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讯[3364期]2023-02-28
-
1月我国债券市场发债近3.77万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1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683.5亿元。国债发行643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434.9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299.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8590.2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62.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0572.2亿元。
-
国内火电最大碳捕集示范项目正式分部试运
2月22日,国内火电最大碳捕集示范项目——泰州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进入分部试运阶段。项目采用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吸收剂,自主设计了50万吨碳捕集工艺包,在高性能吸收塔填料、高效胺回收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预期可实现捕集能耗小于2.4吉焦/吨二氧化碳。泰州碳捕集示范项目对培育国产碳捕集装备,提升集团公司在CCUS领域的行业话语权,推动我国碳捕集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中国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国内最长引水斜井定向钻开钻!
2月20日,中国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国内最长引水斜井——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1号引水下斜井开始进行先导孔定向钻钻孔作业,标志着该工程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
澳大利亚煤炭港口:对华煤炭出口正在恢复
随着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对华政策基调,中澳两国的经贸关系出现一些回暖迹象。据美国彭博社2月26日报道,澳大利亚的一个主要煤炭港口日前表示,开往中国的货运船只已从本月开始进入港口。这似乎意味着,澳大利亚对华煤炭出口正在恢复。煤炭生产商科罗纳多全球资源公司在上个月估计,2023年中国可能会从澳大利亚进口2000万吨硬焦煤。
-
“蒙煤东运”大通道集通铁路西段开始电气化运行
2月27日上午,一列满载5000吨货物的列车在SS4G型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开出集宁站,驶入集通铁路,标志着“蒙煤东运”大通道——内蒙古集宁至通辽铁路由“内燃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集通铁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铁路干线,2022年累计运输货物5622万吨,发运煤炭3325万吨。
-
国际油价27日下跌
国际油价2月27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64美元,收于每桶75.68美元,跌幅为0.84%;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71美元,收于每桶82.45美元,跌幅为0.85%。
-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累计突破8000亿立方米!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2月22日,西气东输输气量累计突破8000亿立方米,途经城市400座,服务人口近5亿人。其中,累计向新疆下载天然气超480亿立方米。截至目前,西气东输管道总里程已超2万公里。西部管道公司运营西气东输一、二、三线西段等油气管道,当前正推进西气东输四线等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持续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
-
云南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集中签约
2月27日,云南省1000万千瓦光伏资源开发建设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500亿元。其中,首批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的64个项目,即将在7个州市落地,投资近200亿元,由云南能投集团所属绿能集团与云投集团组建的云南绿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30亿千瓦时。
-
地方两会聚焦绿色发展 为“双碳”目标积极布局
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截至目前,中国各省份均已召开当地两会。经梳理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普遍关注点,“绿色发展”“降碳”“减污”等热词频频被提及。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绿色”成为地方两会高频词的背后,跳动着中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