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煤大屯,50年基业长青靠什么?

2020-07-16 08:59:13 江苏经济报   作者: 记者 叶小力 曾 伟 通讯员 宗慧芹  

“5,4,3,2,1,开机!”2020年6月18日上午10点,在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智能工作面开采启动仪式上,随着一声洪亮指令的下达,工作人员在调度中心按下“一键启停”按钮,胶带运输机、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设备依次开启。割煤、推溜、移架、传送……这些场景都被工作面上的数十个高清摄像头和上千个传感器实时传回750米外的地面智慧调度中心,显示在电子大屏上。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成功探索。从人工打眼放炮到半机械化,从综合机械化再到今天的智能化开采……大屯公司,这家总部坐落于微山湖畔的央企能源巨头,历经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沿革,给中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艰苦创业,微山湖畔用热血铸就时代丰碑

1970年7月18日,对于每一个大屯人来说,都值得终生铭记。这一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汇聚微山湖畔,挖开了建设大屯的第一锹泥土,同时也播洒下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种子”。

“刚到大屯时,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和芦苇荡,连个像样的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就向老乡借了驴棚,打扫干净,铺好芦苇、稻草,就算把家给安上了。”已退休多年的大屯公司职工徐兴林是当年建设开发大军中的一员,当记者试图徐徐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岁月时,无数记忆片段瞬间涌上了这位老人的心头。

没有工厂,自己盖;没有铁路,自己修;没有电厂,自己建……大屯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以“我们也有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信念,用苦干和实干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他们没日没夜地加紧干活,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似乎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掀起了改天换地的“会战”高潮。

1970年10月3日,机修总厂首先破土动工,此后发电厂、徐沛铁路、徐庄煤矿等相继开工兴建、投入生产,至1987年11月20日龙东煤矿建成投产,标志着大屯矿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在矿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职工中心医院、汽车队、服装厂、中小学、幼儿园、技工学校等后勤配套设施也相继建成。

年复一年的建设,昔日的芦苇荡与荒地,被一座座井塔、一排排厂房和一条条连通矿区四面八方的道路所替代。夜黑时,家属区千家万户渐次亮起的电灯光也汇聚成一片片光团,几乎是点亮了微山湖的整个西南角。

一个拥有4对生产矿井、1座选煤厂、1座装机容量80MW的火力发电厂和一条长171.3公里的自营铁路专用线,以及包括文教卫生等在内相对完整产业链的新型矿区在这里已经崭露风采。

“大屯的‘独立矿区’建设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煤、电、运不分家,实行煤电联营,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互保。”大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正明说,大屯在最开始建设时就设想把煤、电、运结合在一起,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管理和经营,生产要素得到了优化组合,效益大幅提高,在艰苦创业中探索出了一条煤电联营的新路,至今仍是行业标杆和典范模式。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屯公司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形势也蒸蒸日上,“煤电运”综合经营模式更加成熟。1990年初,《人民日报》记者刘燮阳专程来到大屯矿区蹲点采访,同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煤电运同步建设的典型》的长篇通讯,并配发短评《大屯的启示》,指出“大屯矿区实现煤矿、电厂、铁路运输同步建设,煤电联营。这一成功实例,对于我国能源工程建设是很有启发的。”

改革创新,从“一商”到“两商”的华丽蝶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回眸大屯公司整整50年的开发建设史,一路走来也有磕磕绊绊,但是每在关键时刻,总有一种力量让大屯人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勇立行业潮头和书写新的历史,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改革创新。

改革,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过程;创新,亦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979年矿区实行了计时工资加奖励,还试行回采、掘进计件工资制以及土建单项工程小承包等。”已70多岁的大屯公司采掘一线老队长韩德印回忆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微山湖畔,大屯公司也蹄疾步稳地开始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1983年,大屯公司在姚桥煤矿、选煤厂、建筑工程处3家单位进行承包试点工作,成为煤炭行业较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企业;1987年,大屯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与当时的“五矿、三厂、一处、一队”签订三年承包经营合同书,当年全面实现扭亏增盈;19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大屯公司全面推行煤炭生产、非煤生产、生活后勤“三条线”核算和管理,变“坐商”为“行商”,成功渡过难关。

