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4042期]2025-11-20
-
1—10月全国财政收入稳步回升
财政部11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18.6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10月单月,全国财政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月度增幅继续提高。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扩建项目3号机组投运
11月16日18时44分,甘肃电投张掖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扩建项目3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转入商业运营。作为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张掖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扩建项目采用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三大主机等主要设备选型采用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等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最新技术,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烟气脱硝及除尘装置,最大程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试运行期间,机组运行平稳,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均优于设计值,各项环保指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达到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
湘黔等5项电力灵活互济工程获得核准增加1500万千瓦省间双向送电能力
近日,渝黔、湘粤、湘黔、闽赣、皖鄂等5项电力灵活互济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标志着中国跨区域电力互济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据悉,5项工程总投资244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投资184亿元、南方电网投资60亿元,共新建5座容量为300万千瓦的柔直换流站,线路长度达到1227公里。涉及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的3项工程中,渝黔、湘粤工程由国家电网牵头,湘黔工程由南方电网牵头,计划2027年迎峰度夏前投产。5项工程建成后,共可增加1500万千瓦省间双向送电能力,提升紧急事故支援能力和调度运行灵活性,降低运行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和民生用电需求。
-
中国神华10月商品煤产量同比降7.4%,销量降5.8%
11月14日,中国神华发布主要运营数据公告显示,2025年10月份,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2640万吨,同比下降7.4%,环比下降4.3%;公司煤炭销售量为3600万吨,同比下降5.8%,环比下降0.8%。1-10月份,中国神华商品煤累计产量为27730万吨,同比下降1.1%;煤炭累计销售量为38380万吨,同比下降8.2%。
-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698元/吨 环比持平
本报告期(2025年11月12日至2025年11月1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98元/吨,环比持平。近期,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沿海煤炭市场供需双方博弈持续升级,交易陷入僵持状态,现货成交减少,价格波动活性显著减弱。历经连续7期上涨后,本周期环渤海地区综合煤炭价格指数迎来持稳运行。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投运
11月19日从国家管网获悉,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是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到城市门站的余压,把这种压力势能转化成机械能,再带动膨胀发电机组转动,最终发出清洁电力。
-
中国石化向北方6省市增供千万方天然气应对寒潮
11月18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了解到,今冬首场寒潮11月16日来袭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紧贴市场需求变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向北方6省市增供天然气约1000万立方米,日均输送天然气1.15亿立方米,可满足约2.3亿户家庭一天用气需求,全力保障供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
“破除内卷式竞争 筑牢全球能源安全基石”的成都宣言
11月18日,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期间,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作为发布人,正式发布《“破除内卷式竞争 筑牢全球能源安全基石”的成都宣言》。
-
三大行业将完成首次碳排放配额清缴
11月19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发布,对2024、2025年度碳排放配额发放、清缴和结转等进行安排和部署。这意味着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于今年内完成首次配额清缴。在《配额方案》发布后,生态环境部将下发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配额,重点排放单位将于今年内完成首次配额清缴;明年上半年,将向这三个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下发2025年度预分配配额,相关单位应在明年年底前完成2025年度配额清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