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讯[4012期]2025-10-10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对电子印章管理和应用活动进行规范。《办法》适用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依法成立的组织。《办法》明确,电子印章是基于密码技术和相关数字技术表征印章的特定格式数据,用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电子签名,符合规定的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10月8日0时,“宁电入湘”工程双极高端直流系统结束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宁夏外送电能力从1400万千瓦跃升至2200万千瓦,将大幅带动宁夏新能源电量就地消纳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有效促进宁夏和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我国电气化率达28.8%
日前,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制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5》在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电气化率达28.8%,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电气化率分别达到约21.4%、34.1%、41.7%、29.5%,共有14个省区市的电气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中国神华:2025年外购煤量计划约1.311亿吨
中国神华近日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外购煤业务是为改善自身煤炭产品特性,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需求,从外部组织资源,通过自有运输系统向长期合作客户进行供应的一种业务模式。目前公司外购煤业务以电煤为主,在合规的情况下按市场需求开展其他煤种购销业务。并表示,公司外购煤业务紧贴市场形势,灵活调整销售策略。2025年公司外购煤量年度计划约1.311亿吨,上半年完成430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32.8%。
-
茂名首笔自营进口煤炭业务落地
近日,载有7.5万吨印尼煤的“伊维斯通斯”(IVESTOS X)轮成功靠泊茂名博贺新港粤电煤码头,标志着广东能源博贺燃料供应链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首笔自营进口煤炭全流程业务,涵盖境外采购、国际航运、报关报检、到港口接卸等全链条运营。该业务依托博贺新港区位优势,有效增强粤西地区煤炭稳定供应能力,降低综合采购成本,是茂名市紧扣“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有效推进粤西能源枢纽建设取得的新突破。
-
青岛造!万吨级油气生产设施成功“安家”
10月9日,随着栈桥完成固定连接,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承建的惠州25-8B钻采平台上部组块海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标志着惠州25-8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核心设施成功“安家”油田,进入调试阶段,为项目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惠州25-8B钻采平台创新配备了中国海油首台生产水余热发电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微透平机组实现伴生气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时采用溴化锂空调充分利用微透平烟气余热进行制冷循环,预计年均可减少碳排放约1.1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国际油价10月9日 下跌
10月10日,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4美元,收于每桶61.51美元,跌幅为1.66%;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3美元,收于每桶65.22美元,跌幅为1.55%。
-
华能在藏首台风机,成功吊装!
10月4日,华能在藏首个风力发电项目,华能山南乃东才朋80兆瓦风储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境内,是西藏自治区2024年明确的保障性风力发电项目之一,总投资5.27亿元,总装机容量80兆瓦,规划安装16台5兆瓦风电机组,并配套建设16兆瓦/64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及一座220千伏升压站,预计年底前具备送电条件。
-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宣布: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