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能源思考关注电力改革。电力是现代工业特别是能源业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制订了“电力先行”发展战略,从1949年约185万千瓦装机容量(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1978年发展到5800万千瓦,到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6年中国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2位,2011年2月总装机容量超过了10亿千瓦
自2002年中国出现局部电荒,已经整整十年了。10年来电荒几乎“年年讲,月月讲”,但其却愈演愈烈,今年更不例外。随着气温上升和各地“十二五”规划的启动,缺电开始蔓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4月23日发布报告预测,今夏中国仍将和去年一样面临3000万—4000万千瓦电力缺口,拉闸限电范围可能扩大,华东、南方地区用电最为紧张。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2012不是世界末日,却是中国电改步入的第十个年头。近期的“电力圈”正流行回顾展望十年电力体制改革。回顾中,业界弥漫着对蹉跎十年的沮丧与失望;而展望未来,前景仍混沌迷茫。有全程参与十年电力改革的人士,对这段改革时期以“做好了热身,发令枪却一直没有响”作结。
本轮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02年,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对原国家电力公司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发电侧形成竞争态势已有时日,而煤炭生产、销售也实现了市场化,但由于能源工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化解(“市场煤计划电”只是原因之一),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没有形成。新时期,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性的电力市场,确保整个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应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应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改革。
近期,水电油气资源类公共产品调价听证会在全国各地密集召开,继成品油率先调价后,电价、气价、水价等调价也“箭在弦上”。不绝于耳的“改革”声中,一些“听证会”几乎成了“涨价告知会”,在民众看来“改革”已经沦为“涨价”的幌子。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明确表示,居民阶梯电价要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实际上,目前阶梯电价政策已经进入具体的执行阶段,整个过程最困难的环节就是听证。
2012年5月9日,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二楼的中华厅,来自四面八方的200多名能源界、投资界、科技界的朋友共聚一堂,参加由中国能源网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
宋振明,1926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一个贫农家庭。宋振明12岁时就是抗日的“小八路”,跟随部队辗转南北,身经百战,敌人打在他腿上的子弹一直留在他的身上。
从2009年以来,智能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智能电网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智能能源网阶段,就是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阶段。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促成了很多伟大的政府资助发明,其中包括互联网。一个叫Arpa-E (E代表energy)的新机构试图将同样的超前思维引入能源研究领域。它将资助那些成功几率无法确定,但优势明显,设想大胆的能源技术项目。下面10个项目被认为最有希望改变我们消费能源的方式。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世界电力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线索和最新动态,2005年国家电监会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编写了《中国电力市场建设丛书》,本书是其中的分册之一。
现在的能源体系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在几十年内势必要有重大的调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如何调整,怎样去预期和行动,就有待探讨了。
前言上世纪北美、欧、俄、日为了“远距离输电”,曾经历过“交流特高压输电”失败,却研究应用“直流输电”成功。然而北美、欧、巴西没有从安全上认真研究并改造电网结构,结果造成多次损失严重的重大(≥800万千瓦)停电事故灾难。