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直播
西门子曹城绿:智能微网中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思考

曹城绿:数字化时代数据管理我们一直在强调互联网+,最上面一层我们整个IT技术的发展,从原始的计算机,从PC到智能化的笔记本等等,到因特网,到今天讲工业4.0,物联网时代。这样一个融合的趋势,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这边有一个统计,我们从物联网这个概念来看,每天连接到这样的平台大概有550万的资产,像表,电表啊,2020年会有500亿的资产,当然数字会更大。实际上50%以上的数据一年会大于50%以上,实际上真正利用的数据只有千分之五不到,这是我们一个核心关注的地方。
 
对西门子来讲,我们在数字化取得的成就,包括我们整个西门子大的物联网平台,包括西门子的设备、第三方工业的设备,像内燃机啊、电表啊等等,电表我们有7500万个智能电表全球,我们收益有450亿欧元,有将近一万名员工从事数字软件的开发。
 
在整个数字化的架构来讲,西门子也在强调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整体架构的一个模型,最底层就是传统电气化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块,通过我们这个物联网的平台,MindSphere这个平台,机器、资产还有设备的数据可以连在我们物联网的平台,同时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开放给我们客户,也可以开放给我们生态的朋友圈,也可以开放给合作方等等,它也融合了一些相关的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同时基于物联网的平台,我们西门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软件服务,以及我们数字化的软件,今天着重介绍一下我们在西门子软件方面取得的相关的技术和信息。

阿里云吴明宸:DT和能源互联网
 
吴明宸:实际上大家可能听说过我们阿里云是专门专注于做数据技术的一家公司,阿里巴巴是现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数据的技术呢,实际上我们对整个大的时代有这样几个区分。牛顿之前我们整个人类是比较模糊的,感受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但是很多东西没有办法量化,所以很多人类活动都是自发,并不是自觉的。为什么牛顿很伟大?从牛顿这个时代开始开创自然科学这样一个先河,牛顿一个很著名的著作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人觉得自己不仅了解这个世界,而且还可以改造这个世界。所以牛顿之后大概的几十年之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个时候蒸汽机、内燃机都慢慢造出来了。
 
我们以阿里巴巴来说,淘宝店我们自己是没有实体的店和商品,也没有自己的仓库,我们把所有商品买卖的业务通过数据化的形式传达到我们这个阿里云上面来,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叫业务数据化,传递到一个云的平台上来,这个平台非常重要,我们是全世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平台,性能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去年双十一一天处理的交易额是1682亿,峰值的时候处理的是65.2万笔。另外一个箭头是我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叫数据业务化,我们不是光收集数据,这个数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我们做的千人千面,每个用户会登录淘宝之后根据你不同的特点,然后淘宝自己给你推送一个不同的精准广告,促进这个交易,第二是机器人的智能客服,阿里巴巴测算过双十一我们如果用机器人客服的话,我们需要20万个。这也是一个数据智能化的表现。
 
我们在电力领域实际上能源领域也有一些探索,我简单讲几点,我们打算分四步走:
 
第一我们要实现全量数据的承载。
 
第二用数据服务提升传统业务。
 
第三数据服务驱动创新业务。
 
第四DT能源互联网。
 
我们现在都用智能电网,我到南方一个省去,他们接了15万个电网,每15分钟采集一次,这个平台就崩溃了,大一点的省份像江苏跟浙江这种大的省份,大概智能电网就有三千万块以上,加上其他的视频音频数据量更大,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平台,是没有办法承担这个数据的。这一点恰恰是阿里巴巴这边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能承载那么多双十一的数据。

何继江:今天我来汇报一下《能源互联网与2035全民广发发展研究》这个报告,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进展情况。这是能源互联网文件当中提到的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这是我们概括的有三个要素:
 
第一,一定要有可再生能源。
 
第二,一定要有无所不在的通信功能。
 
第三,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这是我认为城市的能源互联网至少应该包括这些要素:
 
第一,分布式光伏全覆盖。
 
第二,电动汽车及充放电设施全覆盖。
 
第三,清洁供热。
 
第四,强大的需求响应和灵活性资源。
 
然后能量交易平台,把我们这些发电、用电和灵活性能力串接在一起,用互联网+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分布式光伏在能源互联网当中重要的作用。这是分布式光伏与能源互联网文件里提到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展分布式光伏市场交易试点。
 
第二个阶段,绿色能源的灵活自主微平衡交易。
 
第三个阶段,光伏配电网实现的高渗透率的光伏。
 
这样的话,我们一个焦点问题,不仅仅是他们怎么交易,而是城市里面将有多少的分布式光伏?2015年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这里面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占到19亿和3.5亿千瓦,这个报告非常的著名,非常的重要。但是我们也有一个观点,我们认为分布式光伏,不会仅仅只有10%这样一个比例,而是更大的比例。我们认为东部地区有非常大的分布式光伏的资源量,而这种资源量将会影响到我们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和规模,影响到集中式电站的规模,也影响我们煤电的答复和退出等等。

