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韩晓平:结构怎么调?

2010-07-10 07:12:50 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讯 7月8日,中国能源网携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与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举办的以“合理利用能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中国分布式能源研讨会暨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在9日上午举行的“城市燃气分布式能源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分论坛中,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进行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文发老师有一句名言叫做”中国的问题在于教育领导人”。我在想,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天然气最重要的是说服领导,领导同意了,事情就好办了。那么如何教育领导呢?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领导最关心的就是结构问题,我们就研究结构问题,研究中国的结构以后,再研究外国的结构。调结构,到底怎么调?

结构的问题,领导最关心。总书记从去年10月份,其实10月份之前就一直在讲这个问题,但是10月份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讲的非常严肃了,在山东几个地方都在讲,“要痛下决心、下功夫打好调结构的硬仗,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2月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12月21日在广东说,2月3日在中央党校还在讲,3月5日在两会上再次强调,这说明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迫切性、结构性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等这些关键的结构没有把握好,在一次能源过程中,发现结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现在火电在能源结构上占75%左右,整个结构中这个问题还是特别突出。

调结构为什么这么难?我们上次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吴老还讲,我们1979-1982年就意识到,全球的资源肯定不能支持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1995年的时候就讲要调结构,十一五在讲,现在在做十二五规划,现在重点还是讲调整经济结构,花了这么长时间,成果还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事实,这五条线,底下的蓝线是GDP的增长,黄线是能耗的增长,绿线很重要,代表GDP的增长速度和能源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往上升的。红线的趋势说明弹性系数的趋势线,GDP基本上是平稳的,有一点点往上走,但是我们的这条线是非常高速增长的。

我们把10年作为一个周期来分析,改革开放前10年,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第一个10年弹性系数是0.432,第二个10年已经达到0.523,第三个10年到0.699,一直在往上涨,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调结构,一直在改小电厂,但是与进入21世纪的10年做一个比较,上面一个表是2009年的数据,没有调整前,我们当时GDP增长了8.7%,结果弹性系数0.886,数字调整很有意思,如果不调,我们0.887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们GDP的能耗反弹,反弹了14公斤。这个事情肯定要调整,调多少,经过计算看到结果,是我们从外面计算的结果,调到9.1,这是什么结果呢?我们GDP能耗必须变,如果再调的话,就超过日本了,913公斤是什么概念呢?全球所有的国家在2008、2009年比较大幅度下降了,美国下降了7.3%,欧盟下降了4.06%,日本下降了12.75%,印度下降了17.65%,中国没有变,实际上增加了0.05%,我们现在所有的调结构的努力,看来是很不理想的,没有调到预期的目标,这里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怎么认识这个问题,什么东西决定了结构,如果这个问题想不明白,所有的政策都很难做。存在决定意识,那么什么决定存在呢?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什么决定经济基础呢?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决定了经济基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转换是决定的基础,有了这个就可以重新研究结构为什么没有调好,可能就是没有按照总书记的说法认识这个问题。

经济结构源自能源结构。调整结构的关键是调整能源结构,特别是一次能源结构,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二次能源结构和能源转换方式。能源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我们就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从1965年以来的数据看,从1965到2009年发生的变化,欧洲国家1965年平均人均GDP是1500美金,但是当时购买力不一样,1980年增长到5000美金,他的煤炭和天然气之间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变化,在1965年的时候,煤炭降低30%,到1980年降低了15.7%,到1995年,这些国家GDP是1.99万美元,之间是有内在关系的。我们把这些国家能源比例做了一个图,蓝色代表天然气比例,红色代表煤炭比例,然后是石油比例,黄色代表核能比例,浅蓝色代表水能比例。美国的变化,目前为止已经开始走下坡了,已经不在持续增长了,这个过程中,美国的人口是从2亿增加到3亿,而且人均的GDP增加了12.5倍,所以相比之下能源利用效率还在不断提高,就是因为美国的天然气利用中,虽然以前的天然气比例也很高,但是在天然气利用中1978年公用事业法的修改,使大量能源可以进入系统,采用分布式能源的方法,在二次能源转换上效率大副提高,美国增加了很多GDP和人口,能源是增加了70%,所以美国尽管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他在这个方面做的还是很有成效的。日本,日本天然气到1995年以后达到10%以上,能源就没有在发展,一直维持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这两年开始下降,这个过程中,也是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期。英国,曾经在1965年的时候,煤炭占了60%,到了2009年的时候,煤炭占了17%,天然气占了40%,这个变化带来了什么呢?这是量化的变化,最高的时候有1.2亿吨标煤的消耗,到了2009年,下降到了1500万吨标煤的消耗,天然气增加到了8000万吨标煤的量。可以看到英国GDP能耗,从1965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英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1965年英国人均GDP是1850美元,到了2008年的时候超过美国,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下跌了一点,超过美国的时候,英国GDP涨了25倍比美国增长速度快一倍,英国在世界中天然气利用率是最高的,当然除了俄罗斯,这个期间有很多的内在关系。

