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王振铭:从能源角度看分布式能源发展

王振铭:从能源角度看分布式能源发展

2011-08-24 11:36:54 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讯 (8月24日 青岛)由中国能源网携手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举办的以“关注改革 倡导节能 推动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为主题的“2011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8月23日在青岛隆重开幕。

在24日上午进行的“倡导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主题演讲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顾问王振铭发表了“从能源角度看分布式能源应快速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很多能源专家过去一直认为,我国是“富煤、缺油、少气”。因而多年来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动力来源。火力发电是一直以煤为燃料,工业动力也是以煤为主。由于大量燃煤,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受到危害的是我们自己:能源效率低下、空气污染严重,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居民身体状况不佳,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我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等等。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调整产业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调整一次能源结构,改变能源转换技术,这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人们积极促进天然气对煤炭的替换,这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衡国际制约因素,推动改革的重中之重。天然气将成为中国带来一次重大的变革,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我国长期以燃煤为主,优质的清洁能源比重很低,因而燃料结构极待调整。国家能源局宣布“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将重点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予计到“十二五”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从2009年的70%降至63%。天然气从目前的3.9%提升至8。3%,2015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从目前的约900亿立方增加到2600亿立方。

减少燃煤比重,增加天然气供应,无疑为发展分布式能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世纪90年中前期,我国天然气发展较慢,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天然气发展进入快车道,2008年全国生产天然气760.8亿立米,比上年增长9.9%.

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主要包括三个来源,一是国内自产的天然气资源,二是通过建设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从澳大利来、尼日利亚等国家进口的LNG;三是通过天然气管道今后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的天然气。目前,由于我国在建的几条天然气管线尚未竣工通气,所以当前我国天然气的来源还主要依靠国内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和通过东南沿海地区LNG接收站进口的天然气。

2008年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天然气产量达到761亿立方米,比2007年全年增长9.6%,是世界天然气总产量增长速度的2.5倍多;全年通过LNG接收站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为4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7%。目前,我国LNG接收站的气源已经变得更加丰富,主要的气源国家包括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以及变赤道几内亚。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赤道几内亚均是2008年我国LNG接收站的新增气源;澳大利亚仍是我国LNG接收站的主要来源,占接收站进口LNG的80%。

根据我国在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设计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基准”、“低碳”和“强化低碳”三种情景,并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2050年不同情景下的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根据该预测,到2030年,“基准”、“低碳”和“强化低碳”这三种情景下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分别为460.3百万吨标煤、529.2百万吨标煤和490.9百万吨标煤;到2050年,这三种情景下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668百万吨标煤、745.5百万吨标煤和709.9百万吨标煤。

大家都知道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已超过50%,是个大问题。

对中国石油来讲,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的生命线。我国进口原油是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据测标,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驶向中国的船只,其中绝大部分是油轮。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把手放在中国石油的战略通道上,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

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最狭窄处只有2。7公里,一旦发生问题会使中国的能源大通道安全或部分受阻。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上或军事上,都是重要的国际水道。其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比,可以说马六甲海峡已成为中国战略生命线,是中国必须控制的咽喉线。我国进口石油的80%都是经马六甲海峡输送的,由于该地区政治情况复杂,充满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的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至增加了其重要意义。

2009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缅甸期间,中石油和缅甸能源部代表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权利与义务协议。中缅原油管道细节敲定,中缅石油管道将步入全面施工阶段。与此同时,美国也加紧与缅甸接触。有媒体称,美国正试图拉拢缅甸制衡中国,但专家认为,缅甸作为主权国家有外交的自主权,而中美两国在缅甸也不存在利益之争。

2009年3月26日,中缅双方签署了《关于建设中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该管线是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西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然后从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其中,石油管线到达昆明,全长约1100公里,初步设计每年可以向国内输送2000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40万桶左右,油源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根据规划,2010年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和60万立方米的油库,而天然气管线输送的是缅甸西海天然气,经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进入贵州,最终到达广西南宁,年输气120亿立方米,管道全长2806公里。

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目前在缅甸海岸还陆续发现储量极高的天然气田群。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全部参与缅甸油气的勘探开发。

中缅原油管道的建设,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东北是指中俄原油管道,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预计将于2010年底投产。西北则指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

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中缅原油管道的建设,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中缅原油管道预计投资15亿美元。油源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作为中缅油气管道的配套体系,中石油集团在2007年底就与云南省签订了框架协议,计划在云南建设1000万吨/年的炼油项目,同时推进云南省炼化基地的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缅甸目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0位。年输气120亿立方米的缅甸天然气管线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天然气进口。中国亦是参与缅甸油气开采的国家中投资额最大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在当地投资油气项目。分析人士指出,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page]