尤其在2013年遭遇煤市“寒冬”时,大屯公司对产业结构和转型发展进行重新审视,明确了“做精煤业、发展电业、外出创业、改制铝业、壮大实业、转型辅业”的产业转型调整战略,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挖掘自身潜能,经受住了煤炭市场全面下滑的严峻考验,在全国煤炭行业创造了唯一没有亏损的优异经营业绩。

“我们要不断提升煤、电、铝加工和能源综合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向煤与非煤产业兼顾发展转型升级,向安全、高效、优质、低本、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向高端、科技、智能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包正明认为,随着近年来国家能源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提速,加之煤炭行业的跌宕起伏,大屯公司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创新热潮,进而推动高质量且可持续发展,2017年大屯公司按照中煤集团提出的“两商”战略,积极调整企业重心和产业发展方向,着力破解长期单一依靠煤炭生产的难题。既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优化煤炭资源开发,以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商”为己任;又整合煤炭生产服务业资源,面向矿区及全行业,输出电力、水务、铁路工程、地质勘查等技术优势,以打造“能源综合服务商”为目标,开启从“一商”变“两商”的全新经营发展模式。

转型突破,擂响打造“百年大屯”的激越战鼓

夏日的大屯矿区骄阳似火,孔庄煤矿掘进七队的职工万里却忙得一刻不敢歇,只见满头大汗的他,手里拿着一把风镐,正在平整刚钉完道散落在巷道两旁的大块矸石。此刻,正是停电检修的时间,可他也闲不住,“停电虽然也不到一个小时,但这一会工夫也不能白白浪费,闲着歇着可是一分钱也没有哪!”

记者了解到,2017年,大屯公司开始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把市场价值和价格理念引进企业管理,模拟市场运作,优化收入分配模式,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价值导向。自此,职工开始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身,从“领工资”向“挣工资”转变,劳动积极性高涨,有活抢着干,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包正明看来,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大屯公司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真实写照,而专业、规范和精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传统能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煤炭企业内部自成体系,一直以来又都过得还算不错,职工的思想相对比较保守,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与其他行业的国企领先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现在经营状况不错,但若下一场暴风雨来临,我们能不能立得住?在效益好的时候强基固本、深化改革,才能跳出‘效益不好时不敢改,效益好转时不想改’的怪圈。”包正明坚定地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如今的大屯,又站在了全新的时代坐标轴上。打造“百年大屯”的战鼓已经擂响,近2万大屯人的热血再次沸腾。

面对老牌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自身紧迫需求,深入践行中煤集团“从一商到两商”的战略要求,大屯公司响亮地提出了“4411”转型思路,即建设江苏、新疆、蒙陕甘、淮海“四大基地”,发展煤炭、电力、铝加工、能源综合服务“四大产业”,打造电力运维、水处理、铁路运维等“十一”个综合服务品牌项目。“下一步,我们将集全公司之力,‘强弱项、补短板’,持续推进能源综合服务业发展。”大屯公司总经理毛中华表示。

2018年9月12日,与徐州市政府签约建设中煤数字能源创新园;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沛县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屯公司艰苦创业、向前迈进的脚步,不曾停歇,依然铿锵。

“我们将以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坚持推进‘两商’协调发展,着力打造集团公司‘两商’典范企业。到‘十四五’末,煤炭产业实现所有生产矿井智能化开采;不断巩固‘发供电、售配电、供热、电力运维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预计综合服务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亿元。电力运维、水处理运维、铁路运维、检验检测、地质勘探防治水、教育培训、煤矿设备制造与修理服务等各大品牌在中煤集团公司形成绝对优势的影响力。”包正明向记者展望了大屯公司的愿景。

无论在天山脚下,还是在大漠戈壁;无论是烈日炙烤,还是滴水成冰。大屯人总是满怀豪情,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艰苦创业的华彩乐章,奔涌着强大的时代力量。半个世纪的岁月犹如白驹过隙,今天挺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基业长青、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公正清明、富裕美丽“五型”新大屯正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中煤大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