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要发财了?一个广州垃圾桶生产商的9年

2019-07-22 11:01:39 经济观察网

“要发财了。”侯进近来时常会收到一些朋友的类似恭贺。从上海开始,吹向全国的垃圾分类热潮将垃圾桶生产厂商突然推到了风口。

但这不是侯进第一次经历这个所谓的风口。

大概在2010年前后,广州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这场全民运动在当时看来声势浩大。侯进和他的团队租厂房搞生产,进社区做宣传,垃圾桶生意就从那个时候风风火火地做起来了。

两年后,垃圾分类在运输、处理环节引起的争议逐渐显露出来,社会整体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渐少。跟侯进一起,同批创业开公司的开始有人生意做不下去,关门转行的、回老家的,风口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2019年7月,时隔9年,垃圾分类又在上海掀起热潮,很快蔓延到全国。侯进把这种感觉形容为爆发,“我们做这行会有预期,但是没想到这么突然。”

上海吹来“熟悉”的风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塑料垃圾桶突然成了稀缺货,浙江一带的厂商为了来自上海的订单开始加班。

7月18日下午5点半左右,广州南天市场一家塑料垃圾桶门店内,冯玲(化名)刚刚给下单的客人解释完原本预定的货需要多等一周。挂掉电话后,冯玲的心情不太好,嘴里嘟囔了几句。

“工厂在浙江,都在加班,现在优先送到上海去。”冯玲告诉记者,广州目前还没有出现大批量进货的情况,但一些事企业单位的订单最近的确增多了,今年预计会增加两到三成的量。

垃圾桶的生意“从天而降”,让从事垃圾分类容器领域近十年的侯进感受到来自身边的羡慕之情。但其实侯进清楚,这场垃圾桶红火的生意与他的关系可能并不太大。

侯进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塑料垃圾容器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销往全国,而广州的厂商主要是做中高端的金属垃圾容器,一般摆放在机场、高速公路、医院等一些大型公共场所。这当中,金属垃圾容器占整个垃圾容器市场的30%左右,而广东厂商在金属垃圾容器市场中又占比约30%。“从目前来看,我们还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广东地区的需求量可能在明后年才有一个爆发。”

垃圾桶的热销给侯进带来的信号是,垃圾分类时代又来了。这让他想起大约9年前,广州、深圳的那场垃圾分类热潮。“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这个分类原则就是当时深深印入侯进脑海的。

根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资料,2010年1月,广州曾提出,全市中心城区力争在2011年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到2012年使全社会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以上,市民参与率达90%以上,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广州全市基本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处理管理体系。

据侯进回忆,那个时期,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几个环节培育出一大批创业公司。侯进的广州市麦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麦斯环保”)的前身就在这个时间成立,属于收集环节里的容器领域,初期产品也是塑料垃圾桶。“因为最开始希望用最低成本达到分类的效果,家用和社区用的塑料桶带来了爆发性的需求,和上海现在的情况类似。”

而这个时期,杨静山的广州市分类得环节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分类得公司”)已经开始参与广州越秀区东湖街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10年,东湖街是全广州垃圾分类普及率最高的街道,全街有6000多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杨静山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公司专门负责把居民楼下有害垃圾回收桶的垃圾收走,再把这些垃圾作为“资源”运输到下一站。这个环节里,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杨静山提到,这个问题到目前依然存在,他们还在等。

2010年3月,广州市正式提出要将垃圾分类和立法工作同步进行,各区还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业务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指导等一对一联系渠道。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记录,2011年,广州出台全国首部垃圾分类政府规章《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这条规定在当年5月正式实施,广州垃圾分类开始执法检查。

2011年7月下旬,广州南沙开出了垃圾分类第一张罚单,是一家物管公司以及居民因“不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而被罚。此后5个月,广州共劝导个人不按要求分类行为1070宗,劝导单位88宗,发整改通知书56份,罚款7宗共计1250元。

“当时还是以鼓励大家做垃圾分类为主,但很多人觉得不方便,对罚款也有抵触,通常是抓到了认个错,转身又乱扔。”一位曾参与广州社区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的人士表示。

推进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侯进称,真正的风口大概只持续了两年多,然后开始有走下坡路的感觉。“因为都是探索,真正到了实施环节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杨静山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2013年前后,垃圾分类的一些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

广州市一位区政协委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广州的垃圾都是混着运的,即便居民把垃圾分类做好了,环卫部门一来就把它们都倒了回去。他指出,垃圾混装、混运反映出当时垃圾分类在链条后半段的垃圾处理环节是缺失的,以及再后来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的建设也引起了争议。在广州多个政府官方平台上,目前依然能看到当时一些人大代表、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件事,并直言这些“挫伤垃圾分类积极性”。

2015年颁布实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2018年7月1日,广州正式开始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的推进,垃圾处理环节的问题也在政府报告中不断提及。

在广州市2012年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注意到,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几乎是垃圾分类工作里每一年都会提及的内容,而且占主要比例。根据广州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垃圾强制分类扩面,全面建成投产5座资源热力电厂,建成兴丰应急填埋场二期和李坑、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推动第三至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和战略储备填埋场建设。

广州市城管委的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15日,广州市已建成的生活垃圾终端设施,焚烧日处理能力1.554万吨,生化日处理能力2658吨,加上每日回收垃圾7550吨。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发出整改通知书2425份,行政处罚205宗,罚款金额8.68万元。广州市表示,具备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基本条件。

7月以来,当上海的垃圾分类热潮吹来,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垃圾分类、出台全国首部垃圾分类政府规章的广州迅速反应起来。侯进称,他认为广州的速度不会比上海慢,甚至很快会反超。“感觉这次的规模比上次大,从政府目前公开的文件看,是从上一次没解决的难点入手的。”

侯进提到的难点,指的是根据住建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到2020年底,广州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并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场东风让侯进和杨静山们又心潮澎湃起来。7月4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确保至2019年8月底前完成全省194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容器设备是侯进公司的强项产品,他正在为这件事做准备。

7月18日傍晚,杨静山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要准备“进攻”上海。5月中旬,他在广州接待了来自上海调研垃圾分类试点的政府人士,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信号。他认为,分类得在广州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成效不错,现在他准备趁着“东风”把业务拓展至上海乃至全国。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广州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