近几年来,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其中非洲和前苏联地区增长最快。2008年上半年,安哥拉成为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沙特阿拉拍位次变为第二,阿曼从第五升到第四,俄罗斯从第四降到第五,委内瑞拉上升为第七大进口来源国。石油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对外依存度首破50%。随着国内石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2002-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从31.2%提高到51.5%,原油对外依度则达到48.1%。

《中国能源报》5月2日刊出报导:《今夏电力缺口或达3000万千瓦》报导称:4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称,2011年第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但受电煤供应及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1月份全国供需矛盾比较突出,2、3月份部分地区有电力供应缺口;后三个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偏紧,特别是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预计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

众所周知和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不时出现电力紧张和电力富余的局面。总的来讲是全社会用电量增涨,电力规模继续增大,结构有所改善,质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由于火电燃煤,国家的政策是控制火电建设,尤其是沿海各省,将严格控制,大力发展超高压输电,西电东送,火电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工业发达的省份缺电,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较快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调整燃料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目前电力系统对分布式能源的态度有所转变,中央也将出台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文件天然气来源又有了多种渠道,因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有新机遇。

东南沿海省市除了用电量较大之外,夏季还都需要制冷和生活热水供应的要求因而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实现冷热电联产是最佳选择。将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还有一点我们以前意识不到:

我国有关规划部门曾提出: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2亿KW,太阳能发电达2000万-5000万KW。有关国家研究认为每7MW-8MW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就需要1MW能快速关停的可靠调峰容量,不是电网中原有的,而是需要伴随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同步建设的。我国电网原来普遍缺少调峰容量,对可再生资源发电配置的新调峰机组需求比其他国家比例还要高些,按上述计算仅此一项就需要4000万KW的燃机配套因为燃机调峰是最佳选择。

我们认为这批燃机调峰可能有部分要建在区域性分布式能源站内,因为可降低工程造价,为热电冷提供可靠的备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可靠性保证。

以前在研讨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不断的有人提出,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障碍是并网和上网,阻力来自电力系统。现在我要向各位通报,在能源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电力系统的态度在变化,情况向好的方向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在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目前该规定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待能源局审批发布后,该规定将成为国家标准指导分布式能源行业发展。

据了解,该规定从接入系统原则、电能质量、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电压电流与频率响应特性、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通信、电能计量、并网检测等九个方面明确了分布式电源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其中,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系统的原则是,并网点的确定原则为电源并入网后能有效输送电力并且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公共连接点处并入一个以上的电源时,应总体考虑其影响,原则上电源总容量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

最后提几点建议:

1、加强统筹协调。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更加重视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产业发展,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按照“政策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市场导向、试点先行”的原则,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纳入能源规划,完善产业政策,促进加快发展。

2.明确工作思路。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是一项关系能源发展全局的工作,建议将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与城市热电能源供给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结合起来,与调峰电源建设和智能电网建设同步发展,不宜硬性规定单项规模和范围,不宜过度强调单一能效水平,充分发挥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在提高能效、保护环境、错峰填谷、电力调峰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使用。

3.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社会效益突出,公益性特性明显,目前产业发展处于幼稚阶段,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支持。二是加大税收支持。建议参照国家关于促进风电设备国产化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上网电量增值税按50%征收。三是实行价格优惠。建议改变天然气发电一厂一价机制,在考虑不同地区天然气成本和供热供冷效益等因素基础上,对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按不同区域核定不同的标杆上网电价,并随着天然气供给成本的变化定期调整,电网接受较高燃气电价的成本应及时通过调整终端销售电价疏导出去。

4、完善法规标准。科学健全的法规标准体系,对促进冷热电联供能源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5、加快示范试点。建议在经济发达、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需求高的城市,加快建设一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试点项目,探索解决制约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推广的瓶颈制约因素,形成促进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管理办法、标准体系以及政策措施,为未来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大发展创造众所周知时,建议尽快开展页岩资源探矿权、采矿权试点,形成鼓励社会资本和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油页岩资料勘探开采机制,加快页岩气资源开发力度。

6、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加强低压配电网的信息化控制、流量平衡控制、智能保护系统、微网智能管理与控制系统等微型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尽快突破微电网自愈控制、智能互动用电及需求响应等技术,为冷热电联供能源接入电网提供全面支撑。二是加强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发,尽快突破燃气轮机热部件和联合循环运行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三是加大页岩气勘探开采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

7、鼓励各方参与。鼓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央企业参与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积极性,大力扶持专业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发展一批专业化的咨询设计机制,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形成各方参与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的格局。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王振铭 能源 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