通威惠金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志作评论。
 
冯德志:未来能源的发展我认为是一个伴随着技术的创新,从多晶硅走到终端,以及刚才张部长介绍的终端电子也离不开跨界的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通威惠金的技术创新三年时间在行业里面,大概前几年时间,通威实际上没有太多介入终端,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跨界的整合和技术创新,刚刚张总已经介绍了,我不再详述。昨天我来开会之前,我看到了有一个例子,我感觉到我体会比较深的,我陪同王总去了延庆,买个苹果跑到农村的家里面去,我看到我们现在的煤改电,就是空气源热泵这样一个技术,我感觉到未来能源的方式,其实每一个环节都在技术创新。我们煤改气可能有一些工程进度等等原因,可能有差距,煤改电在北京周边非常成功。所以我觉得这一段时间的蓝天白云,空气质量和我们这种能源方式的管控,和我们国家对相关这样一种用能方式的管控离不开。

能金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丹主题演讲:DT+绿色能源资产建立绿色中国。
 
刘丹: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能金云是一个比较新的公司,可能在座的很多都还没有听说过,我们是中国领先的智慧绿色能源的资产运营商,我们打造的是绿色能源资产的投资、建设、运营、评估和交易一体化的一个运营平台。我们这个基础是我们的3个G瓦,超过3个G瓦的大数据能源技术。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是为了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和高效化来进行服务。
 
能金云实际上我们是在2015年的时候,就在进行这方面,就是绿色能源资产金融化方面的尝试,一直到2016年才有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入驻,2016年3月份的时候,能金云平台正式上线,到2017年的时候,也就是去年我们进行了平台的升级改造,除了光伏项目之外,我们平台又涵盖了其他的,包括智慧充电桩还有三连供(音)项目,丰富了我们绿色能源的品类。
 
谈一下分布式项目的一个现状和挑战吧,现在分布式能源的投资非常的火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火爆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也浅藏了很多的挑战,包括政策的可预期性,以及就是质量的一些风险,特别是一些像互用市场的风险,实际上现在都还没有大范围的去关注和报道,这一块是需要行业自律,也是需要标准的贯彻和落实的。另外资金渠道也是行业呼吁很长时间,然后迟迟难以打通的一个环节,其他的包括一些电网的问题,运维的问题,像互用比较小而散,在运维方面资金的投入成本、专业性和运维的标准这方面有很多需要大家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既然已经众所周知,那么能金云能做什么呢?我们是基于绿色能源大数据技术,从最早的金太阳时期开始,一直累计到现在的一些数据,海量的数据,但是我们是要进行这些数据的筛选,提炼的标准,以及运用的。那么我们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建设环节涉及到精细化的一个设计,以及并网的优先设计和采用国际化的施工标准,实际上在这个建设环节,我们是比较创新的是我们的数据化的监控,这个技术我稍微多说一点,它实际上涵盖了很多内容,比如说你设备的到厂、入库,然后你远程视频化的管理监控,你的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脸识别技术,就是你怎么样进厂?哪些是安全识别?哪些人员是可以进入到你这个现场进行建设和运维的这些技术,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定期的远程化的提示,就是工期的管理很多方式,就是按照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原则吧。
 
这个是刚刚我提到的数字化的监理,实际上很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来使用的。还有数字化的运维,数字化的运维我们是线上的视频监控以及数据实时的发电情况,设备情况的一个管理跟线下人员到现场的运维来进行结合。还有我们的移动运维APP,以及我们的资产数字化评估,这一块是相当于项目建成之后我们从前期,从设计阶段到建设阶段采集的很多数据,包括它的发电数据,它的设备数据,然后包括它的故障频率等等来进行的一个数据化评估。实际上这个数据化评估是为未来电站的交易和电站资产的评估和定价来做准备的。
 
能金云的风控体系,主要关注的是六大基因元素,下面我会分别来讲一下,第一个基因元素是指电站的价值和效益的基因,实际上这一块就是指发电的能力,包括实时的发电量的一个监测,另外一个基因是指资产的性能和可靠性的相关基因。实际上就是指电站的质量,设备的质量。还有运维能力的基因,这个主要指电站的运行和维护能力。还有市场的风险规避方面,这一点主要指政策的一些变动,包括大的能源行业政策变动。还有就是持续改进方面的基因,是指现在电站各项技术更新换代,我们在打造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有没有把未来技术的提升空间和一些新的技术预留一些技术接口和一些改造的可能性,就是前置化的去思考这些问题,还有就是金融能力的问题。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已经采用我们的数字化的监理,包括前期数据化的设计,一个体系完整打造的我们的项目案例。这个是在杭州的下沙金松优诺的屋顶上,当时是两种设计方案,有最佳倾角朝南的项目,以及东西坡向的设计,我们最后采用东西坡向的一个还比较有创新的这么一个设计朝向吧,一个设计排布。这个施工也是请的德国的技术总工,跟着我们能金云的技术管理一起来从前期的设计,一直到最后的建成并网,整个环节我们所有的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物品物料,所有的这些设备,我们都是在网上有管理,就是大概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逆变器保修是5年,从逆变器到厂、入库,一直到它的设备型号都输入在线的,这也是我们数字化监理的一部分。它可能到第五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的故障,它的维修记录怎么样?然后这些相关的一些设备质量的一些评判,我们都是有线上的一个监控。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项目,是杭州的下沙,松下电器的一个小项目,500个千瓦。还有我们的金海重工,这个是16个兆瓦的装机容量,主要项目的位置所处的气侯是这种烟雾气侯,所以对工程质量更加考究,它的防锈蚀,还有抗风能力都做了重新的设计。还有宁波镇海创业园的项目,我们也是不同几种排布的方式来做了一些对比的测验,也验证了我们前期设计阶段,我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最后发电的实际表现也印证了跟我们预期基本都是吻合的。

