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做畅游地下油海的一条鱼

2009-09-14 09:41:38

        人物简介:董宁,女,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4年长春地质学院毕业,2006年12月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副总工程师。主持完成过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小时候一年也见不到父亲几次,但他回来总会带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石头给我,新奇无比。1980年我报考了长春地质学院石油物探专业,这时才明白父亲的工作是什么,而我从此也与油气勘探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地质矿产部所属北京计算中心,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当时北京计算中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地震信号处理计算机设备与技术,这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部勘探遭遇“瓶颈”,西部成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地。我从1986年开始重点从事新疆塔河地区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攻关研究。我们处理了成千上万的数据,终于在1997年,在塔河取得重大发现,这时我已经与地震信号打了13年的交道。

       为了加快石油工业体制改革,1996年,国务院以原地质矿产部的石油队伍为基础,成立了新星石油公司,我单位的名称也变成了新星石油北京计算中心。1997年,中心成立了地震资料油气解释室,算上我这个负责人,室里一共也就4个人。我们开始摸索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储层综合预测等新领域的技术攻关。

       2000年,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石油工业体制改革,新星石油公司并入了中国石化,我成了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员。中国石化审时度势,把资源摆在发展战略的第一位。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中国石化上游资源的发展发挥参谋作用,做好技术支撑。

       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方,开拓海外。按照这样的部署,研究院把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列为1号工程。2003年,我和我的同事配合华北分公司,开始针对大牛地气田储层预测的难题,开展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

       按照生产要求,2005年内要实现大牛地产能10亿立方米的突破,向北京、山东供气。

        我们工作组接到任务后,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为我们提供的方案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一口开发井打下去,就是1000多万元。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2004年除夕夜的饺子,我们解释室大牛地小组的6个成员,就是在计算机房里吃的。

        但困难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刻苦而绕行。2004年初,一线传来消息,开发井没有达到预期产量。

        我不争气地哭了鼻子,太伤心了!

         这时总部的老领导牟书令,华北分公司的领导、专家和我们一起分析研究问题,经过测试资料证实,储层预测是正确的。因为天然气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储层改造也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当年4月,经过对储层改造手段的调整,一口口开发井捷报频传。所部署的9口开发准备井中8口是高产井,其中DK-13井天然气无阻流量达到日产58万立方米,创下该地区最高纪录。我们研究的三维地震预测技术让沉睡地下2.5亿年的天然气喷涌而出。目前,我们提交了600余口开发井,经钻井验证,成功率在90%以上,

        现在,研究院解释室的力量也壮大到了25人,全是清一色高学历人才。我们开始了水平井预测技术的攻关,为提高单井产量和产能建设效率继续埋头苦干。

        2006年、2007年我去美国、欧洲与外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对“Sinopec”,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名石油工作者能参加祖国的石油工业建设,我感到无限光荣,也为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骄傲自豪。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