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新中国电力60年与电力工业60年大事记

新中国电力60年与电力工业60年大事记

2010-01-08 16:40:01 中国电力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电力经过长足的发展,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电力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

由于现在水能,核能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力起作用,所以我们直接以水电,核电的形式论述,在电力中的火电仍占据很大比例,但是由于其能耗高,污染大,不能顺应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里不做记述。

1、水电

水电是一种重要能源,中国水电能源开发以数量大、成本低、技术成熟,当仁不让地扛起了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耗、奉献绿色能源的大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到1978年之前这个时期,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技术条件难以对丰富的水力,资源做有效开发,中国水电资源开发量还不到10%,人均用电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新调整水电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水电基本建设力度,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带来了水电开发的春天。1979年,电力部提出《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1987年12月4日,龙羊峡水电站第二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其中水电近3000万千瓦。1992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2003年如期实现蓄水、通航、首台机组发电三大目标。1999年12月4日,四川二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总容量330万千瓦,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2000年3月14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建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21世纪水电工程以及瞩目的西电东送。西部是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方,而用电负荷却相对集中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西电东送的三条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站,以及云南和贵州坑口火电厂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西电东送大通道;二是将金沙江干支流(雅砻江、大渡河)水电站开发出来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大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东、蒙西地区坑口火电厂开发出来送往京津唐地区、山东、河北南部电网,形成北部西电东送大通道。

2000年11月8日,全国瞩目的“西电东送”首批工程——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等七项发输电工程全面开工。2007年,随着龙滩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西电东送已形成南通道1650万千瓦、中通道1450万千瓦、北通道165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西电东送总输送能力已达4750万千瓦,不断扩大的输送规模,将西部能源通过南、中、北三大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实现了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支撑着东中西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004年9月26日,随着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30万千瓦1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从而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2005年12月26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该电站仅次于三峡电站,为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2008年至今,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右岸电站机组顺利通过启动验收,龙滩水电站机组投产发电,溪洛渡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的水电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水电的重要贡献:水电虽然投资大,周期长,但一旦建成,有发电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过,水电需要改变河流的奔流惯性,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影响,这需要引起水利部门的高度注意。

2、核电:

核电的发展经过了如下历程。

(3)核电站项目

从建国初期,国家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式建立核工业。从此时起,我国的核科研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党和政府,国家领导人对核工业的创建都十分重视,使得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尽管有重重的困难,核工业仍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核电的发展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技术基础。

1979年4月,二机部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工作重点转移,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核电和推广同位素与其他核技术的应用。1981年3月,在国务院及国防科委的领导下,正式提出了“核工业应在保证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利用上来”的发展方针。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成为该机构的指定理事国。在核技术经济交往中,从国外引进了设备、资金、技术,同时也向外输出了核产品、核技术及劳务服务。1991年12月15日,浙江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这标志中国的核能开始了新的纪元。

随着几大核电站的相继建立,我国利用核电满足国民经济用电需求的比重逐渐增大,核电开始在电力能源中崭露头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能源

所谓新能源,实质上是就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陆续能被人类转化为能量的资源,随着人类技术手段的提高,新能源的范畴越来越大,加之现在人类对能源的环保要求,水力,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以其污染少,可获取量大或可再生的优势成为人们开发的重点。核能和水能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力上,上面已有叙述,故不再赘述,下面重点叙述三大新能源。

1.太阳能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太阳能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将太阳的光,热,转化而获得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是一项丰富的资源,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从70年代初世界兴起开发太阳能的工作时起,我国开始重视太阳能的应用。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大会”太阳能研究纳入政府计划,获得了经费和物资。八十年代,太阳能的利用缓慢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新世纪初,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发展到今天,我国太阳能的利用取得了很大成就,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目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光伏产业逐渐壮大,2007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为1GW,占世界的1/4,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全球第三,年增幅达200%,产能达2GW(含薄膜电池)。

2.风能的利用历程和成就

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1980年,风能的利用被列入六五计划的科研项目中,以解决西北地区农牧民的供电问题。

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2000年对全国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销售量的统计,全国共销售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12670台套。进入21世纪,经过多年的研究大量的时间积累加之政府在环保行业的持续政策鼓励,大部分风力发电设备逐渐产业化,2008年全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为122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为620万千瓦。