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部长-张凡主题演讲:发展渔光一体推动农业生态转型-通威渔光一体发展模式介绍与案例分享
 
张凡:在通威35年这样的积淀下,我们推动了新能源和水产结合的新的商业模式。像电网公司做的还是电,总体还在能源盘子里面,我们确实由农牧转向新能源,各位可以参考一下,通威的思路和商业模式是什么?今天我们会讲到四个议题,先让各位了解一下通威。我看主持人应该对通威就不是非常的明白,大多数能源行业的人觉得说你们原来不是卖饲料的吗?今天给大家揭晓谜底。通威其实是一家35年的公司,很早一家民营企业,也是以新能源和新农业为双主业的,并涉足多个领域大型的民营公司。在中国民营企业我们排名前500,上市公司排名前200。集团现在在全球及全国有170家公司,员工两万名,各位不知道身边还有这么一个有庞大职工人数的公司。
 
通威的理念是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成就世界水产品牌。大家在关注高科技工业制造品的时候,我们也回归一下我们自己吃的安全的问题,通威就是这样一家在这个方面关注的公司。可以看到我们饲料工业为主,涉足水产研究、水产养殖、动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全中国每个人吃的三条鱼,其中有一条就跟通威有关系。
 
我们年产饲料超过一千万吨,各位可能不知道这个概念,我们下面有一个数字,全球最主要的水产品饲料供应商,也是国内最大的饲料的生产企业,也是为之前列的农业公司,我们科技公司以及这种新的制造公司,可能很容易做到多高,做农业非常不容易,我们做了35年,所以我们在水产饲料这个领域全国的占有率达到20%,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
 
虽然我们做的好像看似是简单的农业,但其实农业是一个很复杂,以及需要投入,以及高科技含量也相当有一定程度的领域,所以通威在这个领域里面不断的在技术方面进行核心的突破,我们团队对于新技术,对于一些新的战略发展,在这35年来我们也是持之以恒。
 
各位可以看到,这样一家以农业危基础的公司,我们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的二等奖,同时也是农业部多年一等奖以及国家质量的提名奖。同时,相关的专利及发明等等也有几百件,这些都说明实际上中国的农业还是有希望的,也跟北京的父老乡亲们,还是有机会让你们重新吃回安全的水产品。
 
健康、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产品,打造世界级健康食品的供应商,这是通威35年来持之以恒的想法。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江冰主旨演讲:未来出行:移动能源互联网=未来电网+移动储能+电动车共享模式。
 
江冰:电动车将改变世界。一百年以前,汽车曾经改变了世界,这是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与著名的T型车,T型车生产了1800万辆,当时美国的人口只有8000万,T型车改变了美国社会,也改变了世界。1917年-2017年整整一百年,这是特斯拉的电动车,整整一百年,电动车将再次改变世界。
 
2015年大众汽车著名的大众排放门,一款柴油车在美国测试,德国人造假,为什么造假?为什么德国人还要造假?他是真没有办法了,我们叫他在经济上、技术上已经接近了极限。
 
这是2017年8月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内燃机这种改变了世界的机器没落日至。右边这张图是诺基亚著名的CEO约玛奥利拉,2011年曾经辉煌的诺基亚卖给了微软。这是在这个会上讲,约玛奥利拉说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我们输了。他输在哪?输在时代变了。
 
同样,我们认为汽车未来将走进智能时代,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人类智能生活的移动终端和第三空间。举一个小例子,这是燃油车的发动机,大家看到这是一团由油门控制1500度燃烧的火,控制这个发动机是靠模拟量,它的反应时间,用模拟世界,模拟世界就是机器世界。电动车,右边这个是电动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如果是四驱的在四个轮子上,它是数字化的。大家都知道计算机,0101就是电压的变化,天生它就是数字,它对数字化的反应,对智能驾驶,未来智能化的生活天生的匹配,所以说这两个并不是谁比谁强,它不是在一个跑道上,不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对话。这是2017年9月份法兰克福车展,德国奥迪,大众集团的概念车,方向盘可以收起来。这是主要的世界汽车巨头制定的自动驾驶的时间表。

民德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油能源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带来主题演讲《可再生能源与储能》。
 
陈卫东:怎么看现在的转型?到了什么程度?我的归纳就是三个峰值:
 
一个峰值中国煤炭消费到底了;
 
一个峰值是美国石油消费到底;
 
一个峰值是欧洲天然气消费到底。
 
前两天才给我一个资料,1月1号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满足全天的需要,可再生电力满足德国全天的需要,这是非常具有指标性的数据。同样一个指标,大概10月份,英国第一天完全没有煤电,英国完全没有煤电,英国可是煤炭工业革命的始祖,煤炭时代是由它引领的。这个模式可以说美国模式、英国模式、日本模式,我想说一下日本模式。
 
2011年福岛核电,日本停掉了50多个核电站,核电最高时候占过日本接近三成的电量,现在只恢复了两台,54台没恢复,要不要恢复?其实日本电力现在已经过剩了,日本在福岛核电之后的电力是持续下降的。我把它叫做灾变条件下的消费侧的自我约束。能源带来重新调整,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我别的不说,就说在中国,未来三十年中国能源结构在所有大国里面历史上都没经历过,我觉得都不会经历。什么原因?中国退不出煤电,退不出用煤,也进不去油气时代。将来2030或者2050年前后,中国一个排放和能源结构消费平衡的应该是各三分之一左右。凭什么我们能做到这?前面我都不说了,就说最后一条,我觉得下一轮能源技术重大突破,如技术重大突破之时,就是新能源时代到来之日。能源转型从高碳到低碳到无碳,从低密度到高密度这样的一个轨迹,清晰可见,技术进步是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
 
