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专家:电力过剩不能全归咎于煤电

专家:电力过剩不能全归咎于煤电

2017-04-11 08:31:00 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 蒋学林  

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数据显示,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仍然属于恢复性增长,与此前的高速增长期存在较大差距。

相关阅读:

与《电力过剩不能全归咎于煤电》的作者商榷:关于我国电力产能过剩问题的认识和讨论

装机增长却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高速扩张势头。全年新增装机12061万千瓦,虽然低于上年净增1.4亿千瓦的历史最好成绩,但在历年年度电力装机增速中名列前茅。截至年底,全国电力装机达到了164575万千瓦,同比增长8.2%,高于用电增速3.2个百分点。

似乎早在预料之中,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探。全年利用小时数为3785小时,同比下降203小时。其中,水电利用3621小时,同比增长31小时;火电利用4165小时,同比减少199小时。

火电利用小时虽未降至部分人士所称的4000小时以内,但电力过剩加剧之声日隆。其中,部分观点和现象很有意思。比如,有专家提出应取消阶梯电价扩大消费,云南则已开始身体力行,推出“套餐电价”降低电价促进消费。阶梯电价推出的初衷是节能减排,电力供应大变情况下的大反转出人意料。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电力过剩是火电(主要是煤电)过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过剩问题。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也很有市场影响力。但客观看,此观点有失偏颇,如以此决策会造成深远影响。

火电过剩似乎显而易见。2016年,全国新增火电4836万千瓦,年底总装机达到105388万千瓦,利用小时数再创新低。即使以5000小时计,过剩程度也接近20%。近年来,有增无减的弃水、弃风、弃光等“三弃”问题,也被不少观者归为火电抢市场。

进而,“十三五”新增2亿千瓦煤电装机的规划深受质疑。质疑者甚至不顾基本事实而强烈指责。煤电新增2亿千瓦已是压减1.5亿千瓦之后的结果,而且其中1.9亿千瓦已经开工建设。孩子已出生半截,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反观新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已然是超高速发展之状。但拥趸仍觉不够,称风电、光电将分别达到2.5亿千瓦、1.5亿千瓦。

“反煤挺新”可以理解。当前,全球正处能源转型时代。无论对核电、天然气持何观点,各国都视新能源为能源转型重要方向。煤电迟早将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已提出“弃煤”。

我国的能源革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革煤炭之命。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其中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8%以内。与此前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相比,煤炭消费比重再减4个百分点。

新能源的礼遇自然不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提升到15%,2030年再进一步提高到20%。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强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新能源可谓得天独宠。从高碳到低碳,再到无碳,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逻辑。

但决不能忽略,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柴薪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无不经历长时间演变过程。以我国而言,至今尚未完成从煤炭到油气的转变,而柴薪在广袤农村依然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从低密度能源向高密度能源尚且如此,本轮转型从高密度能源向低密度能源,即使在政府介入干预下,也不能根本改变转型的艰巨性、长期性。

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能源转型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电力过剩却是紧迫的现实问题。短期内,这种过剩应属于系统性过剩,任何一种发电形式的高速发展,都可能加剧电力过剩问题。煤电过剩已经得到充分认识,自2016年起开始采取了刹车措施。其他发电形式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也会加剧电力过剩的问题,则似乎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被视为理所当然,相对忽视了其加剧电力过剩的现实问题。

中国电力发展,恰如多马拉车。车已超速,假若一马骤然减速,而另一马奋力加速,后果如何可想而知。能源发展亦是如此,即使行至大拐弯处,各马速度也需严格适配,否则弯拐不好还得翻车。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专家,电力过剩,煤电,全社会用电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