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中国能源报》:培育装备民企专注创新的土壤

《中国能源报》:培育装备民企专注创新的土壤

——专访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志勇



2017-08-22 14:36:02 杰瑞集团

面对低油价和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迫在眉睫。如何发挥民企决策快、投入决心大,人才引进渠道广的优势;怎样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智能制造助推装备制造业“强身健体”、打破行业发展掣肘;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等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志勇。

给予信心和创新土壤

中国能源报:中国装备制造大而不强,装备制造要向中国创造改变,品牌转变关键何在?

李志勇: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是一个不断引进、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以陆上油气常规设备为例,中国目前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生产规模都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仍需要更多原创设计,向自主创新发力,这才是引领国内石油装备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先走技术领先再走产品领先的道路,最后达到市场领先。

中国能源报: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是哪些?

李志勇:国内高端石油装备制造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掌握先进石油装备生产技术的企业往往不是国企,或者说不是体制内的企业。由于体制差异,国企很难拿出创新发展的市场和平台与民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以及新进入的GE等国外公司是油田工程一体化服务的提供者,会按照石油开发所需设计产品,并很快付诸实践。这也是他们技术和服务迭代更新快,一直走在前沿的重要原因,而国内缺少让民营企业专注于创新的土壤,面对新产品国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能源报:应该如何打破瓶颈制约?

李志勇:要加大与民企的全方位合作,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改变与民企合作安全隐患过大这一观念。

我们不缺人才,也不缺投入的决心,但缺乏创新的环境。比如海洋油气装备领域,我们在一些关键仪器和测试设备方面还处于弱势,一些大型国企宁愿通过“买产品”来弥补,其自主创新决心不足。打破瓶颈的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油企“国民”合作,而是在“三桶油”这样的龙头企业里鼓励并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进而促使企业寻找优良资源合作。不建立这样的氛围,就很难推动技术互促互进。

中国能源报:所以说买来的只是技术,不是能力?激活市场还需要自主创新。

李志勇:能买来技术也不错,或许还谈不上是技术,买来的仅仅是产品和安全感。提高创新环境,让占有更多资源的企业愿意去创新,民营企业才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快地整合发展,达成合作。

提升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能源报:低油价时期,装备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如何转型升级?

李志勇:产能过剩是一方面,市场开发不均匀是另一方面。过多的油气企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重复开发。

在升级转型中,我们要走到油气勘探开发前沿深入了解。国内很多油气企业仅研究油气装备这一环节,没有了解整个油气产业链的需要。在此情况下,他们更多的选择是模仿和跟随,导致我们的产业重叠太高。

比如,杰瑞进入研发压裂车行列之初,国内七八成的压裂车靠进口,我们自主研发成功后,大家看到收益,一夜之间都来做。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已是投入末端,时机并不好,反而加剧了产业的重叠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中国企业的无序竞争。

中国能源报:为何会出现无序竞争?

李志勇:因为企业要生存,但又没有形成国外优秀的产业联盟,最终中标后多是中国企业在厮杀,“走出去”就成了打价格战,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不利于我们的产能转移。

想做产能转移,一方面,要成立产业联盟平台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整合国内资源,避免无序竞争,集中力量做事。另一方面,要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站在油气开发的前端和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未来油气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能源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注意什么?

李志勇:要想在油气行业中走得更远、辐射面更广,需要具备全产业链能力。低油价时期,不能只盯着油气行业某一个环节。业内的优秀企业,从油气勘探开发到装备生产制造,再到工程服务,走的是全产业链发展道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开发和创造能力,才会让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未来清洁能源装备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志勇:从能源匹配度来讲,使用柴油和汽油作为燃料加大了能源转化的周期,降低了使用效率。随着页岩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天然气日益凸显的减排优势,未来在石油开采方面一定会走电动化和使用天然气驱动这两条道路。

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杰瑞也打造了从天然气开发、处理到终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我们总包建设的中国第一座页岩气液化工厂让客户真正分享到页岩气大开发的红利;我们研发的PLAYWELL超小型撬装液化装置让偏远地区的井口气不再白白浪费;同时,我们在全球帮助客户建设了超过300座天然气加气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杰瑞还致力于电驱修井机、电驱制氮设备、电驱固井设备的研发,切切实实利用清洁能源降本增效。

注重前瞻战略和人才引进

中国能源报:在降本增效、服务转型方面,杰瑞有何经验和计划?

李志勇:我们一直在做降本增效的研究,如围绕稠油开采所做的专项连续油管类设备。原来的生产靠大型装备实现,一口井的施工费可能就是几十万,同时还需要动用上千万的装备去施工,投入和收入不匹配。

除去用新设备替代传统作业提高时效性外,还将装备集成,用功能更齐全的、配置更完善的、成本投入更低的设备带来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此外,我们在产品交付后为客户提供“保姆式”售后服务,提高客户设备的寿命和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通过大数据的引用和智能装备的进入降低人员依存度。

中国能源报:2016年杰瑞收入同比增长,业务板块不降反增,秘诀何在?

李志勇:在经历油气发展低迷的几年中,杰瑞深入研究业务发展的产业链问题,仔细琢磨了人才结构、战略规划以及运营体系等深层次问题。低油价不是杰瑞经历发展阵痛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前期在战略规划、运营结构以及人才发展方面落下了课,所以现在更注重长远规划和人才引进。

“互联网+”和“走出去”并行

中国能源报:“一带一路”将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李志勇:“一带一路”和全球油气开发的活跃区域基本吻合,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

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在当地如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走出去”求稳不图快,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当地人文政治、经营环境、法律法规以及该文化背景下雇员的管理问题,借助专业人士做当地市场的投资环境分析和调研,做长期规划并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开展业务。

中国能源报:如何借助“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升值发展?

李志勇:未来智能制造将覆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油气行业作为重要领域,需要更快地适应智能制造的要求。智能制造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提供数据来源,有依有据进行技术升级和业务转型。从长远来看,智能制造一定是将来引领油气行业做革命性变化的力量来源,我们要通过智能制造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和传统油气评价模式,从而更精准高效地开展油气开采活动。

中国能源报:杰瑞GO现在的运行情况怎么样?

李志勇:杰瑞GO这一装备交易线上平台投入运行两年来扮演着杰瑞重要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作用。

对于通用类产品,杰瑞GO未来会变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大型仓储性的销售平台。通过该平台帮助客户建立遍布全球的网络储备平台,降低客户在此类零部件投资,提高配件使用效率。

中国能源报:您对2017年的装备和油服市场持乐观的态度吗?

李志勇:我的态度较为保守。因还存在局部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今年应该是油气装备回暖的前期。随着2018年俄罗斯大选落定, OPEC体系内问题的不断解决和美国大选后经济结构的调整,油气行业会回归正常的价格链体系,趋稳发展。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专访,杰瑞集团,装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