3.生物质能(沼气)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从建国开始,沼气就以其原料来源广泛,技术含量低,而且适合农村的情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58年4月11日[毛**东]主席指示,要好好推广沼气;1959年[毛**东]主席视察安徽时指出,沼气又能点灯,又能做饭,又能做肥料,要大发展。1975年4月11日国家纪委、农林部、中科院联合在四川召开全国沼气利用推广经验交流会。1977年农林部筹备成立了沼气办公室,1979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广沼气。2004年10亿元国债资金给农民建设沼气项目继续实施。

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新能源的开发有效弥补资源不足,解决人类高速发展引起的能源枯竭问题,是关系人类的生存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并且新能源多是清洁能源,有效保护环境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山区,西部,边远地区等,新能源则有效的支持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新能源也包括对垃圾的资源性利用,比如农村地区的沼气等的利用,不仅低成本获取了能源,对这些动物粪便,秸杆等农业废物也是很好处理,而循环后的转废料为肥料有效支持农业。

另外,新能源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被各国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最近几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以及节能汽车已经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强劲势头。并且我们也需注意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而新能源本身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应用。

电力工业60年大事摘记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34个部、委、院、署,其中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工业。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政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负责人,任命陈郁为燃料工业部部长,李范一、吴德为副部长。11月1日,政务院所属各部、委、院、署全部开始办公。

2.1950年2月10日,燃料工业部发布《关于1950年实行发电厂与线路主要电力设备大修及日常检修的通令》。该通令附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设备大修及日常补修的期限表,高压设备试验、油样试验的期限表,以及火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大修主要工作项目表。

3.1950年2月6日,蒋介石集团派出轰炸机,轰炸了承担上海80%电力供应的杨树浦发电厂,电厂被10颗炸弹击中,损失惨重。陈毅市长、潘汉年副市长亲临现场,电厂职工奋勇抢修,42小时恢复生产。此前,江苏戚墅堰电厂也曾遭国民党飞机2小时轰炸,全厂职工紧急抢修,4天后恢复局部供电。

4.1950年2月19日至3月2日,第一次全国电力会议召开。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亲临会议做政治报告。会议回顾了电业职工在护厂斗争和恢复生产中的英勇事迹,总结了电业工作一年来的进步和存在问题,确定了1950年电力工业的基本方针与7项工作任务。

5.1950年9月,《人民电业》正式创刊。该刊物为全国电力工业指导刊物,由燃料部电业管理总局主办。1958年11月5日,根据新成立的水电部决定,水利电力工人报与《人民电业》、《中国水利》合并,定名《水利与电力》(半月刊),首期出版。1966年6月,《水利与电力》停刊。

6.1950年4月29日,燃料工业部制定所有电力系统一切设备的事故处理暂行规程。8月23日,电业管理总局发出《关于进行安全检查工作的指示》,附发《安全检查的的各项要求》、《安全检查的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检查的各项参考资料》。

7.1950年5月25日,燃料部决定撤销华东、华北两地区性电力管理机构,将华东地区的青岛、鲁中、徐州、淮南、南京、苏南等电力部门并入华北。华北电业管理总局改为电业管理总局,由燃料部直接领导。7月15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电令,将11家电厂改为国有。中南重工业部所属燃料工业管理局改组为燃料工业管理总局,在各地设电业局,管理中南地区的电力工业。

8.1950年7月7日,中国电业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成立了中国电业工会。1956年8月,中国电业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刘澜波部长就先进生产者运动,向科学技术进军,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关心群众生活等问题作报告。大会就18个问题形成了会议决议。

9.1950年7月22日至8月9日,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在北京召开。[朱**]总司令亲临大会作重要指示。会议决定成立水力发电工程局,作为全国水电建设领导机构。政务院任命黄育贤为局长,张铁铮为副局长。当年11月17日,[周**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59次政务会议,通过《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报告》。该决议明确了一个时期水电建设的方针与任务。

10.1950年9月11日,[毛**东]主席致信陈郁部长,请陈郁部长转告石家庄电业局和天津电业局第三发电厂全体职工,希望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的任务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奋斗。这两个单位贯彻负责制度,加强机器检修,开展保证无事故运动,并先后上书[毛**东]主席报告工作,保证安全发供电,消灭事故。