回顾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进步和我们人类的这个储存技术是同步的,从狩猎到游牧,从采食叶果、植物到农耕,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储存进步,从鲜肉到咸肉到熏肉到干果也是储存的进步,那是农业社会。到了工业社会的储存进步就是大规模的冷藏,现在我们到了IT,到了电子时代,储电是必然的,储能是必然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储能进步,到了我们可以完成一个和可再生完美配合的时候,是个什么景象。

圆桌论坛:未来能源技术与跨界趋势
 
主持人:李俊峰-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
 
论坛嘉宾:
钱晶-晶科副总裁
温跃忠-钧石能源总经理
黄国和-湖南东尤水汽能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学宗-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大客户事业部CEO
 
主持人李俊峰:好的,咱们时间很有限,我们原来是40分钟,现在我们要节省时间,我们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今天的讨论是未来能源技术与跨界的趋势,我们现在来看,因为大家都是搞能源技术的,包括徐总、钱总、温总、黄总,大家对能源技术我们先判断一下,现在能源技术最近几年有没有大的突破?有没有一些新兴的变化?从技术发展方向上来看,大家用两分钟时间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先从徐总开始。
 
徐学宗:谢谢主持人,我来自汉能集团,我这块对未来能源有两个判断,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清洁能源从集中式的风电、太阳能电站开始发展,我们中国集中力量推动了我们新能源的这张新的中国名片,集中式清洁能源我们在技术突破之后,很快从2015、2016年转向了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确实是成为未来城市能源结构的一个主力军。
 
分布式能源刚刚呈现,以电动汽车的这种移动新能源又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我们移动能源的专家,汉能一直致力于薄膜太阳能的应用发展,其实我们从十年前就开始布局,不过太阳能的优势,刚才我讲了在分布式的能源和移动的新能源领域有一定的进步。我们现在在分布式的这种能源上,我们的主要特点是与建筑的外表面的建材进行完美的结合,这薄膜太阳能成为我们屋顶的瓦,屋外的玻璃发电的幕墙,这两种结合成为分布式能源很好的应用领域,这个技术已经突破了。透光的太阳能的目前组件已经大规模的在使用。
 
我先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李俊峰:温总您怎么看?您有时间想法?
 
温跃忠:我是新加入新能源的,关于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自己的看法,今后的5-10年,恐怕太阳能和电池这两个技术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我看过去这些年,主要这两个技术的发展是集中在产业化,确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相信这两大技术发展恐怕要集中在新材料上,新应用也会有比较多的推广,这是我第一个基本判断。
 
主持人李俊峰:好的,谢谢温先生。黄总您怎么看待?
 
黄国和:对于未来这个能源,我想现在作为新能源的参与者,可再生、分布式和产业化,还要产研结合,这个应该是未来的方向之一。大家可能看到,水气能很多领导和专家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我们能源被国家能源部已经做过一个评估和评审,在这个领域里面,现在薄膜太阳能也是接替太阳能的一种创新。我记得4您以前我到内蒙古看过全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后来咱们汉能薄推广这个薄膜太阳能,作为水气能是对太阳能的一种创新,全世界太阳照射到地面50%太阳能的热量是与蒸发水,我们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海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升温,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就是太阳能能量的载体。我们看到的水蒸气是天上的云朵,天上云聚集的热量与地下的油田聚集的热量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水气能和我们太阳能的利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便捷,无论何时,晚上、下雨天、下雪天、阴天,都可以通过把气体取出来热量的水蒸气这个气体能降温变为液体,通过冷凝加温换成热量,替代天然气燃烧,替代我们常规的太阳能,它光热,要阳光的晴天,用光热来进行热量,通过水的三种形态对我们热量的储藏、吸收和替换,也是对所有未来能源的一次创新吧。
 
主持人李俊峰:钱总刚刚来,我们再把问题重复一遍,因为在座的都是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和能源设备制造商,您对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技术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判断,有什么样的分析?
 
钱晶:我觉得十年以后如果还有人再用火力发电的话,要么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要么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这之前所有的能源几乎都是集中式的,几乎都是集中式的生产,集中式的传输,然后计划式的分配。那光伏分布式发展起来之后,它彻底改变了这样一个架构,我觉得如果我是一个能源用户的话,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是,这个管你什么技术,第一个这个技术目前的可行性。如果我是一个能源用户,我第一要简单,第二要成本低,第三它不影响我用电的习惯,然后还能帮我节省我的用电成本。
 
主持人李俊峰:谢谢诸位,确实现在是出现一种趋势,因为今天咱们是叫做新的认知与探索,过去在探讨能源问题的时候,你比如说中东,中国的山西,说到石油就说到中东,大家说拥有资源就是王,但是这么多年技术进步之后,并且像大家说的一样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成本会不断的下降,因为技术有一个特点,技术是可以进步的,可以叠加的,可以有积累的,技术不会倒退,它会越来越便宜,不会越来越贵,这是一个基本的特征。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是我们量还太小,因为国家能源局他们元旦前开的会议上,谈到了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发展问题,我们的规模化还不够,需要怎么发展?大家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比如举一个例子,2017年装了五千万千瓦的光伏,满打满算算下来能发多少电呢?大家算过没有?
 
