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环保部解读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

2010-02-10 09:52:01 《财经网》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得到的全国化学需氧量总量,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存在差异。普查数据比统计数据高出119%。

  【《财经》特约记者 薛冬严】2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工作成果,发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

  相比统计数据,全国普查增加了对农业源、除县政府所在镇之外的全部乡镇生活源、集中式的污染治理设施共三方面的污染调查。这三方面的化学需氧量为1573.3万吨。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为1381.8万吨。因此,此次普查中,仅是扩大范围的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就高于原统计数据。

  对普查结果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的差异,张力军解释道,统计范围不同是主要原因。

  在前述三个方面中,农业源的COD排放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为1324.1万吨。农业这一COD排放量的重头,此前并未列入过国家环境统计中COD的统计范围。

  在2007年环境统计工作开展之前,各省曾与国务院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2007年5月24日,甘肃省长徐守盛在国新办发布会立“军令状”:“我作为省长,完不成这个任务,就要引咎辞职。”

  “国务院在确定开展这次污染源普查的时候,已经明确这次普查的结果与‘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的考核不挂钩。”对于当时各省立下的“军令状”,张力军明确回应:“十一五”的减排考核,仍按照统计数据,而非本次普查数据进行。

  “为了保持政策的严肃性,不会做任何的调整。” 他说。

  在普查结果出来后,普查组与各省进行过测算。“如果不含农业源的话,也可以完成增加了量之后的主要污染物COD削减10%的任务。”张力军说。

  发布会后,张力军对本刊表示:本次普查结果虽然不作为“十一五”考核依据,但会作为“十二五”规划依据。

  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将在十年后进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玉庆向《财经》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保部 污染源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