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美“能源独立”钳制新兴经济体

2012-07-16 10:38:26 环球财经   作者: 黄杨   

“去中东化”与“能源独立”不仅增强了美国能源政策的自由度和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这种趋势还将大幅改善美国的经常账户收支,进而支撑美元走强,使美元与油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得到改善,影响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创新,美国和加拿大发起“页岩气革命”,巴西发现“盐下油”,美国大规模开发致密油,掀起了全球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浪潮。这不仅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开启了新的窗口,也将重塑世界能源版图。

北美掀起页岩气革命

页岩气开发将使全球天然气资源量增加40%。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对全球页岩气资源的评估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达187.4万亿立方米。2010年,世界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53万亿立方米。如加上上述评估的页岩气资源量,世界天然气资源量可提高40%以上。

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当年总产量的17%,超过10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页岩气将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50%以上。美国HIS剑桥能源研究会的报告指出,按美国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计算,北美地区可开采页岩气储量可供美国使用211年至690年。页岩气开发正在改变世界的天然气格局,被称为“页岩气革命”。

“页岩气革命”主要依赖于开采技术的突破。其关键技术包括含气页岩层识别技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多段压裂技术及复合桥赛技术等。目前美国和加拿大为页岩气主要产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德国、英国、法国、瑞典、波兰等10多个国家在进行页岩气前期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

美将成天然气第一生产国

国际能源机构(IEA)近期发表预测称,由于在地层页岩气开采技术方面的突破,近年来,美国的天然气生产急剧扩大。到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有望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天然气生产第一大国。

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称,尽管天然气市场价格存在变数,但是到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产量仍将超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的俄罗斯。除了原油价格的走高推高了天然气的产量外,坚挺的国内需求以及新的出口机会,也是拉动美国天然气生产持续扩大的主要因素。

报告预计,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由2011年的6530亿立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7690亿立方米。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到2017年,预计美国将成为天然气纯进口国,届时,天然气有望成为替代过去100多年来主要依赖煤炭发电的能源。

根据BP统计,常规天然气储量的全球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北美地区仅占世界的5.3%,储采比不到10年,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地区。然而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北美地区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则非常高。

页岩气开发导致石油价格下跌

源自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所带来的页岩气增产,已成为亚洲汽油价格下跌的因素之一。页岩气副产品丙烷正从美国流入欧洲市场,而欧洲市场富余的石油产品流入亚洲市场导致石油价格下降。

据媒体报道,欧洲石化工厂主要以石脑油和丙烷两种石化原料为主,便宜的原料自然受到青睐,欧洲市场石脑油现货价格为每吨750美元左右,而美国南部蒙特贝尔维尤港的丙烷现货价格(美国指标)仅为每吨380美元左右,比石脑油便宜5成,加上运费也便宜3成多。据美能源信息署(EIA)统计,美丙烷库存量(截至5月下旬)受页岩气增产影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成。

美国致密油开发前景良好

致密油是从致密砂岩、致密碳酸岩盐和页岩中采出的原油。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南德克萨斯和西德克萨斯已成为致密油的主要产区。200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其国内致密油地质储量达590亿吨。“巴肯”区目前日产近50万桶石油占美国石油产量的1.7%。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致密油产量将达到每天300万桶,相当于美国日产原油总量的1/3。

近年来,页岩气、油砂、致密油以及盐下油的开发皆集中于北美和拉美地区,使世界能源版图的中心逐渐从中东转移到西半球。这不仅使美国的能源供应获得新的保障,并且将影响美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进而改变地缘政治和整个世界格局。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亦非常丰富,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中国近期和中长期油气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美“去中东化”钳制中国

由于“能源独立”战略的实施,据媒体数据,美国能源供应的约80%已由本土解决,从中东进口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已降至15%以下。依托“去中东化”、“能源独立”战略和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北美地区已成为全球能源高地,世界能源、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版图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2001年,美国从中东进口原油达到历史最高值266.4万桶/天,在总进口中的比重为28.6%。此后,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数量及其占总进口的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例继续下降,为15%左右,10年间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原油产量比上年上升3.6%,至每天平均570万桶,为2003年以来最高。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的20.2万亿立方英尺,上升至2010年的22.4万亿立方英尺,一度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美国在降低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却在3月末再度施压,坚持对仍大量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进行制裁,并抛出了12国黑名单。黑名单中,中国排在前列。2011年全年中国近六成的石油消费依赖国外进口,包括来自伊朗的石油。

“去中东化”与“能源独立”不仅增强了美国能源政策的自由度和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这种趋势还将大幅改善美国的经常账户收支,进而支撑美元走强,使美元与油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得到改善,影响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能源需求东移

一边是美国逐步摆脱能源束缚,一边是亚洲经济体的能源需求逐步增多。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全球主要能源需求正在向东转移。以20世纪90年代日本从中东的进口量超过欧洲为标志,东亚和南亚伴随其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猛升。

2000-2010年,世界基础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未计入新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增长率为2.67%,其中,北美、欧洲和独联体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20%,而亚太年均增长率则为6.34%。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份额由2000年的9.02%和3.44%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20.82%和4.38%。

BP《203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费国,两国的能源需求总和将占全球需求总量的35%。未来围绕石油的核心矛盾将从OPEC与OECD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与OPEC之间的供需稳定问题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亚洲能源定价中心将初步形成,从而扭转全球石油贸易体系中“亚洲溢价 ”的不平等现象。

由于区域内能源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中国与印度、日本等消费大国可能面临着比较激烈的竞争。如果再加上因海洋油气开发而涉及海疆主权问题,以及被迫应对来自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挑衅,能源问题政治化倾向将更为突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美国 能源独立 钳制 新兴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