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大国应急背景下的矿山救援技术装备机遇与变革

2018-09-20 09:19:42 《中国应急管理》杂志   作者: 常健  

2018年7月27日,由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主办,中安科工(北京)应急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大国应急背景下的矿山救援技术装备机遇与变革圆桌论坛”在华北科技学院召开。出席专家有陕西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救护大队大队长李保宏,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救护大队副大队长郭顺利,原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局长、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吕广生,北京赛克德利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斌,北京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李翔,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副主任刘立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原巡视员景晓波,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教授王岩等。

参加圆桌论坛人员主要就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矿山救援队职能变化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的驱动展开了讨论。

论点一:职能变化

李保宏:救护队职能从单一趋向多元化

陕煤集团神南救护队是一支处理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军事化矿山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原本职能较为单一,近年来,根据现有装备情况、特殊工作性质和人员具备技能,陕煤集团神南救护队逐渐承担起多项救援抢险任务。在2017年陕西榆林绥德县7·26洪水事故中,救护队就承担了利用现有仪器装备进行检测及清淤任务,帮助当地人民恢复建设。自此,救护队职能开始变化,由单一趋向多元,交通、自然灾害等领域救援任务均开始涉及,装备配备也按照国家队的装备标准进行了升级配给,对完成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翔:消防抢险救援任务增多

对于北京消防总队来说,过去承担的消防火灾救援和抢险救援工作量基本是对半,现在抢险救援占了大部分,其中主要是救助。在消防火灾救援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大空间大跨度的城市融合体。矿山救援则对专业性要求更高,因为矿井地下最危险也最复杂,因此矿山救援经验如果能借鉴到其他行业将更有意义。

刘立文:提高综合性,实现一专多能

随着矿山救护职能多元化发展,矿山救护专职队伍的建设也要在进一步强化原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性,实现一专多能。在对矿山救护专职队管辖区域内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类型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综合性建设。可以重点从购置专业的救援装备、掌握专业的救援技术、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三方面入手,进而提高多样化救援能力。

论点二:装备要求

郭顺利:适应各种情况的先进装备非常重要

相较其他地方,贵州地质情况特殊,矿下情况更为复杂,因此要求根据具体条件来携带不同专业装备。2009年发生的贵州晴隆6·17透水事故,就是因为救援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最终只营救出三名幸存者,由此可见适合各种救援情况的先进装备至关重要。

吕广生:健全机制整合资源,装备齐全是关键

2008年汶川地震给了我们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如何做好突发地震事件的救援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任职期间,主要牵头做了以下几件事:

1.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应对措施和办法。

2.通过整合全区有效资源,成立了一支5000多人的地震救援队伍,以国外预备役体制建设,原则是“实名制、专业化、常备型”。

3.按照“配齐、配全”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一方面与辖区内的国企、民企建立战略合作,以国际轻型救援队的装备标准完成通讯指挥、应急指挥、探生、破拆、救护等一系列装备物资的配合。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快速做出反应,短短四小时内组织人员奔赴灾区,圆满完成当地政府赋予的艰巨的救灾任务,与我们平时注重完善救援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和装备齐全密不可分。

论点三: 研发和标准

王斌斌: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是重点

矿下救援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是实施矿下救援的关键,目前我们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研发液态氧,让液态氧不再是概念,而是可以实现的战略预想,这也是企业对于先进装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岩:装备产品标准改进任重道远

国家地震救援队是在2006年成立的,在此之前,地震系统其实没有自己真正的救援队伍。参与国家、国际救援的是解放军某部军工兵团;各省的救援力量主要是消防,开展的考察和培训活动也都是在消防;部分是矿山救援队,一些矿山救援队同时也肩负着地震救援;到了区县一级,大部分救援队伍则是NGO组织,由一些志愿者组成。全国每年的大比武中,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和一定的装备、人员、能力的社会NGO组织,能参加一线救援,但经过测评后能达到轻型和中型救援队标准的队伍还是少数。而且目前各救援队伍装备良莠不齐,因此统一装备,实现装备的标准化很重要。关于地震救援培训,国家层面的救援队是标准化的,但其他层面达到一定标准的不多。特别是一些NGO组织的培训师只是单科结业,知识点不够准确、课件不标准化,也是需要改进的。

论点四:技术驱动下的发展前景

刘立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的驱动

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会产生不同以往的效果,甚至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当前我国应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多,传统工作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灾害防控和应急救援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急工作机制,实现智慧应急管理的全覆盖以及灾害事故精准有效处置,不断提升应急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从应用范围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应用到应急指挥平台软硬件建设、灾害态势评估与研判、应急通信保障、新型应急装备研发和救援装备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人员定位、生命探测以及在救援现场危险环境下完成特殊救援任务如排爆、灭火、侦检等的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对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景晓波:应急产业发展进步显著

自2003年成功应对非典以后,国家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建设,不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2007年首次提出发展应急产业,应急产业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拉开了序幕,经过多年发展,应急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8年工信部成立后,开始承担应急管理、国防救援、产业管理等职责,提出做好两个保障:一是通讯保障,各种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通讯;二是供应品保障,围绕“找得到、调得出、用得好”的原则,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灾”。

后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相关文件提到的建立一个目录,即应急产品和服务目录;两个基地,即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基地;三个机制,即应急产业发展机制、重点应急产品和企业制度、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工信部又提出了应急产业发展的三点行动计划:一是力争到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水平提高,规模明显壮大;二是培育十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三是建立二十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及三十个左右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基地。由此可见,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矿山救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