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绿色创新、低碳发展

2011-11-28 12:11:46 中国能源网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兼IEEE高级会员梅生伟教授访谈

【中国能源网讯】首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简称“绿创会”)不久前刚刚在广州闭幕,本次展会以“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为主题,引来了全球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的热点问题,最近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兼IEEE高级会员梅生伟教授发表了他的看法。

起步晚,中国还未形成“绿色”产业

问:“绿色创新,低碳发展”是这次绿创会的主题,您如何评价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的贡献?

答:中国的绿色创新较发达国家起步要晚一些,在绿色创新的高精尖技术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近年来一直十分注重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中国从自身的国情出发,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等多种举措提升了绿色低碳产业的集约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在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的绿色创新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问:请评价一下中国目前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现状。中国是否已经形成了“绿色产业”? 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

答:中国的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目前的绿色创新主要由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而创新资金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比如,通过科研立项,对重大环境问题或关键性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直接推广应用。或者企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以课题立项的形式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解决,但这些绿色技术的影响有限,未能形成绿色创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目前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依靠市场机制所进行的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设备、绿色回收处理等绿色技术创新环节还比较少,更缺乏绿色企业管理机制、绿色成本管理、绿色营销机制等方面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并未形成“绿色产业”。

中国仍未形成“绿色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资金缺乏的制约。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绿色创新资金投入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远低于欧、美、日等国的资金投入力度;第二,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绿色创新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差,使得许多企业在该项投资上持谨慎态度;第三,绿色创新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难以研发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第四,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等意识不够强,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还不够大。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水平:一,增大资金投入,并通过政策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扶持绿色创新活动;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以分散和规避绿色创新的风险;三,促进政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现绿色创新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四,完善市场制度,以绿色市场为导向,促进绿色技术成果的转化;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

问:您觉得目前中国在绿色、低碳方面有哪些行业做得比较好?请具体分析一下。

答:近年来,中国在能源、建筑、家电等行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能源行业。中国在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可以通过风电、大阳能和智能电网三个方面体现:一,风电是中国绿色能源行业中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201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3兆瓦,居世界第一位。经过近几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中国已经基本获得了风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风电装备整机及其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中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并涌现华锐、金风等一批优秀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同样是中国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电池组件出口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之首。2010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8.7GW,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生产制造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新型技术的开发、新结构的创新方面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三,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为中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相关方面的预测,国家电网公司未来10年在智能电网上的总投入将超过4万亿,这有利于大型水电与核电,大规模风电、太阳能等低碳电源的接入,实现电源结构的低碳化,从而产生巨大的低碳效益。

建筑行业。近年来中国在建筑行业的绿色创新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建筑节能意识不断加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城市新增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例由2005年的21%左右一跃为2010年的95%以上。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中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太阳能光电建筑方面的应用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但自2009年3月中国实施光电建筑补贴政策以来,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建筑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据推算,中国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规模已占全世界的70%。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也为中国绿色、低碳建筑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另将继续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由于保障性住房由政府主导建设,具有先导与示范意义。例如目前在深圳,已经将绿色建筑由中高档住房延伸到保障性住房,以保证其所有新建建筑都100%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家电行业。中国家用电器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速度相当快的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同时也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近30种家用电器产品的产销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目前,绿色节能已经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分水领,为了在绿色创新、低碳转型中取得先机,把握市场主动权,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十分注重节能环保的电器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比如,海尔达到了欧盟、美国能源之星标准,获得多个国家的环保节能补贴。在国内,自2009 年6 月1 日中国正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以来,高能效的家电份额快速上升,低能效的家电迅速退出市场,从而促进家电行业的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

欧盟、日本和美国是“绿色”榜样

问:您觉得在“绿色创新”方面,目前有哪些国家可以作为中国的榜样?为什么?

