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郝向斌:中国煤炭资源及生产区域布局分析

郝向斌:中国煤炭资源及生产区域布局分析

2008-08-27 14:06:56   作者: 郝向斌 龚大勇  

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来看,煤炭资源仍将占据绝大比例。未来几年间,全国煤炭资源可保持基本正常接续,资源条件总体上不会对煤炭生产构成严重制约,但区域布局不均衡状况更为加剧。华北、西北地区增产潜力很大,到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4亿吨和9亿吨;其它地区增产潜力不大,多数地区将呈稳产、减产状态,到2020年,华东、中南、西南产量将分别减至2亿吨、2.7亿吨和2亿吨,东北产量将稳定在2.6亿吨。
一、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煤炭资源丰富,油气等资源相对较少。在今后较长时期里,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我国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我国消费总量达到26.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到69.4%。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能源供需多次出现失衡状况,但总体上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还是朝着以煤为主的方向发展。2002年之前,能源供求相对宽松,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略低,但这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导致能源需求大幅上升,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止跌回升。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与此同时,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未来中国发展的能战略方针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是“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即维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一次能源结构,同时将积极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措施包括发展煤炭液化、气化,实现石油替代,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技术,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等。“立足国内、开拓国外”是中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和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解决中国能源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要“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建立以市场运作和政府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加快技术进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还提出了两大基本要求,就是保护环境、保障安全。 根据中国能源战略,能源规划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占一次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仍将保持在70%左右。
二、中国各地区煤炭资源情况
据全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藏深度在1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吨。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而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4省份就占了全国总资源量的81.3%;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南的14个省份,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左右,其中石、贵、川三省又占了14个省份总储量的90%。全国4个特大型煤田:鄂尔多斯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华北煤田,均位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而我国的煤炭消费却集中在东部地区,尤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消费的煤炭分别约占了全国总消费量的32%、23%和10%。煤炭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错位性分布,致使煤炭运输成为一种广域性、大规模且具有广泛经济社会效应的物流现象。
为了消除差别,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中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和适度开发,国家积极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基地共含98个矿区,其中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这些基地的建设对于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煤炭产区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目前,全国年产千万吨级以上的矿区有神府、东胜、大同、平顶山、兖州、开滦、西山、阳泉、铁法、淮北、淮南、鹤岗、潞安、徐州、阜新、新汶、平朔、峰峰、双鸭山、晋城和鸡西等21个,其中神府、东胜矿区是中国最大的矿区,平朔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煤炭产量达到亿吨以上有山西、河南、山东、安徽、内蒙古、黑龙江、河北、贵州、四川、辽宁和陕西等11个省区,其中山西是中国最大的产煤省,1年产量达到8亿吨。
三、中国各地区煤炭生产情况
资源分布的高度集中,决定了中国煤炭生产的区域布局也很不均衡。以2007年为例,在全国原煤产量25.23亿吨中,华北地区原煤产量10.85亿吨,占全国各地区原煤产量的43%;西北地区煤炭产量为3.2亿吨,约占全国各地区原煤产量的12.6%。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近两年呈上升趋势;其次是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居第三,呈快速下降趋势;西北地区居第四,呈升高趋势;中南地区居第五,总体平稳;东北地区所占比例最低,呈下降趋势。
上述地区中又属晋、陕、蒙地区煤炭产量增长较快。2001-2007年间该三个省区合计煤炭产量年均增长22%,比全国煤炭产量年均增幅高11.6个百分点;占全国原煤产量比重从2001年的35%升高至2007年的47%。
四、中国各地区煤炭生产能力预测
未来几年间,全国煤炭资源可保持基本正常接续,资源条件总体上不会对煤炭生产构成严重制约,但区域布局不均衡状况更为加剧。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增产潜力很大,除华北、西北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增产潜力不大,多数地区将呈稳产、减产状态。
(一)华北地区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华北地区是中国煤炭资源赋存和生产的重心地带,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超过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资源勘探程度和开采价值相对较高。如果将山西、内蒙与京津冀地区分别考虑,则山西、内蒙两省区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更大,河北省煤炭资源正在趋向枯竭。华北地区煤炭产量低于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更低于基础储量所占比例,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内蒙、山西两省区,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4亿吨以上。
(二)西北地区开采程度较低,煤炭增产潜力很大
西北地区也是中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仅仅是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的1/2左右;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采价值明显偏低;该地区煤炭产量低于基础储量所占比例和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程度较低,煤炭增产潜力很大,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9亿吨左右。
(三)华东地区今后将处于稳产或减产态势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煤炭消费重心,也是煤炭资源、生产的主要地区,该地区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超过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该地区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采价值相对较高;该地区煤炭产量是基础储量所占比例的1.47倍,是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的2倍多,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程度过高,煤炭增产潜力很小,今后将处于稳产或减产态势,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减产至2亿吨左右。
(四)中南地区有可能处于稳产或减产态势
中南地区是中国煤炭生产、消费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超过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该地区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采价值相对较高;该地区煤炭产量是基础储量所占比例的2倍多,是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的3倍多,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程度过高,煤炭增产潜力很小,今后有可能处于稳产或减产态势,到2020年,预计,煤炭产量将减产至2.7亿吨左右。
(五)东北地区增产潜力有限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煤炭资源赋存与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超过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该地区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采价值相对较高;该地区煤炭产量既高于基础储量所占比例,更高于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程度过高,煤炭增产潜力有限,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稳定在2.6亿吨左右。
(六)西南地区增产潜力不大
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超过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该地区煤炭产量高于基础储量所占比例和资源保有储量所占比例,可见就资源条件而言,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程度较高,煤炭增产潜力不大,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减产至2亿吨左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未开发资源相对较少,资源将主要赋存在山西、陕西以及内蒙,预计“个一五”期间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战场也将集中在这三个省,合计生产能力占全国的比例将持续上升,由2007年的46.7%上升到2010年的54%,增量占全国比例将不低于71%。由此推断,未来几年资源开发布局的不均衡状况将更为加剧。受资源条件限定,煤矿建设将更加偏重于上述三个地区,煤炭产需布局仍将呈逆向分布。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煤炭 步伐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