11.1950年9月14日,中央燃料工业部发出《关于东北丰满水电局提前完成紧急筑堤任务及创造安全发电新纪录经验的通报》。据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呈,转据丰满水电局7月13日电称:截至今天,中央交给的57360立方米混凝土筑堤任务已提前完成,并创造了185天无任何停电的安全记录。

12.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在开幕典礼上祝词。19名电力劳模出席,他们是卢会卿、汪登瀛、李秀俊、李世海、王生宝、杨如坤、聂旦芝、高登科、王芝琴、游德铭、刘德珍、张世宝、赵庆夫、刘金良、史五元、王凯山、林师尧、周文彬、刘英源。燃料部及电业管理总局领导与电力劳模合影。

13.1950年10月5日,燃料工业部发出《关于统一发电厂煤耗计算及煤质试验的决定》。该决定统一了发电厂煤耗率的计算方法及煤质试验方法,明确各发电厂报燃料部标准煤耗率实绩数字,按月总结计算,每月总发电量及全月实用煤折成7000大卡发热量的标准煤计算。

14.1951年4月,电业管理总局发出《关于为保证供电安全加强季节性预防事故工作的指示》,要求电力部门进行每年一次的季节性突击安全检查。同时附件下发政务院批准的,由燃料工业部、公安部、邮电部联合公布的《保护人民输电线路电信线路及管制线路旧料暂行办法》。

15.1951年6月20日,电业管理总局下发《关于颁发发电厂紧急事故处理规程草案的通知》,要求各发电厂根据本草案精神,拟定紧急事故处理规程。该草案是鉴于石景山发电厂接连两次事故的教训而拟定的。同年7月6日,针对多次供电人身伤亡事故,电业管理总局又下发《关于加强防止供电人身事故的通报》。

16.1951年8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充分发挥潜在能力是人民电业的经营方针》。社论披露,全国国营电业的设备利用率1950年比1949年提高了14.8%,但也只是达到了29.7%。强调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把设备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把电力使用情况充分加以改善,并称这些工作的性质“乃是把旧电业改造为人民的电业。”

17.1951年11月10日,燃料工业部发布《对今后电业技术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进行反事故斗争。《指示》提出了今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中心环节:迅速充实技术安全检查结构,严格贯彻规程制度的执行,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有重点、有系统地解决一些影响安全的技术问题。

18.1952年8月1日,燃料工业部公布《电气事业处理窃电暂行规则》。各地据此制定实施细则,开展窃电检查工作。1953年,政务院正式批准《全国供用电暂行规则》,在全国试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供用电法规。1963年、1966年、1972年、1983年,又先后进行修改。

19.1952年9月25日,[毛**东]主席给辽宁阜新电厂工程队发嘉勉电:“望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发扬积极性,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阜新电厂1951年1月开始扩建,9月17日,首台2.5万千瓦机组汽轮发电机安装完成,11月8日投产。扩建分三期进行,到1961年4月29日完成,总容量达到57.4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发电厂。

20.1952年10月31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布1952年煤电油生产控制数字及各项生产方针。电力工业生产方针是提高设备出力并改善负荷曲线,为全国设备利用率提高50%作好准备。改善运转和管理效率,争取降低成本5%-10%。提高供电质量,争取无事故供电。

21.1952年12月10日,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决定,燃料工业部决定,对电业管理总局进行改组,管辖范围由原来的华北、华东,扩大为全国,并先后成立华北、华东、中南电业管理局,管理地区电业基建和生产。

22.1953年月1日,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正式实行。“一五”计划确定电力工业计划是,装机205万千瓦,期末(1957年)年发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时明确了“一五”电力建设方针:以建设火电(包括热电联产)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力电站的建设,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23.1953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改水力发电工程局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李锐任局长。局下设8个部门,并组建水电试验所和东北、西南、华东水电工程局,以及中南勘测处及华北、西北水电工程筹备处。1957年6月,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八大设计院正式成立。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副局长季成龙兼任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24.1953年4月27日,我国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吉林丰满电厂安装竣工。丰满电厂位于第二松花江上,1937年开始兴建,二战后我国接管时容量13.25万千瓦。作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1953年开始安装新机组,至1959年共安装6台,总容量达55.375万千瓦,为当时我国最大水电厂,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电建设人才。后扩建为百万千瓦电厂。

