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18年我国或将淘汰25家动力电池企业

2018-07-20 11:10:17 电池中国

动力电池行业开始出现洗牌迹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三的沃特玛,已经宣布全体员工放假半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发生“马太效应”。

自6月12日《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发生变化。

最明显的特征是,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低里程电动车相继退出市场,高里程电动车纷纷亮相。补贴新政的要求正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新能源车市还是被“政策之手”牢牢掌握着走向。

补贴新政不仅将续航里程与补贴挂钩,还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新要求。技术门槛的提高也成为车企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生存的一把标尺。当前,将微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到200公里左右,对大多数新能源车企来说问题不大,关键是如何把产品价格控制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更让新能源车企压力陡增的是,2020年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出后,如何在市场中发展,现有的销售规模能否支撑其继续留在“牌桌”上?

动力电池行业开始出现洗牌迹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三的沃特玛,已经宣布全体员工放假半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发生“马太效应”。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到2017年降为约130家。有机构预测,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可能只剩下105家。在技术快速迭代、价格不断下探的过程中,一旦技术或资金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动力电池企业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新能源车企同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早在今年初,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部分车企的2017年度业绩便出现利润下滑。其中客车企业首当其冲,当然也包括乘用车企。对此,有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国家政策驱动转变为终端需求驱动,窗口期很窄。2018年之后的三年,新能源车企将经历浴火重生的严峻考验。

在这场考验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产品层面转向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延伸服务和商业模式等综合实力的比拼,其中新型商业模式对后补贴时代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共享经济大潮下,应用场景与盈利模式的紧密结合,或将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这场变革中,谁最先摸索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谁将成为后补贴时代新能源车企中的胜出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不仅是造车新势力,跨国车企也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布局。相对于传统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一场没有太长时间跨度、相对公平的比赛。而中国汽车市场正以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期待着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加持下,发生一场影响深远的商业裂变。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