徐学宗:去年应该是超过了一千亿。
 
主持人李俊峰:我指的整个的发电量,30天的发电装机,去年如果新增五千万千瓦装机容量,它满发的时候也不过就是500亿度电,没多少。刚才周院士说了,我们现在7万吨电到9万吨电,现在量大家都认为是清洁的,但是不够用,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考虑过吗?从老温开始。
 
温跃忠:是这样,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的不是特别多,我讲讲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新接手一个业务,我也在琢磨这个事。
 
第一个,是技术问题,这个技术问题到底我这一瓦光伏到底发多少电?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建设模式还是以造价为招标模式,到任何公司去说你一瓦多少钱?你说破天都没有用,给你怎么打分打到最后,你的价格最高。实际上真正的供电企业注重的应该是用电成本问题,技术现在已经有了,但是现在大规模项目的招标模式,我认为需要改,按照谁发的电多就赚更多的钱来做这个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分布式肯定要去大力推广,因为这毕竟离用户端非常近,将来假如再有电池,再能够把这个数据打通的话,实际上分布式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感觉到,当然央企没有问题,民营企业这个问题会比较严重一点,就是融资成本的问题。下游电站开发,我认为大家已经是投了很多钱进去,当然回收不到位,或者是有延迟导致的这些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非常大,实际上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些更多成本的资金介入这个行业,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你看美国、欧洲,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是巴菲特公司,谁的钱比他的钱便宜呢?他们这些公司已经介入进来了,中国大金融机构也会进入,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徐学宗:我补充两个思考,主要以太阳能这个主力,包括风电,我们原先都是从国家的政策性调控,支持我们大的指标调配,然后建设大的规模性的电站,让我们的新能源的产业,特别像钱总所在的晶科这样的大型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业规模的上升发展很快,这样它的低成本,包括技术领先性在全球也迅速取得了领先优势。
 
那么我认为在下一阶段企业的发展方向可能要从低成本走向差异化,特别是今天像周院士讲的我们新的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就会用到多种能源的解决方案,包括将来的智能微网,能源的互联网、光储、风储这些新的技术,所以很多差异化企业的发展阶段要到来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多种能源在城市,在高耗能区域的应用。所以我觉得差异化的阶段会进一步推动我们新能源企业发展。
 
主持人李俊峰:好,换一个话题。刚才温总谈到了融资成本,其实这里面有商业模式的问题。钱总的公司晶科,我记得是在去年投出了不到3美分千瓦时的一个项目,是在中东还是在哪个地方?真正的用了什么模式?这个模式在中国有没有办法去复制?
 
钱晶:李主任老是挑战我,晶科117兆瓦的一个项目,前几天做了一个专题报告。117兆瓦的话,我们电价是2.35美分一度电,是最低的一个电价。这个项目的价格,应该说这个价格在中国是否可以复制?目前来讲,或者以现在的情况来讲,比较难。那这个价格做到了,除了它本身的光照,其实很多方面比如说它的土地成本几乎是为零的,中国就不太可能,融资成本,我们的项目是有8家欧洲跟日本银行组成的银行财团,它提供的融资成本是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有多低,这样一个融资成本在中国目前来讲也是很难拿到的,哪怕是国开行,或者政策性银行也没办法做到那么低的成本。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全球创新方案负责人兼驻中国韩国及蒙古首席代表罗响先生主旨演讲:联合国务院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一带一路”新能源产业项目实践。
 
罗响: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如何用创新的模式推动能源产业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布局?我也跟国家相关大的国有企业还有研究机构提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利用联合国这套系统帮助我们走出去?利用联合国这套系统走出去有哪些具体的优势?有哪些条件我们可以借用?因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已经好几年了,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跟联合国项目事务署进行沟通,我们在全球遍布了100多家办公室,我们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我们专题召开的一个研究会,这是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的一个创新模式,帮助中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实施,集中在能源这一块,我想我们有三个创新:
 
第一个,创新合作的模式。就是合作模式的创新,合作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创新的落实,而不仅仅是一个模式,PPP模式,全国到处都有PPP模式。国际上这个PPP模式不仅仅是有财务融资模式的PPP,更多是一种公私合营的模式,在这块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在柬埔寨去投不动产,这个项目我们正在做支持,我们联系柬埔寨的王室、首相,联系柬埔寨的能源部,我们来一起研讨。这就是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前联合国务院机构只跟政府机构打交道,很少跟企业打交道,我们期望联合国政府,这个政府包含中国政府,也包含项目所在地,我们在斯里兰卡建立了港口,这些项目有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设备供应商,还有中国的投融资项目,投资方,几方面一起合作,这个联合国以前是不做的,去年我们利用PPP模式来做。
 
第二个,服务模式的创新。联合国也被垢病很长时间,2017年是联合国的改革年,所以在新的改革方向下,我们开始进行服务模式大规模的创新,特别项目署,我们开始进行整套解决方案,从最开始项目可行性,就像热电产能项目,到柬埔寨,成为柬埔寨最大的项目。我们大量的采购服务,采购这些咨询服务,因为我是联合国最大的采购方之一,代表甲方进行采购。好,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之后我们还要控制这个项目节奏的管理,包括项目的实施,我还进入到项目的风险评估,这个以前是不进入的,现在我们全方位的培训。这个模式下我们更多用项目管理,由联合国代表、政府代表、投资代表三方组成项目管理会,对项目进行管理。
 
