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周小谦:谈电力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周小谦:谈电力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2009-08-26 00:00:00 《中国电力报》   作者: 周小谦  

21世纪前期20年,电力建设和改造的规模将达到9亿千瓦左右,需要建设的输变电工程220千伏及以上达40万公里左右,变电容量达16亿千伏安以上。到2020年相应需要的发电用煤炭在18亿吨以上,需天然气400亿立方米,为此机械制造行业要提供相应规模的发电、输变电设备。同时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达46亿吨,SO2达3000万吨,而要把这3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以内,电力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约在9万亿元左右等等。这对能源供应、设备制造、环境治理、运输及资金筹措等将是极大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作何抉择?

我们的战略选择只能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以科技进步和改革为动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认真落实如下的电力发展方针去应对。

一、 实施优化发展煤电的方针 

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方针。在电力结构中,同样也是以煤为基础,煤电在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的比重以往一直在 70%和80%以上,即使到2020年,通过调整结构,煤电的比重仍在60%以上,电量在70%以上,而世界平均不到40%。

大量的煤电带来煤的供应问题、运输问题和环境问题,因此对于用煤发电,必须认真贯彻"优化"发展的方针,所谓优化,也就是要在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污染,合理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优化发展煤电的重点之一是要推广应用高效率的超临界机组,抓好设备的国产化,推广应用,争取在新建的煤电机组中30%~40%采用超临界机组。其二是推广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应用,重点抓好20万千瓦,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技术的推广应用及IGCC试点,以控制NOx和SO2的排放。其三是要推广应用60万千瓦的空冷机组,以节约用水,使空冷机组百万千瓦用水降到0.2立方米/秒以下。其四是在城市中推广20万千瓦、30万千瓦的热电联产机组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新增热电联产机组4000万千瓦,使城市供热普及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40%。其五是对老电厂的小机组、旧机组进行改造,实行"恢复性开发"战略,到2015年把现在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凝汽机组约7000万千瓦全部改造或者退役。利用厂址等资源建设高效机组,提高发电效率,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使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从2000年的每千瓦小时397克标煤降到2010年的360克标煤和2020年的330克标煤。与2000年相比,相当于节约3.5亿吨原煤。

发展煤电要高度重视环保,特别是控制SO2 的排放,对目前老厂约3500万千瓦煤的含硫>1%的电厂,都要在2010年前进行脱硫改造;对于新建的电厂用煤含硫>0.5%的,都要安装脱硫设备,把电厂SO2排放量到2010年控制在1200万吨内,到2020年减少到900万吨以内,基本解决酸雨问题。

二、 大力开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电

水电是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藏量6.94亿千瓦,2.92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容量5.42亿千瓦,2.47万亿千瓦时,按2004年火电煤耗每千瓦时379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年产8.5亿吨标准煤。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重视水电开发,但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制约,开发速度一直不快。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虽达1.0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但与我国水电资源相比,其开发率还是比较低的。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水电开发,特别在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电力贯彻了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的发展方针,我国水电开发在经过了技术条件制约,资金制约之后,又相继克服了市场条件的制约,已为我国水电的深度开发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因此在"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长远规划中,对于水电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继续实施"大力开发水电"的方针。规划到2010年水电装机达1.7亿千瓦,发电量达5900亿千瓦时,使水电开发率达23.8%(31.4%装机)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规划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2.6亿千瓦,发电量达 9300亿千瓦时,水电开发率达37.8%(装机48%),其开发率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为此,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与生态环境友好作为水电建设的重要目标。

但是目前水电开发中,却碰到了一个生态环境制约问题。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对水电开发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现在我国也开始了对水电开发功过的讨论,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关注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作为电力工作者,我们将抱著欢迎的态度,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加快我国水电的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处理好移民问题,确保社会和谐安全。但要防止的是片面性,防止陷入八九十年代苏联的覆辙,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水电开发与生态关系,且在不正确社会舆论的左右下,使苏联水电一度陷入低谷,我们要引以为戒。

正确认识水电开发与生态的关系,科学评价水电开发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的问题,确保水电开发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任何偏激的、全盘否定水电的错误观点也不能苟同。发展是第一位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也根本谈不上科学的发展观。我们要在发展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妥善处理水电建设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从建设技术上说,要高度重视中国水电建设中复杂条件下水电工程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高地震烈度、多断裂带、高边坡、厚覆盖等地质条件下的筑坝技术,大断面硐室,长隧洞等施工,勘探技术,以及高坝大库的洩洪、消能等技术问题。此外还有大型水电技术装备和低水头贯流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制造技术及其国产化等问题。

第三,要认真处理好流域开发、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水能作用问题。包括水电建设体制问题,以及大型复杂水电站群的优化规划、调度评估理论与技术问题。

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的水电才会持续、高速、高效、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国水能得到充分的科学的应用,并达到我们的规划目标。

三、 加快我国核电发展

核电是安全清洁的能源。核电是当前世界上惟一技术成熟可以实现大规模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途径。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是我国电力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核电应当加快发展,不仅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快核电发展,而且在中部缺电、交通紧张的地方更应当加快核电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中,对于核电的发展,改变了以前的"适度"、"适当"发展方针,而确定为"加快核电发展"的方针。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别在于气电和核电的比重低得多。目前核电在我国装机中只占到1.7%,电量只占到2.5%,但预计到2010年核电比重还将下降为1.34%和 1.9%,比世界平均17%低得多,所以加快核电势在必然。

