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科技创新助江苏风电打造“海上三峡”

2019-10-09 14:58:42 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在江苏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一排排百米高的白色风机迎风转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风电是江苏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江苏按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培育电力行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风电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江苏风电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扩张,现已进入稳健发展的新常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丁夕平处长日前在2019第十二届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风电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全省风电产业链进一步完备,风电装备制造已经成为全国标杆。

摆脱补贴依赖,降本提质迎接平价时代

作为政策敏感性行业,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进一步督促风电行业走出政策补贴的“温室”,独立自主走向市场化。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的技术水平是可以支撑价格下行的。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既是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也能让海上风电的路越走越宽。”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认为。企业立足自主创新逐步摆脱国家补贴,才是海上风电长远的生存逻辑。

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对风电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以适应风电竞价新政,是近年来摆在风电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事实上,“十三五”以来,受益于风电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风电机组价格、风电开发投资成本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长期从事风电机升降梯、塔筒内置件、防坠系统等产品生产的翱文狄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近日独立开发了一套自动化设计软件。“这套软件让平台设计变得模块化和标准化。一般从建模到最后出图,这一完整过程需要利用平台两天的时间进行设计,而使用翱文狄这款软件只要五分钟。”翱文狄技术总监陈旭东向记者介绍,“我们会利用这套自动化设计软件给客户提供一些特殊的设计。设计会从采购、生产以及使用等方面大大缩短交付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风电行业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作为主要部件供应商,艾尔姆风能正在通过技术改进积极推出更长、更轻和更可靠的新型叶片,在江苏工厂实现规模化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叶片运维服务能力,降低运维服务成本。”艾尔姆风能高级产品经理姚鹏介绍,下一代海上叶片长度将超过100米。“为了适用于此类叶片的生产,我们做了很多设计与技术方面的改进。这种叶片在运输交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新建工厂在港口或者临近港口的地方,完成生产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港口上船进行运输,以减少运输成本。”

关注全生命周期,树立高效运维新理念

在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气象环境复杂、风险系数高、运维难度大的海上风电,还必须从关注初期投资建设转向综合考量风电运行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海上风电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副总经理孔庆才表示。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对设备质量与运维关注度的提升,前期投资占比小,后期运维成本高的海缆安装和监控技术日益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运维过程中对于海缆、风机数据的分析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是风电产业降本提质的主攻方向。”苏州光格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吴正明向记者介绍,海底光电缆造价昂贵,布设环境特殊,却时常会遭受洋流、潮汐、船锚、捕鱼设备等损害,或因电流过大引起异常发热被烧坏。如今高压海缆的安装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事故已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一旦海缆出现故障,风电场将面临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海缆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中,采用有效手段监测海缆运行状态,避免重大供电故障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吴正明表示,新一代光、电传感网络和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发展为海缆的高效运维提供了保障。

由苏州光格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缆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就充分利用了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对海缆的实时监控。“系统针对海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温度过热、锚害等异常因素,利用海缆内置的光纤作为传感介质实时监控温度、扰动,及时发现海缆异常状况,并结合船舶识别预警系统、岸基雷达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分析海缆运行状况,对影响海缆安全的事件发出预警。”吴正明告诉记者,软件平台上可智能分析海缆所处海域船只的停泊行为,记录停泊船只的信息及航行状态作为事故索赔的证据,并可通过文字及语音信息通知船舶离开,确保海缆安全运行。

据了解,通过智能化传感设备对80公里到100公里深远海海缆的全过程实时监测已成为国内在该领域最新的技术突破。

转型升级成果显著,江苏风电扬帆“海上三峡”

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转变;从粗放型、大规模发展向精细型发展转变;从单有集中型风电项目向兼有分散式和海上风电项目转变;从单纯发电上网,向发电、销售一体的集约式发展转变;从不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转变;从单一风电产品型向风电、光伏、储能等综合能源发电型转变;从开发商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向多元投资主体战略融合转变……近年来,江苏风电产业降本提质、转型升级成果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76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21%,其中海上风电装机370万千瓦,占全国的80%。

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2020年我国将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海上为主的风电基地。

今年年初,被喻为江苏“海上三峡”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核准开建,项目计划于2020年前建成。记者了解到,省发改委今年对外公布了24个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投资规模达1222.85亿元、装机规模670万千瓦。其中,南通海域项目13个,盐城海域项目11个。加上此前并网发电的302.5万千瓦已建项目,江苏“海上三峡”风电工程全部敲定。

“大规模、大单机、远深海是江苏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方向。”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生校说。江苏省能源局于2018年核准建设两座百万千瓦级柔性直流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到2025年,江苏将建成一个以海上风电为主、总容量超过两千万千瓦时的真正的海上风电三峡。”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科技创新,江苏风电,风电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