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运输
  • 聚集产业新优势——写在黄骅综合大港即将开航之际

聚集产业新优势——写在黄骅综合大港即将开航之际

2010-08-18 13:31:10 新华网   作者: 姜艳 王玉亮 张近情  

“建设好港口,搭建好平台,培育好产业,聚集好优势,形成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强大支撑。”省委、省政府对黄骅综合大港寄予厚望。

曾经,这片盐碱地被称作“中国东部沿海的塌陷地”;今天,这里已是机器轰鸣,脚手架林立,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翻开渤海新区招商引资“成绩单”,产业聚集之势清晰可见:入区大项目122个,总投资2420亿元;26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内,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港口物流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昔日的苦海盐滩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国”字号、500强企业云集,构筑产业高地

中钢、中海油、中化集团……迎着海风行驶在渤海新区,一个个“中”字头、“国”字号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时映入眼帘,成为最抢眼的亮点。

“我们要上就上大项目,真正把渤海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产业聚集区。”现在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批中外客商的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赵振清,全然一副“选商”的架势。

他告诉记者,重化工、装备制造业向临港地区聚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渤海新区挂牌成立,特别是综合大港的建设,加快了产业聚集的进程。目前,沧州市已确定以渤海新区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海兴、黄骅等沿海临港区域为载体,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水、石油等资源,吸引生产要素向沿海聚集,全力构建化工、电力、先进制造业和物流集散中心的沿海经济发展框架。

被“圈”在这个框架内的地方,开始以沿海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考量自己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的角色和定位。

他们完善 软硬件建设,倾力打造优良投资环境,下大力培育和提升综合竞争力。渤海新区凸显吸纳资本的“磁场效应”,吸引法液空、美国气体、华润集团、中盐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大企业以及世界500强纷纷落户。

“这是中海油与河北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在中海油中捷石化公司,总经办经理王辛刚坦言,正是看中了黄骅大港的优势,中海油收购了当地民营企业中捷石化60%股权,并投资80亿元,实施炼化质量升级和安全环保改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未来两年,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将达到850万吨,是现有水平的3倍多。

“现在我们招商‘门槛’越来越高了,投资规模小、投资强度低的项目坚决不要;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坚决不要;不符合区内产业布局的项目坚决不要。”面对主动找上门来的投资商,赵振清表示,渤海新区的临港产业必须高起点、高规划,必须选择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中钢与宝钢合资兴建的全国最大镍铁项目、伦特石化公司建设的全国最大沥青生产基地、中化集团投资打造全国最大TDI项目等一批“全国之最”,正在渤海新区构筑起新的产业高地。

“这些产业支撑项目的入驻,将促使渤海新区经济结构焕然一新。”赵振清说,伴随中钢、中铁等大型企业的成长,必将拉动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下游产业;而随着中海油入驻,化工产业链条逐步延长、增宽、加厚。

物流、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产业体系呼之欲出

中铁物流、黄骅风电、达力普铸锻……走马渤海新区,记者目之所及尽是“新产业”的脉动。

“要借力大港通航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发展高层次产业,加速渤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渤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立忠表示。

8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渤海新区南疏港路的大华物流园区,只见投资2个亿、占地500亩的仓储厂房已经落成,不时有中外客商前来洽谈。

“我们是进驻渤海新区最早的物流企业,2005年刚来时,门前还没有路!现在涌进来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了,上规模的已有三四家。”说起自己的超前意识,大华物流公司董事长张志清得意地说,整个物流园区可存储铁精粉、集装箱、散货几十万吨,因为地处距离码头不足5公里的黄金地段,已经吸引来中钢、中铁、河北钢铁等众多重量级企业。

随着黄骅综合大港的通航,腹地资源逐步激活,渤海新区发展物流产业潜力巨大。为此,新区委托北京交通大学编制完成了《渤海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现代物流园区谋划建设两个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和3个配送中心,加快启动港后综合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港前物流中心建设。下一步,新区将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着眼于黄骅大港未来6亿吨运量的现代物流产业。

作为大华物流的近邻,达力普公司蓝色的现代化厂房十分醒目。在渤海新区着力打造的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达力普100万吨特型铸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项目一期投产将与大港开航同步。之所以扎根渤海新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临港的优势,方便‘大出大进’。”8月10日,记者来到达力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达力普特型铸锻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到2012年销售收入可达120亿元,利税10亿元,产品将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你看,这是我们未来的汽车工业园。”站在东距码头6公里的渤海新区汽车工业园,张立忠描绘着一幅美丽的图景,“汽车工业园将按整车区、配件区、研发区、管理服务和展览区四个区域建设,整个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到2015年,总产能目标为专用整车60万辆,零部件80万套,实现工业产值960亿元;至2024年,将建成产业高度集聚的专用车及新能源轿车生产基地。”

如今,这幅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记者采访得知,已经有华阳重卡、旭阳配件等相关企业落户汽车工业园,天津一汽等多家中外客商也前来考察,开展投资洽谈。

  创造“金山银山”和“碧海蓝天”相融共生的生态家园

8月10日中午,在伦特石化公司560万吨沥青项目施工现场,公司副总经理王善海正在烈日下为即将投产的一期工程做最后的技术调试。看到记者,他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亮点:“我们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不仅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能够实现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类似这样的新产品,我们还有十几个。”

这种创造并非伦特石化独有。提升项目的“绿色指数”,在渤海新区已成为常态。

张立忠道出了这一做法的初衷:“在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中,我们没必要重复发达地区走过的老路,去接纳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推广循环经济,从根本上降耗减排。”

记者了解到,在渤海新区摆设项目,有一个很讲究的原则:凡是能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进区;能够构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都在同一规划区内安置。

在许多人眼中,化工产业聚集区,总会是污水漫地、怪味四溢。那么,渤海新区的化工园区是什么样呢?

走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渤海新区化工产业园区,记者看到,这里以煤、天然气、乙烯、丙烯、苯、甲苯等上游产品为龙头,规划了6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于与“上下游”企业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入园,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

那些既注重产业间的循环配套,又注重企业间产品循环利用的项目,自然得到园区的青睐。记者在化工园区看到,一路之隔的两家企业金牛化工和沧州大化之间正在铺设管线,并将在一个月内完成。金牛8万吨离子膜烧碱所产生的氯气正好是大化生产TDI所需的原料,大化生产TDI产生的氯化氢又正是金牛PVC的原料。

目前,渤海新区推出了涉及71个项目、总投资396亿元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园区内各种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万元GDP煤耗将由3吨左右下降到1.3吨左右;电耗由5000千瓦时下降到3000千瓦时左右;水由48吨下降到25吨。而且废物、废水全部在园区内封闭循环和再利用。

“如果经济发展起来了,沿海生态却被破坏了,这样的开发是失败的开发。把发展绿色经济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创造一个‘金山银山’和‘碧海蓝天’相融共生的生态家园,才是我们的目标。”张立忠满怀期待地说。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黄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