第三个,融资模式的创新。以前中国的企业家到海外融资,我们自己拿大把钱去砸,砸来砸去形象不太好,大家不要以为全世界都欢迎,很多国家不欢迎,中国人对外资的欢迎程度比大多数国家对外资的欢迎度,他们觉得中国人又来了,中国又通过投资对我们国家进行政策性的影响,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用巧实力,比如柬埔寨这个项目,我们大概国内的投资自有资金不超过20%,另外30-50%通过国家政府银行,另外一个债权融资,我们通过世界银行以及亚行,还有包括东亚银行这些,这里又去了30%,还剩下20%,股权融资,我们跟亚投行,还有丝路基金,还有国家开发银行下面还有很多基金,这就是股权融资。整个融资结构下我们叫融资模式的创新,而且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个持续的资金支持跑不下来。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三个方面的创新,创新合作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融资模式的创新,通过三方面的创新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科院院士-詹文龙,带来主旨发言《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简介》。
 
詹文龙:现在大家把核能给妖魔化了,所以我过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核能是怎么回事?怎么用最先进的加速器技术来做核能系统?
 
我今天讲的是这么几方面,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再谈一下现在研究的进展。这个先进的核能系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核能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应该说在核电是核能最主要的和平利用,骨干电网UPS,特别2008年咱们国家预报的,很多地方能源运输的问题,核电站没有给它加料。然后再一个它的底本属性是一个低碳的能源,这个要跟其他的低碳能源要做一个竞争性性价比的比较。从规模和稳定可靠的话,现在这个发展应该挺不错的,总的来说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存在的问题,现在被垢病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燃料没有闭环。现在能源的自身还不足以把这个燃料闭环起来,我们现在两次七级的核事故,一个是苏联的核泄露,一个是福岛事件,让大家对核产生了恐怖。实际上你到现场去看没那么恐怖,两年前我到福岛去看了。整个核能的使用情况,这是前两年的情况,用的最多是美国这一块,包括美国、欧洲、中国这一块都用的很少,所以我下面用几个数据,一个是国际上现在用的,这是2016年发电总量,它占10.6%,咱们我国内的话,到了去年这个发电的装机容量34.6个Gwe,这个发电的3.6是2016年的数据,应该说国际上第三,安全发展,到2020年达到58Gwe。法国这一块去年还是72.4%的发电量,这个就是它现在的现状。
 
国际四代裂变堆的论坛提出了大概四个方面:
 
第一,可持续发展。一个是燃料的利用是不是有保证?再一个排出来的废料是不是最小化?
 
第二,安全可靠。从技术上来提高,实际上现在两个最大的核事故,这两个都是很罕见的事故,并不是技术的问题。
 
第三,经济性。包括整个投资建造的整个周期。
 
第四,防范核扩散。消除扩散渠道、防偷盗,而我们现在整个核电就是到了四代裂变堆,实际上对这个组织来说还有差距。一个是热中子这一块很难做到可持续,纳冷堆这个技术成熟了,但是大家都清楚,出了事故,遇到空气,是要着火的。然后像铅基冷和气冷都存在一定的经济形成矛盾,所以解决、消除民众疑虑是下一代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一个小结,我们提出这么一个新的概念在加速器做出来是国际的样机,在散裂坝我们是首创。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个发展路径,现在这几年的话,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的支持下,我们把这个基础已经做到4了,下面这几年我们在2030年把它做出来,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周孝信作主题演讲:未来能源中的跨界融合:未来电网与分布式能源。
 
周孝信:纵观全世界,电力系统与发展应该说根据它的主要特征,包括技术特征以及其他一些个宏观的一些特征吧,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那叫第一代电网,第一代电力系统,主要的特点是书店特别低,另外电网规模很小,小机组,这是一系列的特征。
 
第二阶段,上世纪后50年,实际上从全世界来讲,是二次大战以后,电力发展很快,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从一个小规模的发展向大规模,规模性,技术越大越精密,电压等级越高能力越强,大电网也是一样。所以总的特点就是大机组、超高压、大电网,交直流与互联电网。但是这么一个电网,如果我们没有环境的问题,没有资源的问题我们这个地方不会特别好,大家以前也都很自豪,我们有这么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但是实际上它是不可持续,因为它主要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包括资源问题,包括环境问题,所以认为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一个发展模式。
 
第三阶段,新一代电力系统,我们调研的结果,事实上国外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我们国内还是新世纪中叶,它的应该是可再生能源和石油源发电为主,2020年我们希望这个份额达到70-80%。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网络的问题,网络应该是骨干电网和局部的电网和微电网的结合,再就是电源,电源就是主力电源,对中国来说还是要主力,分布式电源要结合,是这么一个主要的结构特征。
 
总的来说,它是一个基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一种可再生发展的综合电力的发展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旸,带来主旨发言《一种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
 
汪集旸: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炭、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到可再生能源,我觉得最后要加上核能,为什么加上核能呢?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科技部的秘书长组织一帮人研究21世纪的接替能,用什么东西来接替?最后大家觉得可能在煤炭、石油以后,完全靠可再生能源还不行,可能有很大的争议。最后我就想讲,我们地热是我们地球的本土能源,是人类,我这里用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能源。
 
