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3371期]2023-03-09
-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全国A级物流企业已超过90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
青海220亿的最大水电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即将启动
2023年3月6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多隆)抽水蓄能源网荷储项目投资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正式举行,海南州政府、黄河公司、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三方签订了项目投资开发框架协议。据介绍,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是电力行业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南州共和(多隆)抽水蓄能源网荷储项目总装机容量390万千瓦,总投资约220亿元,计划2029年前竣工投产。
-
新疆若羌热电联产1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3月5日,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新疆若羌热电联产1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该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新建2台350兆瓦超临界空冷供热深度调峰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规划铁路+汽车来煤系统,计划2024年6月投产。
-
受天气影响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大幅波动
数据显示,近期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日环比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近两三天之内。3月5日至7日除黄骅港以外的其他港口合计吞吐量分别为111.7万吨、76万吨、135万吨,日环比分别减少38.2万吨、减少35.6万吨、增加58.9万吨。
-
近期港口报价跌幅已超百元
春节假期结束后至今,港口价格呈现较大幅度波动,振幅超过200元/吨。从最新一波的下跌情况看,跌幅已达110-140元/吨,不过悲观情绪不如年初,本周港口煤价下行趋势仍将延续,不过在两会召开期间及发运倒挂背景下,港口市场煤资源量仍将偏紧,煤价深跌的难度也较大,市场整体依旧僵持运行。
-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可生产全品类石化产品的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已于2月底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全面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54亿元,每年可加工原油2000万吨,生产乙烯产品120万吨、芳烃产品260万吨,并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5000吨至10万吨级泊位的产品码头。
-
国际油价8日下跌
国际油价3月8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2美元,收于每桶76.66美元,跌幅为1.19%;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63美元,收于每桶82.66美元,跌幅为0.76%。
-
新能源产业链表现亮眼
截至3月8日,A股共有60余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共有51家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包括扭亏为盈公司),占比超七成。新能源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依旧亮眼。盛新锂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0.39亿元,同比增长299.03%。多家新能源产业链公司表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系产能提升,公司不断加码产业布局。
-
首个省级碳足迹方案出台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完成全省重点企业碳足迹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收集,启动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方法学核算体系建设,完成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