常账户逆差(近90亿美元,编者注),它所带来的货币汇率波动可能比较大。这些货币敞口怎么解决?”三是当地经营性收入兑换问题。比如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项目建成后会在以BOT方式进行,即在当地建设、经营、转让。那么,这需要考虑变现计价(股权转让对价)的货币挂钩问题。目前巴基斯坦是跟英镑挂钩,非人民币。

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当下,施俐娅建议,一是让人民币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的货币进行直连直通结算,由此可降低货币结算风险,保障后期交易。二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当地经营收入与人民币挂钩,前期所有提供融资应是人民币。多位央行人士均提出过这一观点。

除此,施俐娅还建议相关部门改变歧视人民币的安排。“我们发现,(中资)银行反映外币贷款有贴息安排,但是人民币对外融资没有贴息安排。”她表示,为什么银行用外币贷款有很多贴息,但人民币没有?“只有一个原因:延续了历史上外币贷款才有贴息、人民币不享受贴息的传统。”

项目如何实现长远效益

胡晓炼指出,进出口银行做的“一带一路”融资,属于开发性金融;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是开发性金融取得成功的要求,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系统性规划较少。

据其总结,比如中国对外投资了发电项目,这些国家都非常缺电,但项目完成后仍然不能运行,造成了损失。这是因为有的国家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发电,不考虑输变电项目;导致发电项目建成之后,就一直空着,没有把输变电、电网建设、电网运营以及现有国家电网的联网工作做好。

胡晓炼认为,开发性金融从事的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建设,所以这种建设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它的系统性和网络性的效益。任何一个项目单独建设,很难实现预期的效益和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国家,实力非常有限,所以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建设上,通常是先修一条路或者一段路,所产生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她发现,当一条公路规划修建的时候,已经有国外包括发达国家的机构,开始在周边大量圈地。“‘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说修路本身能带来多大的效益,而是修路会带动周边的发展,带动物流的畅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胡晓炼指出,在修通了一段铁路之后,如果这个铁路没有带动周边区域工业化和产业的发展,没有带来物流的通畅,作用和意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胡晓炼还指出,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注重项目本身效益长期维护,这带来了一些问题。现在的项目多数采取EPC(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即给项目所在国提供贷款,然后中国企业招标建设,建设完了以后交工程走人。

这种做法的结果,一是项目本身的效益持续发挥会受到影响。“因为一些国家本身能力是有限的,很多项目建成之后一两年可能非常好,但过两三年再看,就已经面目全非了,如果项目建设单位不投入精力做后续的运维,这个项目的效益保障性肯定大大下降。”

二是国家和企业的长期利益无法实现。“比如在有的国家,由中国支持的发电项目已经超过了50%,应该说对其国民经济已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后续的项目效益,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式来实现。”三是只是依靠贷款,导致该国的债务负担较大。

除了投资方面的种种问题,在运营方面,胡晓炼指出,如果由欠发达国家自己运营,效率不是很高;但现在制约企业投资和参与运营有很多因素,比如国企考核、对外投资的一些约束等。

对此,胡晓炼建议,“一带一路”建设要考虑到带动周边的作用,实现综合效益。所以,在修建大型骨干交通基础设施的时候,要和周边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建设通盘考虑,否则基建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开发性金融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建营一体化,不是类似于农民工光干活的角色,要突出整个项目的责任作用,以及对项目效益的长期承诺。

在运营方面,胡晓炼建议,如果在这个国家长期有经营的发达国家企业,可以和这些企业一起联合共同运营。若要鼓励联合运营,这也需要系统性配套的政策调整支持,比如建立国企考核的容错机制等。

除此,她还建议,大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力建设和能力培养,特别是下功夫培养经济方面专业人员。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我们是借政府的信誉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所以我们有责任维护好国家的信誉,同时要珍惜好这个信誉。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来看,要采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管理企业,实现自身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胡晓炼说。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一带一路,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