这个是一组照片,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量,也是驱动整个地球发生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地球是有生命的,它是在不断发生发展的。我刚才讲,弟核的温度比太阳表面还要高,那么我要想给大家讲的是什么东西呢?地球现在正处于它的转型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一般来说给研究生讲课,上课问他们,我们都是学地学的,我就说了地球活了多少年了?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很多都知道46亿年,但是我再问他们地球还能活多少年?地球还能活45年,也就是说地球正处于它的壮年期,就像一个人他能活90岁,那么他现在正好45岁。大家想想,你比如说为什么火山这么厉害,到处喷发,巴厘岛的那个喷发火山弄的好多航班都取消了。你没热的话,不可能发生这些东西,而且火山喷发本身也是有热的。地热为什么大家说会引发地震、引发火山喷发,会不会用完?我可以告诉大家永远用不完,大家都说地球活不去了,要到火星去了,我说你千万别去火星,咱们地球够用了,火星的环境比地球差多了。
 
这个大家很清楚,这里我不说了,那么地热它最大的优点一个是资源量巨大,刚才已经讲了,我不念数字了。还有最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效率高,也就是说我一旦地热发电,我一天24小时都可以开机,一年360天都可以开机,周院士我是请教过他的,他对地热情有独钟,他说你这个地热是可以拿到技术进步奖的,其他的不是说不好。
 
那么地热直接利用,这里头告诉大家,我们国家的地热直接利用一直是世界第一。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国家对地热的发展特别重视,特别十三五国家能源局把地热发展放到国家能源的规划里面去,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国家地热开发利用的时间到了,第一个时间是70年代,当时史教授提出要开发地热。能源局大力提倡使用地热供暖,为什么利用这个东西呢?关键是有需求,有两大需求,一个就是供暖、制冷。大家都知道刚才我们讲了,这个是现有的,黄的是现有的供暖,蓝的部分现在是没有的,实际上就是说,我这边黄的那一块也就是从秦岭或者淮河以南,这一带特别冷,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我是江苏人,我记得我们苏州当时全身都冷,挺难受的。我最近元旦在苏州过的,那时候天气不错,但是也感到比较湿冷,所以这一块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南方供暖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个是雾霾治理,这张片子大家都知道,大裤衩都是模模糊糊的。这是我们国家等于是东部的很多城市都有雾霾。

中国能源网总裁冯丽雯宣布能源link上线

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先旨发言
 
 
陈清泰:技术进步和巴黎协定正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实现巴黎协定遏制气侯变化的目标,能源产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变。那就是必须保住温室气体排放的底线,能源领域必须进行系统的结构改革,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中国在2009年把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我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就是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
 
第二,就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第三,就是换道先行,做强中国汽车工业。
 
现在看来,这个战略抉择是正确的,对中国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对改善大气环境将有长期的重要作用。
 
到2016年年底,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是150辆,即便是水平不高,但是总的保有量已经达到2.1亿辆。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65%。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交通服务需求还处于一个长期的增长期。如果我们要达到韩国千人汽车保有410辆水平,我们全国的保有量将达到5.8亿辆,如果达到日本千人保有600万辆的水平,那么全国保有量将会达到4.1亿辆。因此,极早向电动车转型使大量新增用户不经燃油车的跨度,直接跨越电动出行,我想这是圆14亿中国汽车梦重要也是明智选择。
 
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时机的选择,实际上在全球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因为它还不完全成熟,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全球巨型汽车公司,因为他们拥有100多年积累的巨大市场存量,而一直十分犹豫保持观望态度,我国则毅然决然的成了先行者。
 
在我国出发7年之后,2016年全球汽车产业才快速转向电动化时代,挪威、荷兰他们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我想解释一下,传统燃油车就是说它是只烧油,而没有电池储能这种状态的汽车。法国他们宣布到2040年,禁售传统燃油、柴油车。印度也宣布到2032年全部淘汰汽油车、柴油车。英国也在宣布但是也完成,一个是2050,一个是2040禁售燃油车。挪威前一段时间一个专家访问中国的时候跟我说,他说挪威去年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电动汽车销售量已经占到52%,什么原因,他本国没有汽车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联邦政府2016年11月也提出德国要到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汽车,英国的举措引起了全球汽车业的轰动。我想这些国家提出的时间表现在都还没有法律效率,但是这代表了事态发展的方向。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的正常过程,为什么那么多政府一反常态,一而在再而三的干预,我考虑可能有四个原因:
 
第一、在欧洲交通运输将占欧洲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为了落实巴黎协定承诺汽车必须进一步减排。因此去年11月欧洲提出议案,要到2030年轿车和厢式车的排放再减少30%。
 
第二是2015年大众汽车排放门的丑闻发生之后,全球轰动,为处理这件事情的后续,大概要支付200亿美元,而三菱汽车因为无法承受造假的严重后果而被并购。这个从一个侧面说明,燃油车进一步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困难,而且经济上也很难承受,需要采取以电动为主的清洁技术。
 
第三,欧盟正在推进去煤炭化,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需要电动车的储能作为配合。
 
第四,中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试车发展政策正倒逼欧洲汽车企业加紧向电动化转型,以保住它的竞争优势。

国家能源署(IEA)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何肇先生致辞
 
何肇: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的调整,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不断的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智能化、低碳化、多极化正成为世界能源转型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今天中国能源网与中科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这个未来能源大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能源的发展问题,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的转型和发展的路径,对于能源行业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能源署长期致力于全球能源问题的研究,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能源署越来越关注中国能源的发展,2017年在中国先后发布了中国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世界能源展望2017生活特别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在2018年将结合中国的能源行业发展的特点,对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角色,还有中国电力系统优化等题目将进行研究,并且在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今天咱们这个会议的是未来能源,其实在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对未来能源是有一些共识的,未来能源我们觉得应该是一个更加清洁、低碳,更加智能、开放、友好,而且更加有机融合的一个系统。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先生致辞
 
