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上网电价卡在何处?

2010-01-11 13:40:38 《能源》   作者: 张娜  

这已经是第二次如此大规模的讨论光伏上网电价问题了。《能源》杂志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已将标准初步定在1.1—1.2元,比敦煌招标项目的1.09元高出了0.1元左右,但这个方案仍在内部讨论当中。

半年前,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了1.09元的“标杆电价”,原以为以后的光伏项目都按此标准。然而,时隔半年,又传出了提高定价的消息。对于原来的定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当时只是说敦煌项目‘有标杆意义’,1.09元的‘标杆电价’之说是一种误读。”

至于缘何重新定价,上述人士称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相互协调的结果”,起因是经过对项目调研得出了企业微利的结论。

但是,无论哪一个是真正的“标杆电价”,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光伏定价的重要意义。光伏上网电价一旦确立下来,那么,解决光伏上网瓶颈就迈出了第一步,从而才会有后面各个环节的跟进,实现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

1.09元是一种误读?

敦煌项目的招投标应该说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探讨光伏上网电价问题,业界都将其看成光伏产业正式启动的一个信号,而招投标的价位也同样被视为光伏上网电价的风向标。从竞标者的名单就能看出端倪,几乎囊括了国内光伏产业最领先的企业,据统计,竞标申请者曾达到了50家,参与最终竞标的也超过了30家,其中不乏一些强强联合体,比如,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中广核与苏州百世德、无锡尚德与中国节能的联合体等等。

一波三折。招投标现场竟然传出了0.69元的低价位,很多人称之为“搅局”。自然,报出这个低价的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第一个被淘汰出局。

经过了几个月的竞标、筛选,最终选定了中广核集团与比利时Enfinity NV集团、江苏百世德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其投出的1.09元也随即成为人们眼中的“标杆电价”。

然而,此“标杆电价”的地位仅仅坐了半年,第二轮关于新的“标杆电价”的讨论骤然形成。

“1.09元并不是‘标杆电价’,这是很多人的误读。当初招投标时只是称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这种解释让业界更加关注起敦煌项目的进展。

“敦煌项目进展很缓慢,已经进行了初步测算,能达到8%的微利。但是必须要提出的是,这个项目是在西部戈壁滩中,如果是在东部,肯定连微利也达不到。”采访中,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研究员李雷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或许重新调价的缘由正在于此。“企业认为1.09元这个价格有些低,接受不了;也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价格测算方式不太一样,为了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几个月也一直在协调。”某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如此解释。

“1.1—1.2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到西部去调研的结果,统一的光伏上网电价是一定要出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次开始做草案了,现在透露出1.1—1.2元的价位只是吹风,想看一下行业内的反应,毕竟规划没出台还可以随时修改,一旦定下来就很难再改了。”上述人士说。

然而,对于这个价位,很多企业称还是无法盈利。“我们专门做了一项针对光伏企业的调研,尚德提出要在1.5元左右才能盈利。多数企业的报价都是1.5—2元。”李雷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可以接受1.1—1.2元的定价,中晶光伏董事长王天琪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1.1—1.2元最适合目前光伏产业的市场定价。当上游企业把硅材料定为每公斤400元的时候,其利润空间还有50%以上,所以没有影响。我们公司拟定的上网成本价为0.115元,加上利润税金价格在0.8元每度左右,还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报出低价的还有英利集团,对此,《能源》杂志记者得到的解释是,英利涉及整条光伏产业的链条,由于没有中间商,节省了很多流通费用,并且英利一直致力于技术改良。但是再低也无法实现其报出的0.69元而不亏损。

无论是中晶光伏还是英利,这毕竟是个案。更多的企业倾向于尚德报出的1.5元,按照这个价格,设备制造商会有大约10%的毛利,电站运营商会在20—25年的运营期内保证至少8%的内部收益率。

“对企业来说,1.5元以上才有盈利的空间,但是达到这个价位的可能性不太大,现在大家都是在估算。一旦定下来,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预期的收益,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都会有很大好处,但是对市场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很难说。因为在此之前大家都知道必定要出价格政策,所以,在这个价格政策出来之前就已经抢占资源,只是现在更明确了,把大家心里的问号拉直了而已。”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马玲娟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

