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4021期]2025-10-22
-
2025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
2025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比二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2025年三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2.5%;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3%。
-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抽蓄电站首台机组突破重要节点
10月16日12时50分,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完成首次冲转,并于16时16分顺利启动,成功升速至额定转速,机组运行平稳,各项性能指标均表现优异,赢得了业主和参建各方的高度认可,标志着国内单机容量最大(425兆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进入有水调试阶段。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对于促进新能源消纳、优化地区电源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百万千瓦机组!江西九江电厂二期全面投产
10月21日,由中国能建中南院设计、广东火电承建的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扩建工程项目4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项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是江西省“十四五”重大清洁煤电项目和支撑性电源,二期扩建工程建设2×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广东火电负责4号机组建筑安装及部分公用系统建筑安装。
-
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连续48个月保持5000万吨峰值水平
10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举行的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到,今年三季度,该集团能源保供有力有效,煤炭产销、发电量等核心指标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集团经营业绩持续改善,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数据显示,自今年迎峰度夏行动开展以来, 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连续48个月保持5000万吨峰值水平,商品煤销售量、发电量齐创单月历史新高。
-
9月份进口动力煤环比增7.69%,进口炼焦煤环比增7.5%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9月份,全国进口动力煤(非炼焦煤)3508万吨,同比下降5.76%,连续第八个月同比下降,环比增长7.69%,再创年内新高。1-9月份,全国累计进口动力煤26257.2万吨,同比下降12.45%。9月份,全国进口炼焦煤1092.4万吨,再创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7.5%。1-9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8353.1万吨,同比下降6.4%。
-
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2号机组并网一次成功
10月21日,随着导流洞进口闸门的缓缓落下,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实现下闸蓄水,为后续发电机组进行有水调试和正式投产发电奠定了基础,标志着金川水电站正式迈入投产倒计时。项目于2018年12月核准开工,是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四重一要”重点工程。
-
国际油价10月21日微涨
10月21日,国际油价微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0美分,收于每桶57.82美元,涨幅为0.52%;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1美分,收于每桶61.32美元,涨幅为0.51%。
-
“十五五”风电年新增装机不低于1.2亿干瓦
10月20~22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宣言》为中国风电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干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干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干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干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干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10月21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山西省山阴县桑干河等2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至此,我国国家重要湿地达80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国共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22个、认定80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205处省级重要湿地,初步构建起湿地分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