为了加快核电发展,需要统一在如下一些原则上:

第一,在技术路线上要把第二代压水堆技术和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技术同步发展,在全面推进第二代核电技术同时,抓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全面国产化,否则将会贻误时机。

第二,要抓好第二代核电设备国产化,坚持以我为主,走国产化的道路,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

第三,在核电建设的体制上放开,要允许从事电源建设的发电公司投资建设核电,而不能只局限于一二个公司。核电不实行在符合安全条件下放开的政策,是没有出路的政策。

第四,要同步抓好核燃料供应与核废料的后处理,在核燃料供应上,要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除国内要加强地质勘探外,还要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到国外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合作开发铀资源。

规划到2020年把核电搞到4000万千瓦,只要技术政策、经济政策正确,就能调动各方面办核电的积极性,那么搞到5000万千瓦,6000万千瓦也是可能的。类比法国在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政府下决心狠抓核电,用了不到20年建成了5000万千瓦核电,扭转了法国能源供应问题,到2020年还有15 年,在我国再建5000万应当是可能的。

四、 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我国天然气资源少,从探明储量的人均占有水平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仅占我国能源资源的0.3%,天然气的用途广泛,虽然是清洁的高效能源,能用于发电的气量有限,到2020年也只能安排6000万千瓦左右,约需用气400亿立方米。全国总用气量若为2000亿立方米,则占 1/5左右;若为1600亿立方米,则占1/4,这一比例是偏高的。天然气用于发电主要用于系统的调峰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为此要相应地发展燃气轮机和微型机的制造国产化,以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

五、 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

新能源发电中,重点是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能发电。要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规划到2010年1000万千瓦,其中风电400万千瓦。到 2020年4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中,风电为2000万千瓦。鼓励新能源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公布,明年开始实施。在实施中有三个方面问题要予以重视:

一是抓好风力资源勘查工作。风力资源勘查达到可设计建设的程度,需要加大投入,国家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在统一规划下,组织相关公司增加前期工作投入,并实行风力资源有偿使用。

二是可再生能源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中,要落实风电电价及高于平均电价部分的分摊问题,以及风电接入系统投资及投资回收进入电价问题等。

三是切实落实风电开发建设规模的配额制及风电设备国产化等问题。这对促进我国风电更快的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狠抓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批量化生产,这也是降低风电价格的重要途径。对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也一样。

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风电的资源就超过我国的水电资源,应当像大力开发水电一样开发风电。积极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的重要途径。如风电,只要政策对头,我国风电每年增加200万~300万千瓦,15年增加3000万~5000万千瓦是可以做到的。德国从上世纪以来,风电连续每年新增200万~300万千瓦,相比之下,我国更应当能够做到。

六、 加强电网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实现电网与电源、负荷协调发展,并力争适度超前。电网建设要重视全国联网,并与各大区、省电网,输电网和配电网,一次与二次,有功和无功的协调发展,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开放、灵活"的电网,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要高度重视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与筹措。

长期以来我国是"重发、轻供不管用",在电网与电源的投资比例上一般要求6:4,可实际我国不到4:6,电网建设欠账较多。要扭转这一局面,今后需要加大电网的投资强度,初步测算"十一五"电网需要投资约为2万亿元,即使按5:5测算,也在1.5万亿左右,所以落实和筹措资金将是电网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按目前电价机制,电网是无法筹措到如此巨大资金的。因此必须要进行投资体制的改革,例如对电网实行在国家绝对控股下的投资多元化等改革。

第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坚强高效的电网。

20年内,我国要建成坚强的全国联网,在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上,要解决好超大规模的全国联网技术,要加强对电网安全保障与防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等技术的研究。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提高现有500千伏电网输电能力,减少线路走廊占地,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电网的输电效率。要高度重视城市配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及其改造,克服配网卡脖子和过负荷运行,带病运行的状况,提高效率,减少损耗,确保用户安全稳定供电。

第三,加强电网高一级电压的研究与建设。

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经济分布的差异性,以及我国地域广大的特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的研究,大电站群的接入系统研究以及高负荷密度地区的减少短路电流的研究。对于百万伏级特高压交流输电和±80万伏直流输电的研究及其示范工程的建设,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启动,并争取"十一五" 内能建成百万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

第四,关于跨国输电的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实行跨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成为电力发展的必要与可能的选择,这就要求我国在电力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特别是与我接壤的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以及东南亚等国之间,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开发电力,并建设相应的输电网,以补充我国电力供应的不足。

七、 积极实施能源领域的国际化战略

在能源领域中,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重要举措。发达国家,在经过了工业化时期大量的占有世界消费能源之后,现在一般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其能源需求增速大大下降,相对地说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取能源提供了相对有力的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机遇,采取各种措施,下大力量在能源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成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为此,对于电力、煤炭、天然气等,也要与石油一样,向国际寻找补充的资源,例如可考虑与俄罗斯和蒙古合作,开发煤炭,建设火电和水电,到2020年由俄向我输送火电和水电1000万~2000万千瓦,与蒙古、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合作,在海外建立1亿~2亿吨左右煤炭基地,在沿海布置3000万~4000万千瓦电站;再考虑进口LNG1000万吨,建设2000万千瓦左右电厂等等。总之,在这些方面也要及早进行调查研究,做出安排,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如石油公司到海外去并购,抓紧了这方面努力,就可大大缓解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责任编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