再看看中国,中国有发生一些变化,1965年的时候,煤炭占90%,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石油增加了20%,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改革开放虽然邓小平有很大功绩,但是还需要一些老干部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如果不放弃既得利益,改革开放有很难做了,所以改革开放很重要,那个时候我们有大庆胜利油田,石油出口买外汇,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结构几乎没有发生新的变化,所以造成了我们的经济奇迹的上涨,完全是靠煤来推动的。中国的排放现在远远超过了美国,而且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增加了6亿吨。这是什么概念,整个英国去年才排了5亿吨二氧化碳,全世界所有的努力减下来的碳,还没有中国增加的多,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美国、欧洲在发生什么事情呢?能源部要求借鉴美国的技术,我们都在说新能源革命,其实美国的新能源技术风电没有什么优势,太阳能日本比他做的好,真正的技术优势,他不会给你,他的燃气机好、材料好,我们就问他们要这个,美国痛苦的给了,因为美国有6000个企业做这个事,这个问题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但是这个排放对于中国来说是核心的利益,而且剑桥公司说,这个足以改变全球的游戏规则。2008年底美国页岩气资源能力和已探明储量达58.73亿立方米,LNG很难与低成本的页岩气竞争。欧洲页岩气资源达到30-120万亿立方米。美国的煤层气和页岩气产能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时候,可以达到2500万立方米。

问题出在以煤为主,分布式能源比热电分产更加有效,分布式能源可以提高27.82%的效率,还有40%的效率发电,用GE的技术是50%,一次能源中天然气5%的情景分析,一次能源中天然气20%的情景分析。

丹麦电源过去24年的变化,丹麦风电接入最多,GDP增长与能源增长关系,丹麦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发电供热比例(如图)。卡西尼飞向土卫六,负573度生命怎么生存,土星上面甲烷的大气层,甲烷的湖泊和海洋,然后下面是石油,完全推翻了我们对于化石能源的认识,还有海洋中的甲烷量是多少,煤层气全球有256万亿立方米,致密气资源约为209万亿立方米,页岩气总量约为456万亿立方米。
中国页岩气的构造分布图,南方页岩气的资源,上海、广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都在这里,两个页岩气的构造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资源的配置,26万亿可开采量,12.17万亿,这个量非常大,煤层气也是在中南部中东部地区比较富庶,全国的量是36.8万亿,可开采的至少10万亿立方米,东部4.3万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了,原来煤必须运过来,现在气就在这里,全国的量,按照标煤来算,将近4000亿吨标煤的量,316万亿立方米,对于中国来说,就目前的量,开采150年足够了。

中、美、欧盟和前苏联国家天然气产销量,2006、2007年800亿,我们的气价低,中国是北京和上海的气价,我们的气价一直不低,那么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我提的建议,一是,抓住机遇引进LNG资源。第二,尽快制订推动天然气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第三,逐步开放中下游市场。第四,限制纵向一体化的托拉斯垄断。第五,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第六,国家应考虑将开放天然气市场作为调结构的突破口。第七,建立国家天然气监管机构。第八,择机将天然气与石油公司进行业务分离。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韩晓平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