张玉清: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能源发展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气侯变化的重要要求,习近平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能源发展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的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我国能源工作的指导方针。
 
“十九大”召开不久,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低碳发展管理专委会及中国能源网共同组织召开2018年未来能源大会,大会围绕新时代能源生产、传输、转化、应用及跨行业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与研究探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能源系统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发展问题,近年来应该说创新能源蓬勃发展,跨界融合不断推进。一个互联融通,清洁高效的能源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未来能源发展日益展现共享特点,全产业链、全生态体系发展越来越需要从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去探索考察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们只有围绕未来能源中的资源禀赋,国家的配套政策等等,进行统筹规划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先生致辞
 
史玉波:2017年对能源领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为未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着眼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能力,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及国防工业改革等方面,都对我国能源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包括能源投资建设与能源消费需求不相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不相匹配,煤电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相协调,体制机制与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能源平衡充分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人民民生福祉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当前,能源领域面临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站在自身变革的起点,能源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能源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能源发展新业态正逐步成为能源领域新的关注点和增长点。能源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创新正为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新的驱动力。
 
未来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必将成为影响新常态下能源革命的重要因素,能源发展将在新时代继续成为经济增长重要保障和主要驱动,构建面向未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要求能源行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我国能源发展实际,深入思考、认真探索、准确把握新时代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向未来,推动能源革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用能需求。
 
能源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了产业革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等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先生致辞
 
潘教峰: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专家跟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对大家莅临本次大会表示热烈欢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革命的本质是能源的更替和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的一种转变,资源形态、转换技术、消费模式、人类认知等方面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临能源格局新的变化,国际能源新的趋势,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历史革命。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展现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中彰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终认识,为有效解决新时代面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和生产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回顾历史,能源革命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发生过的三次能源革命引导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在前两次世界工业革命中能源是主要的诱导因素,从新材料煤炭,从煤炭到油气的两次主体能源更替,催生和伴随着蒸汽机等重大产业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人类文明实现新的飞跃。
 
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步期,可再生能源开始规模化应用,分布式能源、第四代核电等技术进入市场导入期,大能量的储能,新能源材料,新燃料电池等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引发了能源革命将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革命的发展趋势呈现一些显著的特点,属于高碳向低碳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生态结构的重要方向,电力将成为终端消费的主体,能源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历次技术变革的发展历程,均遵循了能源发展的固有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能源科技是面向应用的阶段性发展的过程,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多重属性。国家需求导向和战略引领在能源科技者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源技术进步既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解决发展和面临的问题,也重视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的装备制造水平。
 
在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时应明确定位,适应本国国情,聚焦需求目标,实施创新驱动,通过能源技术革命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2017年能源领域的拐点事件频发,在国际方面欧洲各国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汽油消费现天花板,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太阳能成本将超过25%。国内方面全国炭教育市场正式启动,国内抑制煤炭消费,光伏装机再创新高,年度新高可能超过55G瓦。未来全球能源发展已经从资源一代转向技术一代,从传统发展能源技术向绿色能源技术转变,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当前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转向能源技术的竞争,未来能源技术有四个突破方向:
 
一是传统能源的清洁化,是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煤炭转向天然气,这也导致我国对天然气一个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
 
二是以柔性消纳以主要特点的电网,也是解决存在多年的气风气光问题的主要抓手,而提高消纳能源的核心在于电网的智能化,接入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电网的关键和发电绿色系统,要做到准确把握才能及时达到有效的调控措施,保证电网的稳步运行。
 
三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能源产品、能源系统网络化,能源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未来电力工业体系形成重要的作用,实现各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体现会产生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产业生态运行中配套的产业链市场,促进全世界能源基础的升级提高。
 
四是分布式集中供应消纳融合的自由能源,工业时代能源供应虽然以大规模集中网络式供应为主,但是随着能源发展的效率提高,在局部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分布式能源越来越具优势,分布式能源供应与大规模供应并不冲突,而是相为调剂,互相补充,可以降低输送的损耗,分布式能源可以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相结合,比如污水发电,各类小风电,太阳能发电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希望未来能源大会凝聚业界和专家的共识,引领未来能源变革的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在能源变革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谢谢大家!

首届未来能源大会开幕
 
主持人:中国能源网总裁、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冯丽雯
 
冯丽雯:尊敬的各位院士、专家,企业界与学术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新年好!我非常荣幸的代表本次大会的发起方担任开幕的主持,在这里头因为我们的嘉宾们与我们这些老领导都比较熟悉,我不再一一介绍了。
 
因为这次是第一次在中国以未来能源为命题举办的大会,目的在于搭建一个新型的国际化的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以此推动新时代能源的发展。今天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中国已经成为能源第一大国。改革开放至今传统能源解决了落后生产力的未来,而未来能源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能源科技创新形成的生产力将重塑生产工业体,这才是真正的能源。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引领全球能源创新的发展,我们将这些概念编辑了一个三分钟的视频,供大家分享。

专题策划: 吴昊     出品:中国能源网内容中心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相关法律 | 会员注册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1999-2021 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