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不甘沦为卖“碳”翁 碳交易体系初现

2010-01-04 16:21:36 中国能源网   作者: 何海婷  

中国能源网讯: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标志着中国迈出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

2009年是中国碳市场迅速发展的一年,碳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的环境交易机构总数将超过10家。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相继成立。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也11月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此外,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等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

哥本哈根大会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后续发达国家如何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支持还需要进一步长时间的磋商。因此,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碳交易试验”在国内各大环境交易所进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也参与其中。

2009年6月18日,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在成立一周年之际达成了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奥运会限行期间部分市民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北交所挂牌,其中的8026吨指标被一家汽车保险公司以27 .7万元的价格购得。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正式公布,这是中国参与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它标志着中国对碳交易话语权的争夺开始延伸到碳产业链的最前端。

8月4日,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也宣布正式启动“绿色世博”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和平台。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发起“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得到了中石油、华电、中国铝业在内的30多家企业积极响应。紧接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又达成了国内第一笔以碳足迹盘查为基础的碳中和交易。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为CDM机制的主要受益方。据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09年9月10日,我国共有627个项目注册成功,占EB全部注册项目数的34.66%,这些项目的预期年减排量将达184,759,929吨二氧化碳,占注册CDM项目预期年减排总量的59.00%。我国共有134个项目获得CDM执行理事会签发的289笔CERs,累计签发量为150,038,218 吨CO2e,占EB签发总量的45.80%。

据统计,到2012年全球累计的核证减排量(CER)总共为27.86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列第一,大约为15.39亿吨,占总量的55.3%。排名第2~第6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巴西、韩国、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到2012年累计核证减排量分别为4.296亿吨、1.76亿吨、1.05亿吨、0.63亿吨和0.43亿吨。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CDM 清洁发展机制 碳市场 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