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讯[3547期]2023-11-23
-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个月回升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22日介绍,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9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1至10月累计38.54万亿元,同比增长6.9%。
-
甘肃首个百万千瓦级火电厂3号机组投产发电
2023年11月21日14时,省列重大项目甘肃电投常乐电厂6×1000MW火电项目3号机组在参建各方的共同见证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具备商业运营条件,奏响了甘肃电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
广东2024年电力交易方案出台!
11月21日,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广东省2024年电力交易重要事项做了明确指示,该通知指出,2024年广东省电力市场交易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结算、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并且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和监管。同时,通知还对广东省2024年电力交易的一些重要事项做了明确指示。
-
10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2649万吨 环比下降12.28%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包含褐煤、其他烟煤和其他煤,下同)2649万吨,同比增长19.01%,环比下降12.28%。2023年1-10月累计进口动力煤2.87亿吨,同比增加1.18亿吨,增长69.91%。
-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733元/吨 环比下行1元/吨
本报告期(2023年11月15日至2023年11月21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733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近期,多空因素混杂交织,买卖双方博弈进入白热化,而前期部分市场预期出现踏空,促使沿海煤炭价格下行走势逐渐明朗化,并缓慢向供需基本面靠拢。本周期,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小幅回落。
-
今冬明春供暖季输送天然气预超1000亿立方米
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冬明春供暖季,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的资源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国产气、LNG(液化天然气)外输、储气库采气均有不同程度增幅。公司将全力保障高峰时段顶峰供应充足。据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持续优化“接收站—管网—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营,着力提升资源入网量,与管网相连的18座储气库应注尽注,最大采气入网能力达2亿立方米/天,较上年增加11%,金坛储气库等三座储气库储气量创历史新高。
-
“海基二号”油气平台主结构建造完工
11月21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在广东珠海成功封顶,导管架总高度为338米,超过北京国贸三期主楼高度。重量达3.7万吨,所用钢铁接近“鸟巢”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总重。它的完工一举刷新了高度和重量的两项亚洲纪录。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全国首个深远海浮式光伏实证基地运营
11月22日,由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同创建的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揭牌并正式启动运营。随着内陆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占地较广的光伏项目开始将应用场景逐步拓宽到了广袤的海洋。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测算可安装海上光伏装机规模超过70GW。该基地的运营和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海上光伏实证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
-
我国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11月22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