一刀切还是分区定价

“目前,业内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全国一刀切统一定价,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像风电一样分区定价。”李雷说,除了价位,如何定价也是当前争论的重要问题。

“目前还没有考虑分区定价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但是,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企业和专家都在讲述着分区定价的好处。

李雷说:“1.1—1.2元只能在西部那些比较荒凉的地方运作,因为西部有规模优势,如果在东南沿海这个价位就会亏损,必须要达到1.4—1.5元。企业的愿望是像风电一样分区域定价,一旦全国统一电价,势必会形成西部微利、东部亏损的形势,那就降低了企业在东部发展光伏的积极性。”

并且,李雷称,我国的电力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域广阔,也适合规模化发展,但是要长距离输电才能到东部,况且光伏上网一直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光伏电站就建在用户群附近,即东部沿海地区,发了电就能用,将省去长距离传输的环节。

“一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二不用长距离输电。西部建电站只是为了产业发展考虑,如果按需求原则,就必须要在东部建电站。现在中部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再由东部扩展到中部。需求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李雷说。

王天琪董事长也提出,分区定价比较合理,应该根据光伏电站的具体建址、环境等因素分别确定各地电价,一刀切的统一定价不太符合中国国情。

受到业内推崇的风电上网电价即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7月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分段定价趋于合理

除了分区定价,分时间段定价的模式也受到推崇。

“一要分区,二要分段,两者结合才是最佳的定价模式。”李雷说,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一直在力促太阳能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的发展。

何为分段定价?

李雷解释说,分段定价即为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的价位。比如,今年的定价是1.5元,明年降为1.4元,后年降为1.3元。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在每个时间段都是盈利的。不仅如此,还要给企业以压力,企业如若不进行技术革新,就造成其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也是一种变相地迫使企业增加产业规模、进行技术革新的手段。

其实,这种分时间段的模式,江苏省已经开始实行。

近期,江苏省出台了一部横跨三年(2009年—2011年)的《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其中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但着墨最多的还是光伏产业。按照预测,江苏省新能源销售收入将从2009年的1800亿元递增到2011年的4500亿元,三年大增1.5倍。其中光伏产业将占3500亿元,比重为77%,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还将形成每年10000兆瓦(即10GW)的生产能力。

而这份振兴规划的亮点就在于分时间段定价的模式,提出以此模式,全省到2011年将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由每千瓦时2元以内尽早达到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

除此之外,江苏省还提出将“推动设立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给予补贴,引导和鼓励省内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对于江苏模式,王天琪也表示认同,他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上网电价的定位问题,而是在于如何扶持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政策和扶持的力度。如果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大,推广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上网电价还可以降低。在近十年以内,完全可以做到0.8—1.0元的价位。这个定价可能就是我国发展光伏电力的指导价格和实用定位价格。”

分段定价的合理引导模式,在法律先行的德国不仅成为现实,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就很推崇德国的模式,尤其是2004年德国实施修正《上网电价法》以后,按照法律规定,每年上网电价必须下降5%。也正是从那一年起,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光伏市场和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并拉动了其他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

据赵玉文介绍,德国《上网电价法》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必须上网;电力部门必须收购;《上网电价法》实施超过20年;近期上网电价每年降低5%。

自此,2004年德国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457欧元,2007年就达到了0.3796欧元,2009年则将为0.31欧元。由此可见,从2004年到2009年五年间就降低了32%。

同时,市场拉动产业,从而创建了极具活力和快速发展的光伏工业:光伏电站快速发展;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逐渐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光伏产业很大,但光伏发电还很弱小,只是初露端倪,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能够顾及各个环节利益的光伏定价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动态地去看待这些问题,而不是匆忙制定出一个光伏上网电价,毕竟一旦制定,再推翻将是很难的事情,像敦煌那样的误读也只是个例而已。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产能过剩 多晶硅 风电设备 新能源 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