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电煤告别“集体相亲”之后

2010-01-27 10:55:31 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宣告了实际意义早已不复存在的煤炭订货会的终结。这预示着,电煤交易将在市场化之路上走得更远,而政府“有形之手”也将淡出煤电之争,从管理者走向指导者。

  那么,“市场煤”能走多远?一直存在的“电煤顶牛”顽疾能否根治?

  煤炭订货会终结

  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画上了句号,而这似乎早已在情理之中。因为,作为主角的买卖双方——煤老板、发电企业的参与热情早已不高。

  从2004年放开电煤价格以来,按惯例,每年12月份或1月份,在国家发改委牵头下,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对来年的煤炭供需衔接进行谈判和立约,然后签订新合同。

  而事实上,近几年的煤炭订货会已被业内人士默认为 “形式主义”。在2007年的煤炭订货会上,跨省区配置运力的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甚至高于市场煤的价格,个别地区价差竟达100元/吨左右。去年年底,在福州召开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由于合同定价不能达成一致,最终不欢而散,占全国电煤用量一半以上的五大电力集团连一吨煤的合同都没有签下。显而易见, “煤炭订货会”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复存在。

  一位分析师表示,其实现在开不开煤炭订货会都一样。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模式,尽管煤炭市场本身已经市场化多年,但是用煤大户电力部门市场化未能同步,致使煤炭订货会这种交易制度延续多年。但是,这种模式明显不适应当今的市场变化,并且每年订货会成本极高,效率却非常低下,煤炭订货会的终结是大势所趋。

  没有了煤炭订货会,发电企业和煤老板之间的交易将如何运转?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的煤炭订货会实际已经等同于市场化。因为在去年的煤炭订货会上,发电企业与煤炭商之间首次没有签署合同,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不少发电企业已经开始“市场购煤”自行运转了一年。

  面对煤炭订货会形同虚设的局面,去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终结煤炭订货会,取而代之的是 “网上汇总”方式,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明确指出“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并鼓励供需企业之间签订5年及以上的长期购销合同。

  政府角色:从管理到指导

  煤炭订货会的黯然退场,预示着政府淡出煤电之争,这也意味着政府将逐步放手,把煤电交易交还给市场。

  指导意见明确规定: “供需衔接以煤矿和终端消费企业为主体,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不得干预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专家分析,这两项规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化时代的来临,也反映出政府角色开始慢慢转变,从原先的强硬管理向指导衔接转变。

  不进行强硬管理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完全放手不管。政府一方面强调煤炭市场化的方向不动摇,另一方面也要提醒煤炭企业,避免可能出现无序交易的局面。因此,在这次的指导意见中, “网上汇总”成为此次关注的重点。

  所谓 “网络汇总”,是指供需企业签订的全部合同,必须登录中国煤炭市场网煤炭网络交易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分行业、分企业的汇总数据,不再召开合同汇总会,而是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这些合同进行整理汇总。也就是说,煤电企业双方不再需要每年在规定时间,聚集在一起讨论来年规划签订合同。只需要双方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在谈妥后,把签订的合同全部录入煤炭网络交易中心就可以了。政府在此期间,将淡出整个衔接的所有环节,变干预产运需衔接为指导产运需衔接。

  此次意见还特别指出,鼓励供需企业之间签订5年及以上的长期购销合同,以保障供需双方生产的稳定性。这也是针对每年煤炭订货会上,企业间大多签订1年期短期合同的现象所提出的。事实上,这个5年以上长期合同在煤、电企业之间已经在悄悄推行。但是签订5年的长期合同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市场的波动, 5年或者更以后的煤炭市场价格很难预测。

  专家告诉记者,电煤企业大多是签订一个年供量,还有一个基准价,价格按照每年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变化进行15%-20%的浮动。据悉,国投集团下属一家电厂已与神华集团签署了煤炭供应长期协议,期限为3-5年,其中发热量5500大卡的标煤锁定在500元/吨,价格可上下浮动20%。 “先签量再议价”这种模式的好处就在于既可以保证上游稳定开采,也可以保证下游稳定生产。

  政府对签订长期合同的企业也给予了方便。意见明确规定,对购销数量、质量、价格等内容齐全、明确的长期电煤合同,可按电煤意向框架总量的50%衔接落实长期运力,在合同期内保持不变。

  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加快

  尽管计划体制下的煤炭订货会终结了,但一直伴随着煤炭订货会的 “煤电之争”并未消失。一位地方电厂负责人认为,取消煤炭订货会,向煤炭订货完全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但 “煤电顶牛”的僵局本质上并没有消除。

  如何理顺煤电矛盾,对煤炭市场化有一个长远规划?据透露,相关部委已经开始建立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今后煤电双方的交易将在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新交易制度之下进行。

  国家发改委建议,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据悉,目前我国在地方上已经拥有几个地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如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沈阳煤炭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天津考尔煤炭交易中心等。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这些区域的煤炭交易中心将成为一种补充。

  相关人士透露,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已经确定落户北京朝阳区。目前正在研究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设计方案,拟采用远期现货交易的模式。特别之处在于,这个交易平台采用的是电子交易模式,而非现在很多地方煤炭交易中心所采用的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主要煤种将集中在动力煤和焦煤,运输方式将选择铁路与铁海联通。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一个重要途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为权威的大型煤炭交易平台,将采取定价和交易方式完全公开化、市场化,煤炭企业或者电力企业都可以通过交易中心了解到第一手的定价资料,真正杜绝人为干预。

  有专家指出,想有效规避煤炭订货会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加快建立全国煤炭交易中心,通过网上交易集中进行供需连接。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电价改革,实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如果继续 “煤是市场煤,电却是计划电”的局面,煤电价格矛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市场化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

  电价市场化应该是电力改革的方向,但在这方面,我国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电价形成机制。而国外,虽然电网电价也是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但是从整体而言,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电价主要还是由市场决定。我国的电价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制定,才有利于电力可持续发展,同时才能真正解决 “电煤顶牛”的问题。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