25.1953年5月20日出版的《人民电业》第4期,刊载电业管理总局和中国电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认真执行“科学安全运行法”的联合通知。通知称,“科学安全运行法”是在经过丰满等7家发电厂反复试验、两次总结形成的,认为它是建立运行工作秩序,消灭运行事故的良好工作方法。

26.1953年7月6日,黑龙江富拉尔基热电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这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1955年投运的苏制2.5万千瓦高温高压机组为新中国建设的首台高温高压机组,标志着火电建设水平的提高。该厂初设容量15万千瓦,分四期建设,1969年3月全部建成。后扩建二厂,总容量最高达142.5万千瓦。

27.1953年7月15日,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220千伏高压输电工程(506工程),即丰满—虎石台—李石寨输电线路工程动工,1954年1月27日并网送电。该工程全长369.25公里,为丰满水电厂恢复装机容量后急需向辽宁鞍山地区外送电而建。之后逐渐形成了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网架的东北电网。

28.1953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在对燃料部党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煤、电和石油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先行工业,其发展的快慢是直接关系到所有重要工业和交通事业发展速度的。”1953年8月,燃料部党组给中央的报告提出,燃料工业是一切工业与运输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的先行工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9.1954年3月6日,全国电业生产会议召开。主要内容是:电力工业五年发展计划及1954年的任务;坚持安全发供电的方针,基本消灭14种责任事故;贯彻厂长负责制;有计划地进行干部培训;防止骄傲自满,树立整体思想。陈郁部长在报告中说,中央对电力工业的指示十分明确,“电业部门首要的和经常的任务,就是必须认真地贯彻为用户的思想……以保证发电供电的安全”。

30.1954年3月10日,电业管理总局决定成立基建工程管理局。各大区管理局领导的火电、送变电等施工单位,统归基建工程管理局领导。当年3月22日,电业管理总局决定改组原设计局。将东北、华东、北京电力设计分局,以及中南、西南、华北、西北电管局设计处业务,划归电业管理总局设计局领导。1957年11月5日,电力部发出《关于加强设计工作领导的决定》,将电力设计院合并到基建总局。

31.1954年5月,北京石景山电厂根据全国电业生产会议的决定,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电力企业厂长负责制试点。此前唐山发电厂已开始厂长负责制试点。陈郁部长在电业生产会议上指出,责任制度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当前首先就是实行厂长负责制——生产区域管理制。同时提出要建立总工程师制,以克服生产技术上的无人负责现象。

32.1954年8月1日,龙溪河一级狮子滩水电站开工建设。1957年3月建成,总装机4.8万千瓦,拥有当时我国最大的堆石坝。龙溪河梯级开发始于1936年,包括狮子滩、上硐、回龙寨、下硐四级电站。1959年5月,下硐电站两台1.5万千瓦机组相继发电,龙溪河水电站梯级开发完成,成为我国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周**来]总理题词肯定:为综合利用四川水力资源树立榜样。

33.1954年9月15日,燃料工业部发布命令,公布《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暂行法规》。该命令称,《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暂行法规》是保证电业生产安全和经济的基本法规,是电业技术管理的唯一标准。该法规规范、简化了我国的电压等级,把6千伏、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定为标准电压。1957年7月9日,电力部发布命令,对该法规局部修改。

34.1954年11月,燃料工业部颁布《发电厂和电力网运行人员培训工作暂行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所有电力系统值班调度人员和值班运行人员,都必须经过听课与见习、结业考试、跟班实习三个培训步骤之后,才能独立担任值班工作。

35.1954年12月,以刘澜波为团长、李锐为副团长的中国电力代表团对苏联开始为期3个多月的参观访问,了解苏联水电建设的经验教训。1955年12月《人民电业》刊发李锐文章《中国的水力资源和建设水电站的优越条件》。根据苏联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提出,尽先修建水电站,尽可能修建大水电站,这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电力工业的主要政策之一。

36.根据中央撤销大区行政管理建制的精神,从1954年6月至12月,电业管理总局所属西南、西北、中南电业管理局,先后更名为重庆、西安、武汉电业管理局。1955年1月,华东电业管理局撤销,上海电管局直接接受电业管理总局领导。华北电业管理局更名为北京电业管理局。华东地区的南京、徐州、淮南、鲁中、青岛等5个电业局重新划归华北。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