答:在绿色创新方面,欧盟、日本和美国都做得比较成功。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欧盟、日本和美国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发明创新专利约占全世界总量的80%。这些国家的绿色创新各有特点,在很多方面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欧盟的科学技术发达、环境政策法规相对成熟、民众绿色意识较强,这推动了绿色创新的快速发展。欧盟的绿色创新的最大优势是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欧洲大陆水系庞大,曾出现过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欧盟在污水的治理过程中催生了一整套先进的污水防治技术。为了抢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地位,并缓解经济疲软和排放标准的压力。同时欧盟也非常注重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优势。目前,欧盟已在其欧洲经济复苏计划中将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作为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

目前日本已经把“绿色创新”和“生活创新“作为科技政策的两大口号。这些措施有利于解决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匾乏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进一步巩固其科技优势。在今年年初日本的综合科技会议上,日本确定了要大力发展的329项与“绿色创新”和“生活创新”相关的尖端技术,足见其进行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决心。现阶段,日本的绿色创新优势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技术、资源物循环利用技术、有机和复合材料替代无机物材料的技术等方面。据相关资料统计,日本的工厂排烟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火电厂的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均能保证空气中C02和SO2含量的达标率超过98%。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密集型国家,美国的绿色创新主要集中于能源方面。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复兴计划中,与发展清洁能源相关的金额约达1,000亿美元。美国将在多个大学和国家研究室设立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并拨款促进核能技术和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突破和政府投资,有利于美国改变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过渡依赖的现状,也可以重新树立起它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上的主导权。

企业、个人、政府的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问:企业、个人、政府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承担着怎样不同的角色,请您具体分析一下?

答:企业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在现代的绿色创新过程中,企业是绿色创新技术的开发者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者,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以说,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企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推动着社会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的走向。与此同时,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创新发展之路,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把握时代的主旋律,提高绿色技术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这有利于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政府是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引导者。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是一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革,离不开政府的深度参与和引导。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绿色创新、低碳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的实现,更有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侧重于增加经济总量,但这容易导致绿色转型内在动力的缺乏。“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推动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的重要五年,中国政府应该在政府转型、制度创新、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根本上推动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

个人是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绿色产品作为一类新事物,能否发展壮大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消费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个体消费理念的变化是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个人则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逐步转变社会个体的消费意识,扩大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才能激发企业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动力,最终实现生产技术的“绿色升级”和产品的“绿色换代”。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属于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方式,能否顺利实现也取决于社会个体的认可和参与程度。总之,只有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中国才能实现中国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顺利转型。

“绿色低碳”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

问:从全球来看,有哪些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包括技术、应用方面的)?

答:从全球看,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呈现出如下的一些新趋势:首先是跨行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创新、低碳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今,绿色创新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而是呈现出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多的特点,甚至已经成为现代经济通向未来的一条道路。为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在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共同进行绿色创新。其次是跨国界的发展趋势。环节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也呈现出跨国界的发展态势。不同国家之间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行合作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佳能复印机和打印机的循环再利用"就是由美、日、德三国共同研发的项目。全球环境基金在超过165个国家为2000多个项目提供了306亿元的联合融资,并为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绿色技术转让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是由浅绿向深绿转变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绿色创新往往偏向于注重技术层面的创新。随着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意识的进步,各国越来越注重从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去洞察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寻求环境污染的解决途径。

问:请展望一下未来5年中国以及国际的绿色创新,低碳发展的前景。

答: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代表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在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为了创造更大的财富,人们主要以人均GDP的方式衡量生产力,而不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工业革命时期,这种产生方面使地球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能源匮乏、海洋污染、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等问题使人类开始认识到有限的环境容量最终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必要转换观念,从创造的物质财富与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之比的角度对人们的生产效率进行重新评价,以达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这便是要提倡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也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创新、低碳发展是未来五年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的绿色创新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绿色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上海在临港新城、崇明岛和江苏省常州市都建立了低碳经济试示范区,大力提供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中国的南昌、无锡、杭州、沈阳、三亚、青岛、重庆、成都等城市以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不难预见,中国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将逐步贯穿技术研发、科技示范、推广应用、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形成新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都将绿色创新、低碳发展视作未来经济主引擎。美国政府提出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通过绿色创新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领导权。欧盟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保持欧盟在绿色创新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则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强化日本的绿色创新与低碳发展,并提出到2015年将"环境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到100万亿日元。此外,印度、韩国、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投入,在解决自身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同时,保持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已在世界各国中形成了高度共识,未来5年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附:梅生伟教授个人简介:

梅生伟,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鲁棒控制、复杂性网络、新能源发电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绿色 创新 低碳 经济发展 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